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黄蜂疗法 卡尔维诺 冬天过去了,它给人们留下了风...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黄蜂疗法

卡尔维诺

冬天过去了它给人们留下了风湿病痛。午间微弱的阳光给人们带来了欢娱马可瓦多坐在公园里的一张长凳上看树枝发芽以消磨时光等着午后再去上班。一个穿着打满补丁的大衣的驼背小老头走过来坐在他的旁边:他是里齐耶利先生已经退休了。他孑然一身一个人生活也是坐在长凳上晒太阳的常客。这位里齐耶利先生不时地抽动一下身子嘴里喊着:“哎哟!”他裹在大衣里的身躯显得更驼了。冬天的寒冷和潮湿使他落下了风湿病、关节炎和腰痛病,病魔一年到头不断地折磨着他。为了安慰这位可怜的老人,马可瓦多就对他谈论起他自己和他妻子以及他的大女儿伊索丽娜患风湿病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情况,他那可怜的女儿健康状况极为不佳。

有一天,就是在那张长凳上,两人读到了一篇介绍用蜜蜂毒汁治愈风湿病的文章。两人兴奋不已,长时间地讨论着蜜蜂和它们的功用,还议论着采用这种疗法需花费多少钱。

马可瓦多开始捕捉起黄蜂来了,因为他在一个树洞里发现了一个完整的马蜂窝。他随身带着一只圆柱形的玻璃瓶,瓶底还留着足有两指厚的果酱。他打开瓶子,把它放在树旁边。很快就飞来了一只黄蜂,在瓶子四周嗡嗡地飞动,在果酱甜味的引诱下,它钻进了瓶子。马可瓦多动作敏捷地用一个纸盖捂上了瓶子口。

他一看见里齐耶利先生便说道:“快,快,我这就给你扎一针!”马可瓦多让他看那装着黄蜂的小瓶子。

小老头迟疑不决。但马可瓦多说什么也不愿推迟试验,坚决要在他们常坐的那张长凳上给小老头治疗:病人连衣服都不用脱。里齐耶利先生怀着恐惧和希望撩起了大衣、上衣和衬衣的边角,从破棉毛衫的一个洞口露出他腰痛的部位。马可瓦多把瓶口对准了,抽去了瓶盖。起初没发生什么事,黄蜂在瓶子里不动。马可瓦多敲了一下瓶底。这一敲真管用:黄蜂马上向瓶口冲去,把毒刺扎向里齐耶利先生的腰部。小老头疼得直叫,猛地站了起来,像是受检阅的士兵一样走起正步来。

马可瓦多感到十分满意,小老头可从来没有这样威风凛凛地挺起过胸膛。但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名警察一直在那里使劲地盯着他们。马可瓦多挽起里齐耶利的胳膊,吹着口哨,远远地离开了那里。

他瓶里又装了一只黄蜂回家了。要说服妻子接受黄蜂毒刺的治疗,可真太费劲了。但最后他成功了。过了一会,妻子只是抱怨黄蜂刺得她灼痛难忍。

马可瓦多尽心竭力地捕捉黄蜂。他给女儿扎了一针,又给妻子扎了一针,因为必须按疗程治疗才能奏效,后来,他决定在自己身上也扎一针。孩子们嚷嚷道:“我也要扎一下!我也要扎一下!”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就是这样爱凑热闹的。但是,马可瓦多让他们提着玻璃瓶子出去捕捉新的黄蜂,以满足每天的需要。

齐耶利先生到家里来找他。他是跟另一个小老头乌利科骑士一起来的,那人拖着一条腿,求马可瓦多马上开始给他治疗。

那年,风湿病痛像章鱼的触角一样在居民中蔓延,马可瓦多的疗法出了名。每到星期六下午,他那简陋的阁楼里都挤着一群受病痛折磨的男女患者。

“快,”马可瓦多对他的三个男孩说道,“快,你们拿着瓶子,再捉些黄蜂来。”孩子们去了。

那天阳光灿烂,米凯利诺为了逮得快点,逮得多点,就在树洞边逮起来了。正当米凯利诺要把瓶子放在那里时,只觉着两只大黄蜂向他猛冲过来,像是要蜇他的脑袋。他忙于躲闪,手里的瓶子掉到黄蜂窠里面去了。开初的一刹那都没有飞出来。而当黄蜂窠里涌出黑压压一大片东西并发出震耳的嗡嗡声时,米凯利诺连喊叫的力气也没有了,他往后退了一步:被激怒的黄蜂全部出动成群地飞出来!

兄弟们听见米凯利诺发出一声吼叫,并见他没命地奔跑着。跟在他后面的那团黄蜂群就像烟囱里冒出的滚滚浓烟一般。

一个被追赶的孩子往哪里跑呢?当然往家里跑!米凯利诺也这样。过路人都来不及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只看见一群黄蜂和一个拼命在街上奔跑的小孩,还伴有震耳的嗡嗡声。

此时,马可瓦多正在对他的病人们说:“你们再耐心地等一会,黄蜂马上就到。”当门打开时,一窝黄蜂闯入了屋子。他们居然都没有看见把脑袋一头扎在脸盆里的米凯利诺:房间里到处都是黄蜂,病人们挥动胳膊竭力想赶走它们,但无济于事。不过风湿病患者的动作却奇迹般地敏捷轻巧,那僵硬的关节在剧烈的运动中也变得灵活自如了。

消防队员们来了,而后红十字会的也来了。马可瓦多在医院的病床上,他那被黄蜂蜇得红肿起来的脸人们都认不出来了。对于躺在医院其他病床上的患者们的大声咒骂,他连气都不敢吭。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         

A.“长时间地讨论着蜜蜂和它们的功用还议论着采用这种疗法需花费多少钱”这句话突出了小说人物的吝啬小气和对黄蜂疗法的好奇。

B.同样是用黄蜂给人治疗风湿病小说却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对驼背老头采用繁笔,对妻子女儿采用简笔,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剪裁的功力。

C“但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名警察一直在那里使劲地盯着他们”这句话是为了说明当地的治安状况不好警察在公共场合高度戒备以防不测。

D.用清逸的笔调来表现沉重的话题这是卡尔维诺小说的主要特点,“孩子们嚷嚷道:‘我也要扎一下!我也要扎一下!’”看似轻松实则包含着人们的辛酸。

E.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有惊无险,“消防队员们来了而后红十字会的也来了”给作品中的人们带来了一丝温暖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慰藉。   
2.作者在文章开头部分花了较大篇幅写驼背老头和马可瓦多妻女的风湿病,这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4
3.请简析马可瓦多的形象特征。4
4.卡尔维诺是二战后意大利最具独创性的作家,他的作品常常在科学、哲学以及社会方面给读者带来思考,请结合全文,从以上三方面谈谈你的看法。8分

 

1.AC 2.引出后文马可瓦多在树洞边捉黄蜂为老头和妻女治风湿病的情节,(2分)并为高潮部分黄蜂供不应求,不得不发动孩子们去捉,以至一窝黄蜂闯入屋子的情节作铺垫。(2分) 3.①乐观。孩子多,贫病交加,但并没有丧失生活的勇气,仍然尝试黄蜂疗法,给老人治疗后满意地吹起了口哨。②乐于助人。给老人、妻女治疗后,还给其他人治疗。③忠厚善良。在做好事捅出娄子后,面对别人的咒骂,“他连气都不敢吭”。(每答出一点给2分) 4.①科学方面:黄蜂疗法,可以治疗风湿病。这是一种以毒攻毒的办法,虽然麻烦一点,但花费较小。②哲学方面:老头第一次接受黄蜂疗法后“猛地站了起来,像是受检阅的士兵一样走起正步来”以及小说末尾部分写风湿病患者在用胳膊驱赶黄蜂以后“动作却奇迹般地敏捷轻巧,那僵硬的关节在剧烈的运动中也变得灵活自如了”,这些都说明应急状态下的举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③社会方面:战后的下层人民生活困难,又受疾病的困扰,值得同情。黄蜂疗法在作者笔下虽然新鲜有趣,但无不透露出历史的沉重,透露出下层人民生活的辛酸。(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A.“突出了……吝啬小气”有误,应是为了表现下层人民的苦难,是一种希望用最廉价的方式消除病痛的特有心理。C.“为了说明当地的治安状况不好……”有误,应是用警察对他们的注意,来说明黄蜂疗法的独特让陌生人不明就里。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作用类题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但是注意题干要求从结构方面回答,从引出下文,推动情节方面考虑。引出后文马可瓦多捉黄蜂为老头和妻女治风湿病的情节,并为高潮部分黄蜂供不应求,不得不发动孩子们去捉,以至一窝黄蜂闯入屋子的情节作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从家里妻儿生病,但他并没有丧失生活的勇气,仍然尝试黄蜂疗法,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乐观的人。从他给老人、妻女治疗后,还给其他人治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出娄子后,面对别人的咒骂,“他连气都不敢吭”这又是一个善良忠厚的人。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文学作品的意蕴一般可从历史、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去发掘,思维的触角要伸向作品是否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是否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等等。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5分)

(1)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

(2)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4)人生亦有命,                 。(鲍照《拟行路难》)

(5)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月出于东山之上,                      。(苏轼《赤壁赋》)

(7)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8)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舟    陆游

小舟无定处,随意泊江村。

云气分山叠,沙汀蹙浪痕。

宦途危虎尾,闲味美熊蹯。

高咏渊明句,吾将起九原①。

①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此处指陶渊明安葬的地方。

(1)、颔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寄欧阳舍人节选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作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又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于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欧阳舍人:即欧阳修;舍人,官名。衋xì:悲伤苦痛。
1.对下列语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者得致其             严:威严

B.故虽恶人,皆务       勒:刻

C.有名于实              侈:超过、多

D.辨之不惑,议之不       徇:徇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体现作者推崇道德文章的一组是(3分)

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         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中提及“蒙赐书”及撰“铭”,点明写信之由;“反复观诵”,侧面写出欧文之精彩及作者爱不释手之情景;“感与惭并”,写作者对欧阳修的感激与敬佩。寥寥二十余字,言简意深。

B.作者认为铭文流传于世,其作用接近于史书,而作为史书,则是非常严谨而真实的。而今铭文所以不实,则因逝者的子孙一心想要颂扬他们的先辈,往往刻意隐瞒逝者的恶行,致使撰铭者不能明察。

C.作者先论及古代撰写墓志铭的社会意义,在于褒扬美善;进而论及今之墓铭的流弊,在论及流弊时,特别突出了撰铭人的作用,提出只有撰铭人“畜道德而能文章”,才能写出流传后世的铭文。

D.本文借感谢欧阳修给自己祖父写墓志铭,提出了撰写铭志的两字原则——“公”和“是”,阐述了“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养的重要性,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3分)

(2)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3分)

(3)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3分)
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行传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传统与时代精神

单独谈论文化传统的时候我们通常总是持肯定的态度。传统总是先于个人而存在。每一个人一无所有地进入这个陌生的世界传统是我们依赖的坚实拐杖。传统告诉我们应当做什么说什么如何为人处世。从家族、地域到民族强大的传统成为所有社会成员同心同德的强大号召沿途护送我们完成这一代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因此传统使“现在”变得复杂了。人们不再遇到一个悬空的今天。今天不是一个片断的“此刻”今天是从昨天的必然之中诞生出来的。传统负责指明今天与昨天之间的一切内在衔接。

但是,考虑到传统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时,情况不再那么简单了。传统会不会成为一种僵硬而沉重的躯壳,窒息一个民族的活力?这时,传统成了一种遮蔽,以至于社会成员无法以自己的智慧应对一个崭新的时代。至少在20世纪的五四时期一批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强烈地意识到这种危险。他们激进地主张抛弃传统以此换取民族涅槃式的新生。他们的动机绝不是背弃自己的民族;相反,复杂而急迫的历史形势迫使他们行使一种特殊的民族认同策略:以放弃文化传统作为拯救民族的手段同时与此相对的是,援引西方文化资源与反抗西方文化殖民。

我们始终要意识到传统在时代文化之中的正确位置。一个时代文化的内部坐标通常隐含了纵横两轴。纵轴来自传统的继承。惯例、规范、不可动摇的原则、整个社会崇拜的权威乃至教条,这些内容来自传统的传递,在时代文化之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时代文化之中的横轴指的是社会历史的横向冲击。这些冲击足够强烈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脱离惯例,修改规范与原则,破除各种教条所拥有的权威。这时,传统被改变了,同时,传统也发展了。我们总是从传统开始,但是,应对崭新的时代同时是为传统注入新的内容。我认为,横轴是主动的,活跃的,开拓性的;纵轴是被动的,守成的,循规蹈矩的。任何一个时代文化意义的衡量也是横向的,而不是纵向的。换言之,文化的意义是解决当代的问题,而不是考虑复制传统范式的精确程度。

不可否认传统至今依然坚实地存在。传统从许多方面植入中国经验形成种种文化神经有价值的历史记忆始终活在中国经验之中。不论是肯定、赞颂抑或分析、批判整个社会需要特殊的思想爆发力开拓崭新的文化空间。这需要依赖传统同时还需要开拓传统。传统的位置从来不是空无传统始终是我们的起点。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不要把起点误认为是终点。任何一个有出息的时代都不是完整地复制传统,而是深刻地改造、发展和开拓传统。吸收传统之中的创新精神,这就是最好的继承传统。

(选自2013年9月30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传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是人们依赖的坚实拐杖它一般先于个人而存在告诉一无所有地进入这个陌生的世界的每一个人应当如何立身处世。

B.传统也可能成为一种遮蔽当时代精神发生变革时在传统的影响和作用下,社会成员可能无法以自己的智慧去应对这个崭新的时代。

C传统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从家族、地域到民族强大的传统能号召所有社会成员同心同德并帮助人们完成这一代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D.传统指明现在与过去之间的一切内在衔接它使人们明白现实不是悬空的、断裂的而是从过去的必然之中诞生出来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的继承在时代文化之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包括惯例、规范、不可动摇的原则、整个社会崇拜的权威乃至教条等的传递。

B传统会发生改变和发展因为社会历史强烈的横向冲击使人们开始脱离惯例修改规范与原则破除各种教条所拥有的权威。

C.社会历史的横向冲击是主动的活跃的开拓性的;传统的继承与传递是被动的守成的循规蹈矩的。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D.时代文化的意义在于解决当代的问题即如何使传统注入新的内容使传统得到发展而不是如何精确地复制传统范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的五四时期一批新文化运动主将主张抛弃中华文化传统、援引西方文化资源以拯救中华民族,他们的主张未免激进,但动机绝不是背弃自己的民族。

B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永远坚实地存在中华文化传统的生命力取决于其传统文化精华即传统中植入的活在中国经验中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忆。

C.开拓崭新的文化空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不论人们对传统持何种态度它都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既要依赖它又要开拓它。

D.传统是历史传承的也是现实创新的它是时代的起点但不是终点只要深刻地改造、发展、开拓而不是完整地复制传统就能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哈姆莱特》全剧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为核心,揭示了剧中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正是因为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导致出现了影响结局的一些变数,使得哈姆莱特在“比剑”圈套中不至于完全落败,最终与克劳狄斯同归于尽。   

B.《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贾宝玉鄙弃功名富贵,追求率性自然,公然声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林黛玉与贾宝玉情趣相投,从不对宝玉说读书求功名的“混账话”,不像薛宝钗那样做封建社会标准的“名媛淑女”。  

C.《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义”可谓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足可统率《论语》全书。   

D.《呐喊》是鲁迅的小说集。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把中国几千年历史归之“吃人”二字,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对中国旧制度和腐朽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剖析和彻底否定。《呐喊》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之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