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2015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联考卷(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2015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联考卷(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育目的的价值追求应该是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中介转化地位决定了教育只能着眼于人的发展。然而,教育培养的不是抽象的人,不是无价值内涵的人,而应该是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

实践的人是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和能动的存在物,这表现在以“主体性意识”为核心的自为、自觉、自主、自由、自创等诸多方面。主体虽然特指人,但人并不因此就能自然而然地成为真正的主体。即使在某种意义上人都能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主体,也有一个主体性强与弱的差异。真正作为主体的人或主体性强的人,必须具有相应的主体价值、主体能力、主体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人在实践活动中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主体力量,并正确地使用和发挥这种力量。为此,人就必须客观地认识外界客体和正确地认识主体自身,这是人获得主体力量和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

教育要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关键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引导人去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二是要引导人去充分认识和把握自身的价值。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他越能科学地认识把握客观规律,越了解客体,越具备实践活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他的主体力量就越强,就越能适应和超越客观现实。因此,认识和把握客体,是人确立自己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但是,认识和把握客体,具备与客体交往的实践活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只是客观地赋予了人以主体力量和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力量和主体地位能否得以发挥和确证,还取决于人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的强弱。要提高人的主体性和增强人的主体意识,教育就必须引导人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即充分认识人在客观规律和客观环境面前的潜在的巨大能动性。据此,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把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超越意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人认识外部世界的规律和人自身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主体化,增强主体适应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自由度和自觉度。教育只有把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才能更有效地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同时也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必须把人作为主体来看待和培养,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趋势和现代教育目的的核心。坚持从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追求,并依据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尊重、发挥和发展了人的主体性来审度教育,这为评判教育的现代性提供了一个根本性的价值标准,也为教育实施的全过程提供了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

(选自扈中平《教育目的论》)
1.下列有关“教育”和“教育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在自身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处于中介转化地位。

B教育引导人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也就是引导人充分认识自己在客观规律和客观环境面前的潜在的能动性,从而提高人的主体性。

C引导人认识外部世界的规律和自身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使人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外部世界,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此。

D教育要有效地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把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参与社会历史实践活动的人具有能动性,具有主体性意识,他们表现出自为、自觉、自主、自由、自创等特点。

B不同的人,主体性强弱不同,在主体价值、主体能力、主体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方面会存在差异。

C人们在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前,就应该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充实自己的主体力量,并正确地使用和发挥这种力量。

D人们在获得主体力量和主体地位后,才能客观认识外界客体和正确认识主体自身,所以人应该争取尽早成为实践的主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要把抽象的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把无价值内涵的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B主体力量较强的人,能科学地认识、把握客观规律,具备实践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适应和超越客观现实。

C现代教育呈现出把人作为主体来看待和培养的趋势,现代教育目的的核心也在于把人作为主体来看待和培养。

D评价教育的现代性,最根本是看教育的目的是否是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其是否注重人的主体性。

 

1.D 2.D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根据题目“有关‘教育’和‘教育目的”的表述“这一限制在文本中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同各选项文字比较。其中,D选项表意与原文不符。原文“有效”前有“更”字修饰。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D选项“……,才能……”的表述方式颠倒了条件关系且选项中的因果关系也不成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A项错误在于,“把抽象的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把无价值内涵的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理解错误。原文只是说“教育培养的不是抽象的人,不是无价值内涵的人,而应该是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并不涉及转化的问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4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灵上、精神上、思想上难免会留下伤疤,每个伤疤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事。面对伤疤能引发我们许多深思、回忆,这当中有苦痛也有幸福,有教训也有感动。

请以“面对伤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共12分。)

 

托尔斯泰

天是不是快亮了,灯塔上的灯还亮着吗?能看见丈夫的渔船吗?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了她的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拍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冉娜想起来,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邻居。“没人照顾她啊!”冉娜想,接着便去敲门。听了听,没人回答。

“寡妇的日子困难啊!”冉娜站在门前想,“虽然孩子不算多,两个,可是什么事都只有她一个人操心。何况又病着!唉,寡妇的日子困难啊!进去看看吧!”

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还是没人回答。

“喂,大嫂子!”冉娜喊了一声,心想,别是出了什么事吧,便推开了房门。

破屋子又潮又冷。冉娜把灯举起来,想看看病人在哪儿。头一眼就看见一张床,正对着房门;女邻居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这个样子。冉娜把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就是她。头往后仰着,那冰冷。发青的脸上呈现着死亡的安静。刷白僵硬的手,像是要够什么东西似的伸着,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离死了的母亲不远的地方,睡着两个卷发、胖脸蛋的孩子,他们盖着一件破衣服,蜷曲着身子,两个淡黄色的头紧紧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前,还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孩子们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匀而平静。

冉娜抱起睡着孩子们的小摇篮,用头巾围上,带回了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

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帐子撂下来。她很激动,脸都变白了,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丈夫会说什么呢?”她独自默默地想,“自己5 个孩子了,闹着玩的吗?为他们操的心还少吗?……他会这样说?……不,还不会!可为什么收养?……他会揍我一顿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他会这样?不会!嗳,这样倒更好!”房门吱扭一声,好像有谁进屋了,冉娜一惊,从凳子上欠起身来。“没人,仍然没人!上帝啊,我干吗做这件事呢?……现在,我怎么当面对他说呢?……”冉娜沉思着,久久地默坐在床前。

突然屋门大开,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里。“冉娜,我回来了!”一个身材高大、面孔黝黑的渔夫,身后拖着一张湿漉漉的撕破了的渔网,边说边进了屋。

“啊,是你!”冉娜说了一句话就停住了,不敢抬头看丈夫。

“瞧这一个晚上,真可怕!”

“是呀,天气真坏!鱼打得怎样?”

“糟透了,简直糟透了!什么也没打着,还把网给撕破了。嗐,真倒霉!告诉你说,天气真够呛,像这样的夜晚我大概从来没有碰上过。还打鱼呢,活着回来就谢天谢地了!……我不在家你干什么啦?”

渔夫把网拖进屋子,然后坐在炉子旁。

“我?”冉娜脸发白了。“我吗?我在家待着,缝缝补补……风那么大,简直吓人,我担心你呀!”

“是啊,是啊,”丈夫低声说,“天气坏得要命。可有什么办法呢!”

夫妇俩都不做声了。

“你知道吗,”冉娜说,“女邻居西蒙死了。”

“是吗?”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可能昨天就死了。唉,死得真痛苦。一定放心不下孩子,不知心里多难受啊!两个孩子,都还是小不点儿,一个还不会说话,一个刚会爬……”

冉娜不做声了。渔夫皱起了眉头,神情变得认真而忧虑。

“嗯,是个问题!”渔大说着搔了搔后脑勺。“你看怎么办?我看抱过来吧,要不然孩子醒来看到死去的母亲会是什么情景?对,就这样,想个法子抱过来!快点去呀!”

可是,冉娜一动也不动。

“你怎么,不愿意吗?你怎么啦,冉娜?”

“他们已经在这儿了!”冉娜说着掀开了帐子。
1.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冉娜的形象。
2.自然环境的描写在小说中起怎样的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3.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以“穷人”作题目的用意。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                   ,以手抚膺坐长叹。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4)今宵酒醒何处?                                       

 

查看答案

阅读《五人墓碑记》中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B义而死焉者也                    郡之贤士大夫请当道

C即除魏阉废祠之址葬之              敛赀财送其行

D蓼洲周公之被逮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2.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C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D斯固百世之遇也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把五人之死与“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死而湮没不足道者”对比,暗示五人之死不同寻常。

B选文第二、三段记述了苏州老百姓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的经过。

C民心所向,正义所在,通过人民的各种表现,反衬阉党诛五人的卑鄙无耻、倒行逆施。

D选文用丰富的语言,形象地勾勒出五位义士慷慨就义时的形貌,表现了他们嫉恶如仇、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2).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查看答案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3分)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