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孩子的父亲把试卷拍成照片发到了微博上引发了众人的热议。

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套作。

 

孔融让梨宣扬错误的价值观 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孔融让梨我不让”被判错,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在我看来,孔融让梨宣扬的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它让中国人迎合虚伪的封建道德,从而漠视了自己正当的权益。小孩子从小接受“孔融让梨”的错误价值观,遇事总是退让,不愿努力争取自己的应有权益。整个民族也因此变得软弱而退让。让来让去,把国土都给让掉了,把人民的民主权利也给让掉了! 孔融让梨消灭了平等理念,教育孩子从小要谦让,而不要平等。小孩长大后,给大官撑伞,给大款让女人,给大人物让房子,成为奴性十足的货色。孔融让梨消灭了自由理念,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沽名钓誉,不要性灵的自由,小孩子贪吃贪占是人类的天性,明白自己喜欢的,也是别人喜欢的,如何跟人合作双赢才是正确的态度,而一个“让”字,就抹杀了自由的天性。 孔融让梨造就了中国人谦让的民族性格,让中国吃了大亏。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无论国与国的竞争,还是人与人的竞争,谦让都不会有好结果。就拿领土争端来说吧,多年来,所有与中国有领土、领海争议的国家,都采取了“逐渐蚕食”政策。中国人总是谦让,从不采取强硬手段捍卫领土主权,这种情势使觊觎中国领土、领海的周边国家得出一种印象——中国是强硬不起来的,这成了它们日益肆无忌惮的心理支撑,甚至把中国视为软弱可欺的对象。 “孔融让梨”造就了中国人的奴性,不愿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总是退让。这也是中国人毫无创造力,毫无反叛精神,逆来顺受,饿死不敢反抗,对现代文明无丝毫贡献的根本所在。2008年的春运期间,由张家界开往广州的N589次旅客列车因雪灾被困石长线长沙西站,车上有老人、孩子、孕妇,他们拥挤在车厢内又冻又饿,这趟客车上有78名韩国人,列车员把卧铺车厢让给了这些韩国人,列车长自豪地说:“我们做了中国乘客的大量工作,把韩国乘客全部转移到了卧铺车厢。” 这些韩国人在美国是享受不到这种礼遇的。美国宪法规定“一切人类生而平等”,认为上帝给了人类若干不可转让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权利。火车上的中国人拥有平等的权利,把卧铺车厢让给韩国人是一种自虐行为。 我们要摈弃“孔融让梨”的错误观念,努力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人民的权利要靠每个公民努力去争取,国家的主权也要靠全民族去努力争取,谦让是没有好结果的,只会被对手蔑视,得不到任何利益和尊严。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的内容是对于孩子是否让梨这个问题,不同人又不同的看法,老师是坚持“让梨”的,而孩子又自己的观点、看法,认为不应该让。作为语文课,教会孩子如何阅读,正确理解短文中心思想很重要,老师判错是应该的,但是老师的举动是不是有些粗暴,伤了孩子的自信心,道德教育不应该要求人人都做圣人。这个孩子至少说了真话,比那些口是心非回答“让梨”的好。由此立意:(1)“让梨”还是要的;(2)说真话比“让梨”更重要;(3)德育应在生活中教导;(4)小学语文课和德育无法脱节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2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3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季氏将伐颛臾》)   

(5)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5分)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1.出自本段的成语是                  。(1分)
2.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这句话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7分)

鹧鸪天  惜别

严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捩柂:转动船舵。
1.从字数看,《鹧鸪天》属于              。这两首词都主要用了              意象,抒写惜别之情。(2分)
2.这两首词都写到送别引起的“恨”。请比较分析“恨”的差异。(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9分)

廖有方

(唐)范摅

廖有方,元和乙未岁,下第游蜀。至宝鸡西,适公馆。忽闻呻吟之声。潜听而微惙也。乃于间室之内,见一贫病儿郎。问其疾苦行止,强而对曰:“辛勤数举,未偶知音。”眄睐叩头,久而复语。唯以残骸相托余不能言。拟求救疗,是人俄忽而逝。遂贱鬻所乘鞍马于村豪,备棺瘗之,恨不知其姓字。苟为金门同人,临歧凄断。复为铭曰:“嗟君殁世委空囊,几度劳心翰墨场。半面为君申一恸,不知何处是家乡。”

君自西蜀回,取东川路,至灵龛驿。驿将迎归私第及见其妻,素衣,再拜呜咽,情不可任,徘徊设辞,有同亲懿。淹留半月,仆马皆饫。掇熊虎之珍,极主之分。有方不测何缘,悚惕尤甚。临别,其妻又悲啼,赠赆缯锦一驮,其价值数百千。驿将曰:“君今春所葬胡绾秀才,即某妻室之季兄也。”始知亡者姓字。复叙平生之吊,所遗终不纳焉。少妇及夫坚意拜上。有方又曰:“仆为男子,粗察古今偶然葬一同流,不可当兹厚惠。”遂促辔而前,驿将奔骑而送复逾一驿尚未分离君不顾其物驿将执袂各恨东西物乃弃于林野。

乡老以义事申州。州将以表奏朝廷。文武宰寮,愿识有方,共为导引。明年,李逢吉知举,有方及第,改名游卿,声动华夷,皇唐之义士也。其主驿戴克勤,堂本道节度,甄升至于极职。克勤名义,君同远

【注】①):掩埋。②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③亲懿:至亲。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勤数,未偶知音    举:被举荐。  

B再拜呜咽,情不可    任:承受。  

C淹留半月,仆马皆饫    淹留:羁留,逗留。  

D李逢吉举,有方及第  知:主持,执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问其疾苦行止,强对曰   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B遂贱鬻所乘鞍马村豪     不拘于时,学  

C弃于林野             今君亡赵走燕  

D克勤名义,廖君同远   亦知水月乎
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有方侠肝义胆,仁者襟怀,济人于苦厄而不受回报,他的义举为时人所称道。  

B戴克勤因为廖有方为自己妻子的长兄胡料理后事,而对廖有方及其仆人盛情相待。  

C灵龛驿将一家重情重义,知恩图报,戴克勤的德行也获得了朝廷的肯定,被提拔为驿站最高长官。

D本文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表现了主人公廖有方的义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社会对情义的推重。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驿将奔骑而送复逾一驿尚未分离廖君不顾其物驿将执袂各恨东西物乃弃于林野
5.把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1 久而复语。唯以残骸相托余不能言。(3分)                                                                                  

   2 仆为男子,粗察古今偶然葬一同流,不可当兹厚惠。(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0分)

午后书房

林文月

我又睡了一个失眠的午觉。

我走进属于自己的小小天地——-这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微暗书房。为了节省能源,我给自己规定,日间只开台灯,吊灯至少要到黄昏才能亮起。

桌面上,书籍笔记杂陈,只留小小一方空间。我犹豫了一下,不知该用什么数据填满这个留白。侧头看一看右壁上的月历,那上面的各种记号显示,这个月内,有两个学生的论文学位口试、一个学术会议的讲评,以及一次校外的演讲要完成。

看来,这个下午还是务正业要紧。

这一学年,为了配合大学部的课程,谢康乐山水佳篇已大体讲完,余下二首临终之作,除典故技巧的讲解之外,最难处理的是诗人充满矛盾的性格与心理。每次讲到这个问题,都不免徘徊感慨。其诗也,富艳精工,其人也,恃才傲物,而诗篇与行迹之间的距离,最是难以常情衡量理解。把这两首康乐生命末期的作品讲完,给诗人送终,这学年也将结束了。回顾一学年以来,这班课,人数并不多,但正式选修的学生,加上一些零星出席的旁听生,倒也始终维持一个局面。只是,有时难免反省,未知学生们可曾从这个课堂上学得一些什么没有?几回看到他们茫然的眼神,心底难免着急,唯恐自己的讲解乏味,未足以引人入胜。何以这样在乎学生的表情呢?也许他们只是偶然出神分心罢了,人人都有特殊的理由分心出神的。

我合上谢康乐诗集和讲义夹子,起身到饭厅去冲一杯热茶。从前只喝冰水及咖啡,不懂得品茗,近年来逐渐喜欢喝茶,也许是年岁的缘故吧,稍微解得苦涩中带甘芳的趣味。尤其午后书房静坐,放置一杯热茶于案头,颇有些定心的功用,而当阅读略感疲惫之际,或写作灵感困踬之时,更可藉细啜以为调剂。

再度回到书桌前。这次,我把《洛阳伽蓝记》的各种版本及参考数据摊满眼前。杨衒之写这本书,颇具悲壮的使命感,其序文有语:“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寮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选斯记。”我引导学生注意杨衒之著述此书的心态与笔调等文学旨趣,以及历史观点方面的问题。逐条讨论下来,令学生仔细阅读,慢慢摸索。由于可资参考的论著不多,所以我和学生一样怀着诚惶诚恐的心理,必得战战兢兢准备充分,才敢踏入教室。

然而,毕竟这是一本记述有关北魏寺院的书,年轻人读久了,也许会厌腻。上课的情形甚不热烈,空气窒凝,陷入低潮。那时,也是我自己家中多事之际,高龄的父亲住入医院,准备接受切除脑廇与否?正徘徊犹豫着。我奔走于课堂与医院之间,应对人与事,忧虑又疲惫。但面对环坐的学生,便像是一个粉墨登场的演员,不容表露一己的欢愁情绪,只是伪装平静的结果,终于使我也感染到教室里弥漫的低潮气氛,深为挫折感所浸蚀。那天于责备学生之余,回家后,自己竟然像一个打败仗的士兵,顿丧斗志,甚且萌生辞去教职的念头。不过,经过那次责备以后,学生们的读书情绪似稍提高,堂上的发言与讨论又复苏;而父亲的白发也已剃去,所幸紧急会诊之后,决定不予开刀,已返家静养。

我消沉的情绪,才又慢慢解散。

教书真是一个奇妙的行业。如果自觉准备得充分,教得有条理,甚至偶尔还有些许神来之笔,因而见到学生之间有振奋的眼神,下课之后,实在轻松愉快,觉得世界如此美丽,人生充满信心!可是,有时候同样用心准备,却遇着学生没精打采,丝毫不起共鸣沟通,便会越讲越没有兴趣,为此,常会一整天都心灰意冷,消沉乏力。

有时在书房里独坐良久,倒也未必是一直专心读书写作。譬如说,重读远方的来信,想象朋友的近况,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甚至什么念头都没有,只是空白的发呆,也是人生的片刻。因为在这个宁谧的斗室内,我最是我自己,不必面对他人,无须伪装,更无须武装,自在而闲适。

自在而闲适的时光,可也最容易不知不觉地溜走。像现在,我已经从方才刚进书房时的专心一致,而逐渐变得分心出神起来。许是坐得太久,有点儿累了吧。

天色已昏暗,我本想让吊灯也亮起,可是并没有走到门口去开那个开关,反而顺手把台灯关熄;于是,薄暮忽然就爬进我的书房里。

(本文有删节)
1.文章插叙父亲病情有何作用?请作分析。4分)
2.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台灯和吊灯?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3.赏析本文结尾画线句。3分)
4.阅读全文,判断作者的年龄段(青年,中年,老年),并至少写出4条理由。4分)  
5.有人说作者在书房的这段时光是自在而闲适的,也有人说是纠结而无奈的,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