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默写(每空1分,共15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手可摘星的夸张手法写出山峰之高...

默写(每空1分,共15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手可摘星的夸张手法写出山峰之高,同时把行人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

2.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中有两句诗对此作了直接描述:“ ______, 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之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集中描写赤壁之景雄奇壮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以亲身的体验,通过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劝学》

6.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 ____。(逍遥游

7.作者阐述教师的职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

 

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扪、参、胁、膺、坐、作、须、臾、誉、沮、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40分

我一直记着这样一个场景:两个孩子在树阴下玩,这时,一个孩子好像发现什么似的,惊道:“咦,光会走呢!这片叶子刚才还在树阴里,现在却在光里。”两个孩子一会儿看看树阴,一会儿看看光,好像在探究着什么。

当我的人生被“树阴”笼罩、被阴影笼罩,我就会想起这个场景,想起孩子说的那句话:光会走呢!

不管眼前的阴影多么浓重,我都能始终保持一颗有“光”的心,相信光正在路上!相信光正向我走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表达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字形正确,字迹工整。

 

查看答案

把下面这个长句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顺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就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查看答案

楷体或体,工整且尽量美观地默写《阿房宫赋》“呜呼……亦使后人哀后人”一节。注意款识)(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满分16分

隔壁的父亲

周海亮

给父亲开门时,我正接着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耳朵旁还夹着手机叽里呱啦地回着话。

父亲寻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问我,要出去?

我说朋友约我吃午饭,不过不着急。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这才想起,又到了七月七。我们这里有个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饼。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会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将烧饼送到城里。老家距城里不过两小时车程,但是,我似乎总也没有回家的时间。

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手机再次响起。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去吧?父亲一脸惊慌,说,那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文化圈的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正好把你介绍给他们。父亲一听,更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我说,难道你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父亲说,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儿。我说,干脆这样,我下厨,咱俩在家里做点吃的算了,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说。父亲急忙阻拦我,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失约多不礼貌。你去吃饭,我正好回乡下——乡下好多事呢。我说,你如果不去,我也不去了。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别人还不戳我背骂我?再说,我早就想跟你一起吃顿饭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与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家酒店另开一个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间。这样,我就既能够不驳朋友面子,又能陪父亲吃一顿饭了。父亲勉强同意,路上还一个劲儿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到了酒店,小包间正好被安排在朋友义不容辞的大包间的隔壁。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又对父亲说,等菜上来,你慢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父亲说,那你快点儿!还有,千万别说我在隔壁啊!我笑了。父亲像刚刚进城时的我一样,拘谨。

做东的朋友一连敬酒三杯,嘴里滔滔不绝。我念着隔壁的父亲,心里有些着急,说,要不我先敬大伙儿一杯酒吧,敬完我得失陪一会儿,有点事。朋友说,还没轮到你呢!我急了,说,我爹在隔壁。满桌人全愣了。

我说,今天我爹进城给我送烧饼,我把他硬拉过来。让他过来坐,他死活不肯。现在他一个人在隔壁,我想过去陪他一会儿。

朋友们长吁短叹,说,你爹白养你这个儿子了——你这算什么?在隔壁弄个单号?还愣着干什么?快请他过来啊!

我说,他肯定不会过来。如果你们不想让他拘束让他难堪,就千万不要拉他过来。

朋友说,那我们现在过去敬杯酒,这不过分吧?

我拗不过他们。朋友们全体离席,奔赴隔壁。推开门,我愣住了,房间里只剩一个埋头拖地的服务员。我问,刚才那位老人呢?服务员说,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打包带走一盘水饺,说想让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

我们沉默良久,不知该说什么……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2年第4期)
1.对小说第五段(“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早就想跟你一起吃顿饭了”),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作者在招待父亲时,朋友电话来催,作者不想把自己的父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想带父亲一起与朋友小酌。

B.父亲起初不愿意与儿子赴约的原因是儿子的圈子都是有文化的,而自己一个乡下人,没有什么文化。

C.作者觉得父亲给自己送来烧饼,作为儿子的自己连顿饭都不管,老家的人肯定会在背地里说他骂他。

D.父亲反复推辞儿子的挽留,可以看出父子两很讲诚信守约的人,作者也是一个很孝顺的人。
2.下列对文本中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时,作者接过父亲送来的纸箱,耳朵旁边还夹着手机跟朋友回着话,刻画了作者世故,对父亲的到来并不觉得有多激动。

B.“老家距城里不过两小时车程”中“不过”说明作者觉得父母送烧饼也是应该,同时也对自己总也不加老家的行为表示了内疚。

C.与父亲最终达成的协议是让父亲就在作者聚会的酒店里另开一个小包间,这样作者既陪父亲吃了一顿饭,又不驳朋友面子。

D.听说作者的父亲就在隔壁,朋友们非要相邀并敬酒,作者却万般推辞,表现了作者看重朋友情义,也说明作者很了解自己的父亲。
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小说主要运用了第一人称叙事的手法,反映了父子两代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B.作者入城后,虽然变得世故,但对父亲的感情似乎一直没有变化,这是小说正面颂扬的一个主题。

C.父子之间的协议是作者在亲情与友情之间找到的一个平衡点,反映了当前社会良好人际关系

D.作者与朋友吃饭时,心里一直对父亲念念不忘,但又不敢说父亲就在隔壁,是因为怕父亲拘束难堪。

E.小说以“沉默良久,不知该说些什么”结尾,一方面是作者内疚的表现,一方面则表现了父亲的伟大。
4.小说的标题“隔壁的父亲有一定的含义和作用,结合你对小说阅读,谈谈的理解。(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空明兮流光              溯:逆流而上。

B.苏子                    愀:指容色改变,这里有忧愁的意思

C.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缭绕、盘绕。

D.举匏樽以相                属:慰
2.下列句子不属于客“托遗响于悲风”原因的是( 

A.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3.下列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中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调转到悲伤,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

C.客人借眼前之景引出曹操落败,又继以他横槊赋诗时志得意满进行对比,对曹操这个奸雄进行了抨击。

D.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的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