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

对此,你有什么感触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人生悲喜剧 人生,是一部悲喜剧。悲与苦酿成了甘醇的葡萄酒,喜与乐灌溉了芬芳的奇葩。刚出生的小宝宝,呱呱坠地时,嚎啕大哭。直到躺在母亲的怀里,才含笑入睡。泪和笑,透露了人内心的感受,道出了生活的多彩多姿。 有一名自行车选手,在各项比赛中都拔得头筹。等到他正编织他的传奇时,却被告知得了癌症。灰心丧志之余,他一度对生命放弃了希望,独自一人躲在角落哭泣。 直到有一名友人问他:“你为何不再创造一个人生的高峰呢?”他顿时燃起生命之火,再度骑上自行车,踏上梦想之路。以痛苦为师,以血泪为养料,他终于获得了 环法自行车冠军。他喜极而泣,落下的泪不再是病痛的泪珠,反而映出胜利的微笑。他,就是著名的自行车选手阿姆斯壮。泪,也可以绽放喜悦的笑容。当我们坠入 谷底,绝望与悲伤盘旋在脑海中,不免落下眼泪。但俗云:“生命是铁砧,愈去敲打,愈能冒出火花。”舍去悲伤,重拾希望,步上成功的基石。眼眶泛出泪光,此 时,闪耀的是喜悦。 笑,是世界上共通的语言。唯有真诚的笑颜,才能丰美生命。走在街上,走在商店前迎宾小姐的微笑,我知道,是职业,强颜欢笑,以求温饱。步入店里,老板的假笑,我知道,是贪婪,为求富贵,汲汲营营。行经娱乐场所,众人的欢欣大笑,我知道,是诱惑,使人落入坠落的壑谷,陷入盲目的泥沼。我知道,不真不诚的笑容 身后,内心在哭泣。何不抛开私欲,散播快乐的种子呢?你笑,我笑,让全世界都洋溢欢愉。笑,可以是悲伤的锁链,也可以散布喜悦。唯有真心一笑,才能使世界 共同微笑。 泪和笑,只隔着一张纸。心之所向,心之所受。人生,因有悲欢离合而丰富。泪和笑是一座外界与内心的桥梁,将思想、心想都付诸于世。 笑中有泪,泪中有笑。何不好好观赏这以泪和笑谱出的悲喜剧?一出以真诚之泪、真诚之笑铺叙的悲喜剧。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是一句蕴含哲理的话,“人生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首先应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抓住话中的关键词,然后再进行立意。所谓的“悲剧”指的是人生失意、落魄、不得志的情形,而“从悲剧中走出来”,指的是对待失意落魄时的正确的态度做法,“那就是喜剧”,这是结果。所谓“喜剧”指的是人生得意辉煌的阶段,而“沉湎于喜剧之中”,指的是沉溺在得意之中不思进取,“那它就是悲剧”,这是“死于安乐”的结果。考生可以从前者进行立意,也可以从后者进行立意,也可以结合两者,辩证分析。 立意角度: 直面磨难、落魄、悲剧…… 风雨之后见彩虹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死于安乐 逸豫使人亡身 人生悲喜剧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完成题目。(12分)

西安学童身穿汉服举行“开笔礼”

昨日, 30多名学童聚集西安市汉城湖畔,在高大雄伟的汉武大帝铜像下,身穿汉服,隆重举行“开笔礼”,在一张张白宣纸上,提起毛笔学写“人”字。

据悉,“开笔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学童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是人生四大礼之一。在昨日的“开笔礼”上,学童们依次完成奉茶礼、正衣冠、学礼仪、朱砂开智、击鼓鸣智、诵读经典、启蒙描红、礼谢亲师、启蒙训导、赠书送礼等礼仪后,在老师的引领下,齐声学读“弟子规”,为开笔礼画上圆满的句号。

一位在场的孙姓家长感慨地说,开笔礼是孩子自小了解和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的好形式,好机会。老师手把手教孩子写下一个端端正正的“人”字,一方面寓意从今以后要开始写字读书,另一方面通过简单的一撇一捺告诉他们做人的根本,一生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有修养的人,高尚的人,将华夏文明代代相传的人。

近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小升初新政出台,特长生招生项目将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倾斜。很多家长也为此高兴,一位姓冯的妈妈就表示,她儿子从5岁开始就在一个培训机构里学习书法,至今学了近4年。女士觉得自己的孩子在书法方面有一定天赋,这项政策在她看来意味着孩子在几年后升学时会为自己赢得更多机会。

(选自《网易亲子》2015年3月3日报道,有删节)

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的新闻评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完成题目。(12分)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第八》》)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礼论》)

注:①劳:辛劳,劳苦。②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③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1)上述两则材料中,孔子强调了礼和        之间的关系;而荀子则强调了礼和       之间的关系。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礼可以对人的行为、情感起        作用。(6分,每空2分)

(2)李泽厚在《论语今读》里说道:“……礼制人伦不只是在理性关系,而更在融理于情的人情味道上。”你认为,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还保存着哪些传统礼节或礼仪?能把什么样的“理”融入到浓浓的人情味里?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

王晓莉

①出单位门时,恰好园林工在修剪道两旁的树木。经过几个季节的生长,这些以樟树为主的树木都已长得有声有色。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街道为此稠密了不少。

②一年两季的被修剪,成了这些树木的必修课。电剪刀哧哧作响,那些长在树顶端或者树身周边的细嫩枝叶,随之纷纷落马。而即使更粗壮些的枝条,也不消五秒钟,就在强大的马力之下一折两断。很快地,这树便被修剪成了一把标准的伞,整整齐齐,笔直向上。不消一个上午,这条街就将撑起一长排绿伞。每棵树都生得一模一样了。

③地面上,那些枝枝杈杈纠缠不休地堆积着。树木的清香四处飘逸,树叶子与松针层叠一处,色彩斑斓。脚踩在上面,柔韧而温暖。这是在园林工眼里,一棵树中比较旁逸斜出,并不值得继续容留于树的那一部分。不能有损于秩序,破坏秩序等于破坏美,等于多余。这大约是园林工人的美学原则。

④但我的,恰好与他们相反。

⑤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那几棵枝条如何溜出了向上生长的大部队,而独独朝着左上角努力?一簇叶子又如何密密麻麻聚集在了一起,像开一个研讨会般比别处热闹、喧腾许多?它们没有成为树的主干,没有引领一棵树生长的那股绝对力量。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它们不是“主流”。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⑥一棵树完全地符合秩序,完全地符合规则,该是多么乏味啊!就像兵营,像一律穿了病号服,像活了一生却毫无故事的人。

⑦在我所喜欢的电影里,除了故事主角,导演往往安排些和故事不怎么相干的人。他可能是个独居多年的老邻居,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狂热地宣讲着宗教教义、人生哲理,而他的听众,却是两个踢足球之后累瘫在沙滩上休息的男孩子;也可能是个热爱酒精的工人,在电影的背景深处,一杯接一杯地喝着苦闷至极的酒。他们类似于文章中的“闲笔”,对于故事的发展或推动其实完全不起作用。

⑧这样旁逸斜出的人,我却总是看得心领神会。很久以后,关于这场电影,我脑子里什么也留不下了,却依然能回忆起他们。就好像在翻阅一堆历史书籍之后,我能记住的,往往是类似于野史、花絮的部分——它们从历史这棵大树的灰色的树身中旁逸斜出,冲破森严,开出斑斓的花朵,人性的色彩与趣味尽在其中。

⑨在我们周遭的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小人物。他们永不知名,总是存在。他们有着和主流人群不一样的心事、不一样的心路,他们很容易就透露出接近于生命本质的部分,不掩饰、不修剪,因而不做作。门卫、修鞋子的人、路边摆摊卖廉价发饰的母女……他们是世界这棵大树上旁逸斜出的部分。如果世界要唾弃谁,他们必是最先被唾弃;如果世界要剪伐谁,他们必最先被剪伐。但是在被唾弃之前不能自弃,在被剪灭之前不能自灭。他们的力量于此。

⑩关于“旁逸斜出”,种过苹果树的朋友告诉我一个让人很受鼓舞的故事:在苹果树的树根,常常会突然蹿出一种叫“徒长枝”的枝子。它以惊人的速度爆发,长势凶猛。当它的势头盖过主干时,有经验的果农会毫不犹豫地把已遭虫蛀、遭风雨侵蚀、多年不长的老干剪去。事物的新陈代谢并不只有一种方式。

的确,过了几天,我再看单位门口的那些树木,还是在被修剪的部位,树身又长出了新芽,它们所朝向的,依然是那个旁逸斜出的方向。

那些旁逸斜出的树!那些旁逸斜出的人!且让我们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

                                     (选自《散文》2014年第5期,有删改)
1.为什么作者认为“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 (4分)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它们从历史这棵大树的灰色的树身中旁逸斜出,冲破森严,开出斑斓的花朵,人性的色彩与趣味尽在其中。
3.作者叙写苹果树上“徒长枝”这一故事有何作用。(5分)
4.怎样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文化的长度与高度

文化的长度不能产生高度,文化的高度却能拓展宽度。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立国史,以我们的传统文化观衡量,可谓典型的“没文化”。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以技术和产品为形态的美国文化光斑,在世界上到处闪烁,这是文化的高度拓出的宽度。

  在殖民时代已经远去的今天,文化以非武力方式实现其辐射与覆盖,或者叫文化输出,可以理解为“文化侵略”,也可以理解为先进文化对其他国家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积极影响。匪夷所思的是,我们有些人仍然不知忧患,自我感觉甚好。有段时间,自鸦片战争后一直作为变革图强反动力量的“中国文化中心论”,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名义,在社会生活层面上异常活跃,仿佛“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自主知识产权就在里面,足以解决钓鱼岛等问题。“弘扬传统文化”活动铺天盖地,“论坛”、“讲坛”、“大讲堂”,图书报刊“牛皮癣”,只要是“传统”都在大力弘扬之列。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天,用不能孕育现代科学技术因而和自主知识产权很难沾边的所谓“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世界,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不妨回头看看其效果:偃旗息鼓没几年的“大师”们又纷纷出山,慧眼看风水、芒硝治百病,治死了不少人,有关部门查究起来难度还很大。奢靡之风盛行,豪宴豪宅豪车豪金,《诗经》里的官仓鼠穿越千年,由“硕鼠”迅速长成“老虎”,国家周边闪着虎视眈眈的绿眼睛。

  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社会积累下来的两种力量的总和,糟粕与精华一体共生。应该大力弘扬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引领和推动民族走向文明进步的积极力量,而不是全部。如果“传统文化”等于“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中华民族就不会有一部让人不忍卒读的近代史了,中国人民早就站起来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毛泽东的态度依然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最高原则和唯一正确方法。

以所处时代为前提,文化的强弱标志是它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的高度。我们的传统文化长度足够骄人,但是把长度当成高度,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心眼有问题。聂鲁达用诗歌为他“瘦长的祖国”忧虑,我们有一脉瘦长的传统文化,如果真爱它,最好用忧患和创造去爱,给它捉虫子浇汗水,让它粗壮高大起来,开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花朵,强大美丽自己的同时,也为更多国家送去芳香。河伯没见到海之前,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大的水是可以理解的,见了海还觉得自己最大,那就不好办了。河伯不这样,河伯见到海立刻知道了自己是谁,“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华民族,1840年才真正见到“海”,付出了那么大代价。民族复兴,需要警惕的仍然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老毛病:盲目自大、麻木不仁以及有了半亩地之后的沾沾自喜。

                                  (朱建信《文化的高度才是力量》,有删改)
1.根据文意,标题“文化的长度与高度”中的“长度”是指      ,“高度”是指        。(4分)
2.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传统文化不加以区分,不考虑其在科学、文明和进步方面是否具有积极意义,盲目地弘扬,不仅是错误的,更是有害的。

    B.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天,我们不能用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

  C.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所有,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弘扬传统文化要有忧患和创造意识,不是骄傲于它的长度,而是不断提升其高度、拓展其宽度。
3.根据文意,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

    A.美国的立国史虽然比较短,但是其产品和技术比较发达,所以美国的文化既有高度又有宽度。

    B.作者反对“论坛”之类的学术活动,因为它们在本质上是一种变革图强的反动力量。

    C.“传统文化”不等于“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它不能够孕育出现代科学技术。

D.直到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仍然不了解外部的世界,以致造成一部屈辱的近代史。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李密《陈情表》)

(3)可堪回首,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