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南宋灭亡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辇下:京师。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2.此词在写法上采用了哪些手法至少答出两种?并对这些手法作简要分析。5分

 

1.(6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在,表现亡国之痛。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报国无门的遗憾。 “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答对两点6分,答的不全酌情扣分。) 2.(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城”之“愁”。 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2)“银花洒泪,春入愁城”:拟人。以花灯流泪,春天进到哀愁的城中,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 (3)“高台月明,辇下风光”:虚写。即想象的、回忆中的故国之景。故都往日的景色,而今在哪里?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4)“海上心情”:借用典故。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 (5)景以引情,情以衬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抒发对故国的怀念,满腔的爱国之情何处抒发。 (以上五个方面的答案,只要能正确回答两个方面,并能结合诗句正确分析,就给5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情感的能力。思考时,应结合着诗歌注释,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由注释可知,作者在南宋灭亡后,晚年虽隐居山林,心却牵挂故国。“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表现出作者对故国往日风景不再的悲痛;隐居山中,空逝岁月的感伤。“海上心情”,当系指这一历史事件。山中不忘海上,足见作者之不能忘情现实。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结合着关键词句分析作答。读后可知,词人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例如,“铁马蒙毡”、“银花洒泪”、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银花洒泪,春入愁城”“高台月明,辇下风光”“海上心情”等,是作者采用了以借景抒情,以情衬景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尤世威,榆林卫人,与兄世功、弟世禄并勇敢知名。天启中,世威积官建昌营参将,调守墙子路。七年迁山海中部副总兵。宁远告警,从大帅满桂赴援,力战城东有功,增秩受赐。崇祯二年擢总兵官,镇守居庸、昌平。其冬,京师戒严,命提兵五千防顺义。俄命还镇,防护诸陵。四年代宋伟为山海总兵官,积资至左都督。

明年正月,贼陷凤阳。世威以二千五百骑赴之,抵亳州。会总督洪承畴出关讨贼,次信阳,命世威趋汝州。甫二日承畴亦至时贼见河南兵盛悉奔入关中以世威部下皆劲旅令与参将徐来朝分驻永宁卢氏山中以扼洛南兰草川朱阳关之险及承畴既入关,贼避之而南,复由蓝田走卢氏。扼于世威,仍入商、洛山中。世威军暴露久,大疫,与贼战失利。世威及游击刘肇基、罗岱俱负重伤,军大溃。贼遂越卢氏,走永宁。事闻,命解任侯勘。十年,宣大总督卢象升言:“世威善抚士卒,晓军机,徒以数千客旅久戍荒山,疾作失利。今当用兵时,弃之可惜。”乃命赴象升军自效。及象升战殁,自免归。

十五年以廷臣荐,命与弟世禄赴京候调。召对中左门,复告归。明年十月,李自成陷西安,传檄榆林招降。总兵官王定惧,率所部精兵弃城走。时巡抚张凤翼未至,城中士马单弱,人心汹汹。布政使都任集副将惠显、参将刘廷杰等与众议城守。众推世威为主帅。无何,贼十万众陷延安。廷杰募死士,乞师套部。师将至,贼分兵却之,攻城甚力。官军力战,杀贼无算。贼众来攻,起飞楼逼城中,矢石交至,世威等战益厉。守七昼夜,贼乃穴城,置犬炮轰之,城遂破。世威等犹督众巷战,妇人竖子亦发屋瓦击贼,贼尸相枕藉。世威被执,缚至西安。自成坐秦王府欲降之,世威不屈膝。自成怒,杀之。

节选自《明史·尤世威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成官建昌营参将           积:累积。

B.信阳,命世威趋汝州         次:驻扎

C.布政使都任集副将惠显       亟:急忙。

D.贼众来攻,起飞楼逼城中     益:更加。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甫二日/承畴亦至时贼/见河南兵盛/悉奔关中/以世威部下皆劲旅/令与参将徐来朝分驻永宁卢氏山中/以扼洛南兰革川朱阳关之险/

B.甫二日/承畴亦至时贼/见河南兵盛/悉奔关中以世威/部下皆劲旅/令与参将徐来朝分驻永宁卢氏山中以扼/洛南兰草川朱阳关之险/

C.甫二日/承畴亦至/时贼见河南兵盛/悉奔关中/以世威部下皆劲旅/令与参将徐来朝分驻永宁卢氏山中/以扼洛南兰草川朱阳关之险/

D.甫二日/承畴亦至/时贼见河南兵盛/悉奔关中以世威/部下皆劲旅/令与参将徐来朝分驻永宁/卢氏山中以扼洛南兰草川朱阳关之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尤世威因功提升官职。因作战勇敢,尤世威不断升职,从低职升到建昌营参将,又从建昌营参将升到山海中部副总兵、总兵官、山海总兵官、左都督

B.尤世威曾被解除职务。他率领的军队跟贼兵交战时,他及游击刘肇基、罗岱都负了重伤,因而导致大败。朝廷知道后就把世威解除职务,听候查处。

C.尤世威拥有较高威望。被皇帝解除职务后,宣大总督卢象升为他在皇帝面前求情;十五年因朝臣推荐他受命赴京等候调用;榆林城危急时大家公推他当主帅。

D.尤世威勇敢抵抗贼兵。崇祯十六年,贼寇用力攻打榆林,箭头、飞石不断地打过来,世威等更加勇猛战斗。城失守后,世威等人继续指挥官兵进行战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威善抚士卒,晓军机,徒以数千客旅久戍荒山,疾作失利。(5分)

(2)世威等犹督众巷战,妇人竖子亦发屋瓦击贼,贼尸相枕藉。(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①中国人缺少宗教,准确地说,缺少形式宗教,缺少外在的超越信仰,但中国人不是没有超越的时刻,不是没有道德的坚守。在别人那里,由宗教提供的东西,我们这里,由历史提供。我们相信,人可以通过他的德行、言论或功业成就一生的价值,流传后世。我们不相信末日审判,我们相信历史的审判。我们不相信有公正的上帝,我们相信有公正的历史。我们不相信有天堂地狱,好人死后会升天堂永享至福,坏人死后会下地狱永遭惩罚,我们相信历史,相信好人能流芳百世,坏人将遗臭万年。

②对历史或历史写作的这种信念,相信历史所具有的审判和拯救功能,可能是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之一。像孔子之道不行于世的时候,他就退而写史,他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像司马迁遭受男性奇耻大辱,隐忍苟活,也在于他相信历史的拯救,他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人,以待来者。X Kb1Cm

③但到了近代,这种历史感开始出现问题了,林则徐晚年感慨,青史凭谁定是非?中国人一旦对历史产生怀疑,它能否沉淀出真实,能否对人物和事件达到公认的道德定论,传统的道德秩序就根本动摇了。

④我们可以说,现代转型上百年就是为了解决这种历史危机的。只是上百年的历史进程都没解决得很好。这主要表现在中国人的史观出现了问题,历史正义反而被意识形态教条和政党学说取代了。

⑤最近二十年,在个人史观方面有所阐述的仍是非常少的。我们数得出的,柏杨的“酱缸”文化说、金观涛的超稳定结构说、苏晓康的大陆文明说等。这些说法大同小异,都是要指出中国人、中国历史或中国文化的不足,以求得更大进步的努力。他们都属于历史主义史观的范畴。

⑥这些个人史观都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它们跟传统中国史观相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忽视了历史中的个人,就是从人心人性的位置上后退了,退到历史决定论、历史主义的怀抱。这些史观虽然表达得都极富个性,却从孔子、司马迁那类个人写作的历史传统里退后了一大步。那种建基于人心人性之上的历史审判功能,经由孔子、司马迁等人示范的惩恶扬善的意义,就被一种转型的历史目的代替,为这一历史目的服务的各色人物都有了可以理解、同情之处。这些史观虽然突破了党派的意识形态史学,但他的史观跟意识形态历史没有太大的差别。

⑦可以说,发达社会的制度功效正是中国人理想的历史审判能力。遗憾的是,今天中国人的历史感还没有强到超越古人,达到跟发达社会同步的程度。我们今天的现代转型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比如我们虽然也有审判监督意愿,但我们的社会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社会意识走在社会机制的前面,这些经济学家、学者们之所以还能够作秀、表演,是因为我们的社会还未形成一种良性机制审判他们、认识自己。新-课-标--一-网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虽然缺少形式的宗教和外在的超越信仰,但是中国人也还是拥有超越的时刻,也还是会有道德的坚守。

B.中国人相信好人能流芳百世,坏人将遗臭万年,好人死后会升天堂永享至福,坏人死后会下地狱永遭惩罚。

C.司马迁在遭受男性奇耻大辱后,却能隐忍苟活,在于他对历史或历史写作的信念,他相信历史的拯救功能。

D.柏杨、金观涛和苏晓康等人在个人史观方面的阐述,突破了党派的意识形态史学,都属历史主义史观范畴。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段首先从比较的角度,阐述中国人的历史观,认为相信历史所具有的审判功能就是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之一,并举孔子、司马迁之例加以证明。

B.段从近代和现代转型时期说明中国人历史感出现的问题,指出打破历史正义被意识形态教条和政党学说取代的局面就可以解决这种历史危机。

C.段首先介绍在个人历史观阐述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接着拿传统中国历史观与之相较,指明这些史观说法相近,表达相似,存在明显不足。

D.段阐明中国人虽有审判监督的意愿,但因社会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他们心中理想的历史审判能力,即发达社会的制度功效还没体现出来。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则徐曾对历史产生过怀疑的感慨,中国人一旦对历史的审判和拯救功能产生怀疑,就会造成传统道德秩序根本动摇。

B.近二十年提出的个人史观,虽有一定的意义,但却从人心人性的位置上后退到了历史决定论、历史主义的怀抱中。

C.如果中国人的历史感能强到超越古人,即使没有达到跟发达社会同步的程度,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D.我们的社会如能建立起一种良性机制,促成对学者们的监督和审判,就能很大程度上限制、减少他们的作秀、表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如果你去印度,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里的公路特别破旧,最好的路都赶不上我们的二级公路。但只要你沿着公路走,每隔数公里你就会发现一座华丽的教堂,其华丽程度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一位旅行者问当地的居民“你们这里教堂如此华丽,公路却如此破旧,你们就不能把那些建教堂的钱用来修公路吗?”居民答道“路是通向财富的,不重要教堂是通向神的,很重要!”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结合文意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横线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且前后构成排比的修辞手法。 4分   

我不知道风声中夹杂着多少自远古而至的呢喃,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更不知道眼神中迷离着多少为心灵而生的迷茫。我未曾欣赏过瓦尔登湖满天的星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更未曾触摸过乞力马扎罗山下静卧的雄狮……“我不知道”,这是我唯一能向心中的疑问作出的自豪的答复。

 

查看答案

据下列内容,以“微信是”为开头,结合文中的主要信息,给微信下一个定义(5分)

①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免费应用程序。

②它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

③它可以通过手机,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

④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和消息推送等功能。

⑤微信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搜索附近的人或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

⑥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