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母 亲 莫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莫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②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有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⑥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段中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描写了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

B在作者眼中母亲勤劳、乐观,热爱生活,具有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C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对母亲的具体生动的回忆,折射出时代的苦难。

D文章写尽了母亲苦难,也写作者少年的苦难,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生活的源泉。

E文章后两段写到贝鲁特战火中的老太太,这是对母亲形象的补充与拓展,也是对主题的升华。
2.段中,画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4分
3.“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为什么会在作者的脑海中翻腾?阅读全文,请探究作者这么说的原因。6分   

 

1.CD 2.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3.(1)母亲的顽强乐观,有尊严地生活的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教育着我,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2)母亲与故乡一起,让我体验到了饥饿岁月里真切的生活,孕育了我的文学才华,让我把握到了文学的灵魂,获得了创作的宝贵资源,形成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3)母亲等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虽历经苦难困厄也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精神(信念),一直伴随、激励着“我”,这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由选项可知,本题应从写作手法、文章主题、人物形象等角度分析,C项,没有“以小见大”的手法,“折射出时代的苦难”属于望文生义。D项,“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生活的源泉”臆测因果。故选CD。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在文中作用。解答语句作用题,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中间,则其句子作用有:①过渡,②照应(呼应),③转折(换)——全文内容或思路的转折,④总结。读后可知,本题应从突出人物形象;结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等方面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女人、母亲、土地、生命” 之所以在作者的脑海中翻腾,自然是因为这些概念具有特殊的含义与意义,故应从理解文本主题的角度分析探究。作为一篇散文,应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眼”,然后再从母亲的形象及对我的影响等角度来分析作答。答题区间在第④⑥⑧,可联系这些语段内容来提炼概括即可。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①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一言道破,造园与作诗文无异,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诗文与造园同样要通过构思,所以我说造园一名构园。这其中还是要能表达意境。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画有画境,音乐有音乐境,而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②诗文言空灵,造园忌堆砌。故“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言园景虚胜实,论文学亦极尽空灵。中国园林能于有形之景兴无限之情,反过来又产生不尽之景,觥筹交错,迷离难分,情景交融的中国造园手法。《文心雕龙》所谓“为情而造文”,我说为情而造景。情能生文,亦能生景,其源一也。

③诗文兴情以造园。园成则必有书斋、吟馆,名为园林,实作读书吟赏挥毫之所。故苏州网师园有看松读画轩,留园有汲古得绠处,绍兴有青藤书屋等。此有名可征者。还有额虽未名,但实际功能与有额者相同。所以园林雅集文酒之会,成为中国游园的一种特殊方式。历史上的清代北京恰园与南京随园的雅集盛况后人传为佳话,留下了不少名篇。至于游者漫兴之作,那真太多了,随园以投赠之诗,张贴而成诗廊。

④中国园林必置顾曲①之处,临水池馆则为其地。苏州拙政园卅六鸳鸯馆、网师园濯缨水阁尽人皆知者。当时俞振飞先生与其尊人粟庐老人客张氏补园补园为今拙政园西部,与吴中曲友顾曲于此,小演于此,曲与园境合而情契,故先生之戏具书卷气,其功力实得之文学与园林深也。其尊人墨迹属题于我,知我解意也。

⑤造园言“得体”,此二字得假借于文学。文贵有体,园亦如是。“得体”二字,行文与构园消息相通。因此我曾以宋词喻苏州诸园:网师园如晏小山词,清新不落套;留园如吴梦窗词,七层楼台,拆下不成片段;而拙政园中部,空灵处如闲云野鹤去来无踪,则姜白石之流了;沧浪亭有若宋诗;恰园仿佛清词,皆能从其境界中揣摩得之。设造园者无诗文基础,则人之灵感又自何来。文体不能混杂,诗词歌赋各据不同情感而成之,决不能以小令引慢为长歌。何种感情,何种内容,成何种文体,皆有其独立性。故郊园、市园、平地园、小麓园,各有其体。亭台楼阁,安排布局,皆须恰如其份。能做到这一点,起码如做文章一样,不讥为“不成体统”了。

(节选自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

[注]①顾曲:欣赏音乐、戏曲。
1.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园林讲究以诗文造园,这是它在世界上别具一格的重要原因。

B.以有形之景兴无限之情,是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这一点与诗文相似。

C.园林雅集文酒之会,是中国游园的特殊方式,因此园成必有书斋、吟馆。

D.行文与构园消息相通。造园者只要具备深厚的诗文基础,就能得体造园。
2.请指出第⑤自然段画线语句所要阐述的观点,并说明它所运用的论证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分)
3.本文从哪些方面来论述造园与作诗文道理相通?请简要概括。(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之与比③。”(《论语·里仁》)

②孟子日:“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注】①适:亲近、厚待。②莫:疏远、冷淡。③比:亲近。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2)上面两个选段中,孔子和孟子的主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赵伯韬和尚仲礼正在密谈,刘玉英不请自来。她发现赵伯韬和吴荪甫之间有矛盾,觉得这里面有利可图,于是从中作梗,加深赵伯韬对吴荪甫的忌恨。(《子夜》)

B.除夕之夜,觉慧在淑华的房外无意中听到鸣凤和婉儿在谈论各自的心上人的事。当听婉儿说到鸣凤的心上人是高忠而鸣凤沉默不语时,他松了一口气。(《家》)

C.曹操派孔融孔融临行时向曹操推荐祢衡。祢衡为人狂傲,裸衣击鼓骂曹,曹操想借刀杀人,派祢衡去招降刘表。祢衡到东吴狂傲如故,终被黄祖所杀。《三国演义》

D.查理走后,欧也妮背着父亲把查理住过的屋子收拾成他离开时的样子,还经常打开梳妆盒,试图从婶婶的肖像中寻找查理的相貌,不想被母亲撞见了。(《欧也妮·葛朗台》)

E.贾母为宝玉订下宝钗为妻,不料袭人禀告说宝玉心爱黛玉,王熙凤便想出了偷梁换柱之计,让宝玉以为将娶黛玉。宝玉娶亲之时,黛玉焚稿断情,绝命之时只有紫鹃在侧,凄绝惨绝。(《红楼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本诗为白居易给元稹的赠答诗,时元稹在外任职,曾作七律《江楼月》寄白居易。

颔联中的 “两地阴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2)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歌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养狸述

(唐)舒元舆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其体趫、其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者,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或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其穿巾箱之患,继晷而有。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满分5 manfen5.com续晨,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始二三十日间,未果。颇患之,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动。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张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不敢窜。狸遂搏击,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满分5 manfen5.com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益狸矣。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穴口有土虫丝,封闭欲合。向之韫椟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痛之忧,皆斯狸之功。异乎!鼠本统乎阴虫,其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苟无狸之用,则红墉皓壁,固为鼠室宅矣。甘醲鲜肥,又资鼠口腹矣,虽乏,人智其奈之何?呜呼!覆焘天地之间,首圆足方,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故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而比干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楚国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纵其暴横,则五行七曜,亦必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

(节选自《全唐文》,文字略有删改)

[注] 爱:通“满分5 manfen5.com”,隐蔽。 趫(qiáo):行动轻捷。 黾侻跧:黾mǐn:勉强。tuō:狡猾。跧quán:蜷缩。 满分5 manfen5.com:油灯。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尝观虞人生       致:抓获、捉到

B.某既居,果遭其    暴:突然

C.其穿巾箱之患        孔:打洞

D.鼠口腹矣          供给
2.下列全都直接表现新昌里客舍老鼠“恣横”的一组是  (3分)

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  

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  

或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  

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 

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  

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住新舍后,遭到鼠患。老鼠们常常白天成群出没,不怕人吓唬,作者颇为忧虑,如同得了痒病。

B.自从得到那只狸猫后,效果极为明显,只有半年的时间,老鼠洞口已结蛛丝,原先藏在柜里的衣物,都随便放置,没有再被老鼠损坏的。

C.作者认为原先被严重骚扰时,不是因为老鼠胆大强壮,欺凌到人的头上来,而是因为人没有抵御它们的办法。

D.作者在末段用对比手法指出若不任用君子来端正方向,就会如同放纵老鼠盗窃一样,致使小人横行祸害人间。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3分)

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