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风萧萧兮易水寒, ! (2)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风萧萧兮易水寒,              

(2)_________________,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依墟里烟。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明星稀,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总角之宴 (3)暧暧远人村 (4)齐彭殇为妄作 (5)乌鹊南飞 (6)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兮”“总角”“暧暧”“彭殇”“妄作”“乌”“渺”“沧海”“一粟”等。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7分)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王冕:元代诸暨人。幼年家贫,牧牛自学。后屡试进士不第,即焚所为文。晚年归隐九里山。

(1)这首诗突出了白梅的哪些特征? (3分)

(2)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明朝官员,是史可法的老师。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死。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宪之,祥符人(今河南开封),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谥之忠靖。清高宗追谥忠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指左公处                    微:暗暗地

B.左公下厂狱                  及:等到

C.史公治兵往桐城必躬左公第    造:建造

D.或劝以                    少:稍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闻左公被炮烙      壮也,犹不如人。

B.皆铁石铸造也          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C.乃奋臂指拨眦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D.则席地倚墙          哙拜谢,起,立炊之。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记叙以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为线索,循序渐进,脉络分明,标题为《左忠毅公逸事》,表明了作者对左光斗是怀有敬意的。

B.文中写左、史相见,史遭怒斥的情况,更能突出左光斗忠贞气节,反衬了史可法的胆小怕事。

C.末段点明所叙“逸事”的,既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使全文首尾呼应。

D.文中提到史可法为讨“流贼张献忠”而刻苦治军的事例,是为了体现左光斗对史可法产生的影响。

4.(1)翻译下列句子(9分)

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3分)                                                           

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3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士 不 以 利 移 不 为 患 改 孝 敬 忠 信 之 事 立 虽 死 而 不 悔 智 而 用 私不 如 愚 而 用 公 故 曰 巧 伪 不 如 拙 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 (刘向《说苑》)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韵外之致——苏轼的意义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后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因其多才多艺、异常聪明敏锐,而最受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读书人的喜爱。

B作者认为,虽然苏轼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但他在中国美学史上却有重要的影响。

C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史上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D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和美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的一项是(

A苏轼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B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无法超脱,难以排遣,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

C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D苏轼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后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

【题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文章中表达出的“退隐”心绪,已不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但他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B苏轼在文艺领域中更充分而深刻地透露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C陶渊明诗歌中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的美,被苏轼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朱熹感受到的苏轼思想中埋藏着的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                                    。祭月之举扩展至民间,民众亦有广泛的拜月习俗。

且祭月的习俗绵延不绝

现在北京的月坛即为明清帝王祭月的场所

月亮崇拜古已有之——远古先民看见月出月落、月缺月圆

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

内心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大地,心生敬畏

月亮称“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中华文化中代表阴阳的“两极”

A.③①⑤②⑥④         B.⑥④①⑤③②     

C.③⑤⑥①②④         D.⑥③⑤④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革命失败以后,因为严酷的斗争现实使朱自清陷入极度的苦闷和彷徨,因而心里“颇不宁静”。

B.余额宝是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前年6月发行的一款互联网货币基金,到去年2月底,其投资者总人数已经突破8100万人次。

C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D记者从2014年9月出台的教育部高考招生新政中了解到,高考的考试科目不仅发生了变化,而且高校自主招生等方面也将有所调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