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一种深久的不安 乔 叶 ①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一种深久的不安

①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繁华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

②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除了从表象上对他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的这种不安。他们也是有幸福的,我想。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来竟是这样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

③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我知道。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他们富足。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

④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如果作为最低等,我一定不会甘心。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

⑤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可细细想来,难道不是么?我的上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稠的汗水?他们中有多少人敢去翻看“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酒店里的紫檀雕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志?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

⑥我做不到。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而我已经看到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我不想这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么?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么?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么?答案常常不是肯定的。那么,我就会坚定地远离这些东西,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

⑦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这是个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只尽力来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时也才能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最踏实的抚慰。
1.本文第①段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4分)
2.第⑤段中说:“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3.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第⑥段所引用的鲁迅的“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的现实意义。(6分)

 

1.①本文开头连续非常细致地描写了社会底层的三种人,并三次说“我”看到他们会感到不安。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能引起读者的兴趣。②同时,这段描写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既照应标题,又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材料。(横线内容为答题关键,答对一点1分)[(4分) 2.①这些人和自己上几辈的亲人一样,在社会的底层为生计苦苦挣扎,正是他们的努力,给社会贡献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2分);②他们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坚韧精神,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建立在他们的奉献的基础之上的(2分)。③作者的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社会底层辛勤的劳动者的亲近和敬意。(1分)(意思对即可)(5分) 3.鲁迅先生的话现在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①我们国家经济还不发达,还有一部分人在社会底层艰难地生活,而有些人却已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没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这是让人忧虑的。②无论怎样都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掉悲天悯人的情怀,更不能为了钱而苟且偷生,奴颜婢膝。③生活条件改善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挥霍浪费了,我们依然要考虑这样的消费有没有必要,可不可以作更有价值的投资。④为了发展,我们必须消费,但在消费过程中,我们不能放纵,为所欲为,冲破法律、道德的底线。(答对任何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6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文句子在结构、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作为段首在文章中的作用,可结合着语段位置,从内容、结构、读者等角度分析作答。散文的开头往往是引子,构思精巧,语言优美,一般是景物或场面的描写性语段。答好处时可用到,突出表现了……、渲染了……、开篇扣题、作铺垫、引起下文关于……的议论(抒情、描写)等。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原文内容、情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结合着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关键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理解语句的内涵,答题时,可从对社会底层辛勤的劳动者的亲近和敬意,从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作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答题时要明白作者引用鲁迅名句的目的,要回答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然后结合着我国社会现状,从传统美德、消费价值观等角度,对整个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注意与社会现实相联系。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和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这种由社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无序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社会张力。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问题。

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地涉及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1.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成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稳定的持久的独立的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

B.经济发展快速迅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整个社会必然和谐。

C.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一特定现状而言的。

D.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阵痛是每个社会必然要经历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也是无能为力的。
3.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小康社会相比,和谐社会更应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强化的往往是经济指标,和谐社会则是综合社会各要素而提出的目标。

B.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既稳定又怡然自乐的物质贫乏的世界绝对不是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理想。

C.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及时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行。

D.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使之回到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1)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外文段,完成后面题(21分,文中四个“口”是为考查而设)。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告公子。公子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平原游,徒豪举耳,不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将将兵救魏。公子□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信陵君是战国时魏安釐王同父异母弟,平原君是赵国国相,信陵君姐姐是平原君夫人。秦兵围邯郸,赵向魏求救,但魏安釐王畏秦,信陵君盗取了魏王兵符,矫诏进军打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事后信陵君遣将带魏兵返魏,而自己带着门客留在赵国。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

A.公子乃夫人去        谢:道歉

B.徒豪举耳,不士也    求:寻求

C.乃为去              装:收拾行装

D.天下士复往公子      归:归附
2.文中处依次应填入的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3分)

公子遂□    公子□使遍告诸侯    各□将将兵救魏    公子□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

A.使     B.使 遣将    C.将 使     D.将 使
3.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子谢夫人去/今平原君以为羞

B.平原君游,徒豪举耳/宾客皆背魏

C.今秦攻魏,魏急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夷先王之宗庙

D.夫人告公子/而上将军印授公子
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B.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C.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D.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5.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3分)

A.信陵君听说毛公藏身于赌博的人中间,薛公藏身于酒馆里,就想见这两个人,可这两人不愿见他,他就亲自去找他俩。

B.平原君看到信陵君竟然跟身份低微的人交游,就认为信陵君不是贤良之人,他夫人把这看法告诉了信陵君,信陵君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

C.魏王派使者请信陵君回国抗秦,信陵君怕魏王还恼恨自己,就诫门客们说:“有敢与魏王使者私下交往的,就处死。”门客们都不敢劝信陵君。

D.信陵君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大破秦军,将秦军赶进函谷关里不敢出来应战。这时,信陵君声威震动天下。
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3分)

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3分)

 

查看答案

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3分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弹数曲 快:赶快                   B.以赠之 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 言:句                 D.座中下谁最多 泣:眼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