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古人,看到庭院内越来越多的短墙,不禁伤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古人,看到庭院内越来越多的短墙,不禁伤感:“墙往往而是,老死不相往来,一个大家庭就这么散了。”  

一位诗人,面对一座断壁说:“你的一生,接受了那么多单梯的凭靠;现在你快倒了,你想过那些靠着你的梯子吗?”  

一个囚徒,望着监狱的高墙,泪流满面:“这墙让我失去了自由,此地决不可再来。”  

一名学子,望着清华大学的围墙感动不已:“尽管很多东西都在改变,但这墙没有变,一百年来它挡住了太多的喧嚣,将我们包裹其中,给我们一种可贵的安全。”

…… 

墙,普通又不普通。我们的身体、思想、情感,无不与一面墙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请围绕“墙”这一意象,展开合理联想,写一篇文章,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要求:角度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墙后是玫瑰的殿堂 我始终向往着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陶渊明笔下的落英缤纷,杜甫眼中的柳暗花明,王勃梦里的落霞孤鹜,徐志摩记忆里的星辉斑斓,那就是一个开满玫瑰的殿堂。 然而要寻到那样的天堂,我得推开我的心墙。曾经有人告诉我,墙后便是玫瑰的殿堂。我在思索着要怎样推倒那堵墙。 我试着用陶渊明般的豁达去推倒那堵墙。我不需要桃李满园,我只求青藤上能挂上几个葫芦好让我做个酒壶;我不需要五谷丰登,我只求葡萄架上能结几串瘦果,好让我酿杯美酒;我不需要丝竹管弦,我只求自然给我天籁,好让我伴乐饮酒,好生逍遥自在。 我试着用苏轼的乐观去推倒那堵墙。虽然独自仰望,仍吟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然于荒草芜蔓中,却能赏到满园春色;虽然涉于荒郊小道,仍有松菊相伴;虽然闲于荒园庭院,仍品雪梅暗香。 我试着用李白的壮志去推倒那堵墙。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怀着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启程,用血与泪筑就厚实的肩膀。以地为席,以天为被,去观赏那滚滚长江。安能为权贵摧眉折腰。 我试着用文天祥的满腔热情去推倒那堵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心存高洁,身存正气,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有香如故。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虽然零落,但空中仍有那道美丽的弧线。 我在尝试,我一直在尝试着推倒那堵墙,去寻一个开满玫瑰的殿堂,虽然荆棘铺满两旁。 风雨中,我听见水手说,这点痛算什么;征途上,我听见拓荒者说,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困难中,我听见登山者说,因为山在那里。是呀,因为墙在那里,我要去推开它去感受一下,登岸的快感,体验一下开垦的欣慰,触摸一下云端的激动。 渐渐地,我似乎看见了,看见了那开满玫瑰的殿堂。那是解放军过雪山的坚强,那是白求恩越洋救人的真心;那是老师撑起明天的伟岸,那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那是一切梦想中的渴望。 终于,我嗅到了那阵芬芳。 【解析】 试题分析:本材料可以有以下几种立意:1.放开怀抱,拆除心灵之墙,主动与外界沟通,使自己放松心情,远离孤独和寂寞远离猜忌和恐惧,重新构建人情世界,乐观面对生活。2.拆除观念之墙。坦诚相待,加强沟通,加强理解,以便增进友谊,共同发展,共同进步。3.于俗世中建起墙,隔绝庸俗,隔绝喧嚣,保护自己的心灵空间,成就高尚的节操。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查看答案

一种事物,可以用两种眼光看。仿照下面“灯蛾”的示例,在“直尺、天平、流星、月亮、竹笋”中任选一个写两句话。4分

灯蛾  甲:为追求光明,不惜赴汤蹈火。乙:总想把火扑灭,真是自不量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22分)

苏东坡突围(节选)

余秋雨

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之后,他从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1.选文第二自然段提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有何作用?(4分)
2.为什么作者说“苏东坡真是好命”?(4分)
3.简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6分)
4.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古往今来许多大家”成熟的相似经历,谈谈你对“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一句的理解。(8分)

 

查看答案

名句填空(10分)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

(3)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

(5)有志与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6)古人之观于_______________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①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②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③,时时犹唱,《后庭》④遗曲。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出任江宁知府之时。金陵系六朝古都,从公元222年东吴在此建都起,东晋、宋、齐、梁、陈亦先后在此建都。北宋时期,这里依旧一派繁荣气象。②谩嗟:空叹。③商女:卖唱的歌女。④《后庭》:陈后主陈叔宝写的一首《玉树后庭花》简称《后庭花》或《后庭》,古人把它看做亡国之音(杜牧在《泊秦淮》诗中曾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4分)

(2)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