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好事近 蒋元龙 叶暗乳鸦啼,风定老红犹落。蝴蝶不...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好事近

蒋元龙

叶暗乳鸦啼,风定老红犹落。蝴蝶不随春去,入熏风池阁。 

休歌金缕劝金卮,酒病煞如昨。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

注:金缕,即《金缕衣》,唐时人杜秋娘所作。其诗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2.清代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 分)

 

1.词的上阙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自然景物新老交替的景象。枝叶已成深绿,幼鸦开始试啼,急风虽已停息,残红依旧坠落。蝴蝶不肯陪伴春光离去,在和风习习的池苑亭阁间翻飞。 2.词的上阙景中含情,通过描写季节更替、景物变换的无法挽回,写出了作者对春已逝的惋惜;下阙情中有景,作者无奈之中借酒销愁,酒醒后怅然若失,而帘外依旧日长人静,只得任杨花飘零。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应先抓住上阙主要景物,例如,叶、鸦、蝴蝶、风池阁等,然后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通过对上阙描写景物的关键词“暗”“老红犹落”“春去”等,可得出描写的是春末夏初自然景物新老交替的景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景中生情,情中含景”也就是情景交融,答题时,可结合着这首词的具体词句分析这一特点。上阙在描绘春末夏初季节更替自然景物变换时,“老红犹落”“春去”渲染出了凄凉氛围,表现出了词人对春已逝的惋惜之情,故体现出了景中有情的特点;“休歌金缕劝金卮”“煞如昨”表现出词人借酒消愁的怅然若失,“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表现出了对自然事物的感触,故体现出了情中有景的特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安平献王孚,字叔达..,宣帝次弟也。孚温厚廉让,博涉经史。汉末丧乱,与兄弟处危亡之中,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性通恕,以贞白自立,未尝有怨.于人。

魏陈思王植有俊才,清选官属,以孚为文学掾。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迁太子中庶子。魏武帝崩,太子号哭过甚。时群臣初闻帝崩,相聚号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大行晏驾..,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海内,而但哭邪!”孚与尚书和洽罢群臣,备禁卫,具.丧事,奉太子以即位,是为文帝。转为中书郎。及明帝嗣位,欲用孚,问左右曰:“有兄风不?”答云:“似兄。”天子曰:“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 转为度支尚书。

时吴将诸葛恪围新城,以孚进督诸军二十万防御之。孚次寿春,遣毌丘俭、文钦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故稽留月余乃进军,吴师望风而退。

及高贵乡公遭害,百官莫敢奔赴,孚枕尸于股,哭之恸,曰:“杀陛下者臣之罪。”奏推主者。孚与群公上表..,乞以王礼葬,从之。孚性至慎。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景文二帝以孚属尊,不敢逼。后进封长乐公。及武帝受禅..,陈留王就金墉城,孚拜辞,执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

孚虽见尊宠,不以为荣,常有忧色。临终,遗令曰:“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泰始八年薨,时年九十三。

《晋书·宗室·安平献王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     披:翻阅

B.未尝有怨.于人             怨:仇怨。

C.植负才陵.物               陵:傲慢。

D.备禁卫,具.丧事           具:备办。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达”是司马孚的字,古代男子行加冠礼时取字,可供平辈之间称呼,以示尊重。

B.“上表”指奏章,“表”是古代封建社会臣子帝王提的一种特殊文

C.“晏驾”指车驾晚出,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文中“崩”“薨”也是死的委婉说法。

D.“受禅”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实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孚学识广博,好学不倦。司马孚广泛阅读经典史籍;汉朝末年政局动乱,与兄弟身处危亡之中,粗茶淡饭,安于贫穷,而勤学不知疲倦。

B.司马孚临事不乱,处变不惊。魏武帝去世,太子及群臣号哭不止,司马孚建议及早拜继位的国君,来镇抚海内,与尚书和洽拥戴太子即位。

C.司马孚胸有谋略,胜敌有方。吴将诸葛恪入侵,司马孚督统诸军御敌,诸将想快速进击,司马孚故意滞留一个多月才进军,吴军望风而逃。

D.司马孚克尽臣节,忠于曹魏。高贵乡公被害,司马孚伏尸痛哭,和众臣奏请追究主谋;拜别陈留王,司马孚拉着他的手,流泪叹息不止。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5分

2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诗词”二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语词,在现代人的文学常识中,它表示两种文学形式:一种是“诗”,它是从商周时代以来早已有了的韵文形式;一种是“词”,它是起源于唐、五代而全盛于宋代的韵文形式。但是在宋以前人的观念中,诗词二字很少连用。偶然有连用的,也只能讲作“诗的文词”。因为在当时,词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的名称。

“词”字是一个古字的简体,原来是“辤”字,后来写作“辭(辞)”。所以,“诗词” 本来就是“诗辞”。到了宋代,词成为一种新兴文学形式的名称,于是“诗词”不等于“诗辞”了。诗是一种抒情言志的韵文形式,被谱入乐曲,可以配合音乐,用来歌唱,它就成为曲辞,或说歌辞,其实和现在的歌词是没有区别的。在当时,诗就是辞。不过从文学的观点定名,称之为诗;从音乐性的观点定名,就称之为曲辞或歌辞,简称为辞,例如楚地流行的歌辞——楚辞就是如此。

到了汉代,五言诗产生以后,诗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不能唱的文学形式,于是诗与歌辞分了家。从此以后,凡是能作曲歌唱的诗,题目下往往带一个“辞”字。这个“辞”字,晋宋以后,都简化用作“词”字,一直到唐代,凡一切凉州词、竹枝词、横江词,这一切“词” 字,都只有歌词的意义而且是一个普通名词,并不表示它们是一种特有的文学形式。

在晚唐五代,新兴了一种长短句的歌词,它们的句法和音节更能便于作曲,而与诗的形式渐渐地远了,当时把这一类的歌词称为曲子词。每一首曲子词都以曲调名为标题,例如《菩萨蛮》等。从晚唐五代到北宋,这个“词”字还没有成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固有名词。晚唐牛峤《女冠子》云“浅笑含双靥,低声唱小词”,类似的词字,也都是歌词的意思。北宋词家的集名,都不用词字。苏东坡的词集名为《东坡乐府》,周邦彦的词集名为《清真集》,没有一部词集称为“某某词”的。南宋初期,出现诗余这个名词,它指的是苏东坡、秦观、欧阳修的这些曲子词。无论乐府、长短句或近体乐府,这些名词都反映作者仍然把词作为诗的延伸和附属于诗的一种边缘文体。诗余这个名词,就明确地说明了当时把曲子词作为诗的剩余产物,试图把词从诗的领域中离析出来。不久后,当时的出版商编刊了六十家的诗余专集,绝大多数都改集名为“词”,例如《东坡乐府》改名为《东坡词》,《淮海居士长短句》改名为《淮海词》,《清真集》先改名为《清真诗余》,后又改名为《清真词》。从此以后,“词”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的固有名称被确定下来。
1.下列关于“诗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人的文学常识中,“诗词”作为一个语词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这一观念至迟在宋代就已经产生了。

B.诗是商周时代就已产生的文学样式,词是起源于唐、五代而全盛于宋代的文学样式,我们常把它们合称为“诗词”。

C.虽然诗和词都采用了韵文的形式,但起初“诗词”这两个字很少连用,即使连用,也是用来指“诗的文词”。

D.从字形演变的角度看,“诗词”本来等同于“诗辞”;由于宋代出现了新的文学样式,这两个词语就不再等同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是抒情言志的韵文,可以谱入乐曲,配合音乐歌唱,这时的诗就是曲辞或者说是歌辞,和现在的歌词是没有区别的。

B.汉代时,五言诗成为一种无法演唱的歌辞,从此,凡能作曲歌唱的诗的题目下常常带有“,后来简用做“词”字。

C.唐代时,所有的凉州词、竹枝词、横江词都是可以作曲歌唱的诗,这里的“词”是指具有歌词意义的一个普通名词。

D.曲子词是一种长短句的歌词,句法和音节便于作曲,以曲调名作为标题。如《菩萨蛮》就是依“菩萨蛮”曲调填的歌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楚地民众中流行的歌辞,“楚辞”是从音乐性的观点来定名的。如果从文学的观点来定名的话,楚辞是可以称为“楚诗”的。

B.北宋词家的集名,都不用“词”字,如苏东坡的词集名为《东坡乐府》,可见在当时的作者观念中,词只是诗的延伸和附属。

C.南宋初期,开始用“诗余”指称苏东坡、秦观、欧阳修等人的曲子词。“诗余”这一名词的出现,使词从诗的领域中脱离出来。

D.南宋时的出版商在编刊诗余专集时,将绝大多数专集都改名为“词”,应该是意识到了“词”可以作为这种新兴文学形式的名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早晨,一只山羊在栅栏外徘徊,想吃栅栏里面的白菜,可是它进不去。

这时,太阳东升斜照大地。在不经意中,山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它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我如此高大,定会吃到树上的果子,吃不到这白菜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对自己说。

远处,有一大片果园。园子里的树上结满了五颜六色的果子。于是,它朝着那片园子奔去。达到果园,已是正午,太阳当顶。

这时,山羊的影子变成了很小的一团。“唉,原来我是这么矮小,是吃不到树上的果子的,还是回去吃白菜的好!”于是,它怏然不悦的折身往回跑。跑到栅栏外时,太阳已经偏西,它的影子重又变得很长很长。“我干吗非要回来呢?”山羊很懊恼,“凭我这么大的个子,吃树上的果子是一点也没有问题的。”

山羊与影子的故事对你有何启发,请以《影子,                  》为题目作文。

注意:(1)将题目填写完整。(2)文体不限。(3)立意自定。(4)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星光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的人评选活动,请选择一个文学形象或历史名人,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符合人物特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示例:屈原——高洁如秋菊,美好似芝兰。为理想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汨罗江畔那一缕爱国忠魂,随端午的粽叶飘香,千古流芳。

感动心灵的人(文学形象或者历史名人):                 

颁奖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写一反驳短论。(5分)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实力的不断壮大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中国元素”成了世界艺术创作中的流行词汇。

鸟叔的神曲《Hang Over》音乐录影带里出现了中国料理和李小龙的身影,好莱坞影片《功夫熊猫》主打中国国宝熊猫的故事,《变形金刚4》里汽车人在香港和四川武隆与敌人展开搏斗,舞台艺术大师弗兰克·德贡执导的驻场舞台秀“汉秀”在表演中融入了十二生肖……

不过,近年来,各种艺术形式中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味道却发生了改变。诸如“法海你不懂爱”“春光灿烂猪八戒”“杜甫很忙”“水煮三国”等,将中国文化的内容进行浅表化和戏谑化,以吸引观众的眼球。一些创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缺乏深入了解,仅凭个人喜好或商业目的,将一些浅层符号或现代元素生硬地加入作品中,少了内涵,多了噱头,使“中国元素”沦为“中国符号”。

有人认为,“‘法海你不懂爱’‘春光灿烂猪八戒’‘杜甫很忙’‘水煮三国’等,利用时尚元素,普及中国文化,能让中国元素深入人心。”请你写一短论反驳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