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遐想 懿范 默守成规 入场券 委屈求全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遐想   懿范    默守成规    入场券    委屈求全

B北海虽赊      扶摇可接   东榆已逝   桑隅非晚

C布署    拔擢   疏朗      杀手锏  命途多舛

D告罄   岑寂   尺牍     孤鹜      唉声叹气

 

D 【解析】 试题分析:A.“默守成规”应为“墨守成规”,墨守成规,亦作“ 墨守成法 ”。战国时墨翟(即墨子)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委屈求全”应为“委曲求全”,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B.“东榆”应为“东隅”,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隅”应为“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C.“布署”应为“部署”,部署,指安排,布置,处理,料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xián    sǒng     zhóu线    咬文(jué)字

B      (gāo)    zhēn    茕茕jié

Cjūn     pēi       宿      一丘之

D             yán     jiā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古人,看到庭院内越来越多的短墙,不禁伤感:“墙往往而是,老死不相往来,一个大家庭就这么散了。”  

一位诗人,面对一座断壁说:“你的一生,接受了那么多单梯的凭靠;现在你快倒了,你想过那些靠着你的梯子吗?”  

一个囚徒,望着监狱的高墙,泪流满面:“这墙让我失去了自由,此地决不可再来。”  

一名学子,望着清华大学的围墙感动不已:“尽管很多东西都在改变,但这墙没有变,一百年来它挡住了太多的喧嚣,将我们包裹其中,给我们一种可贵的安全。”

…… 

墙,普通又不普通。我们的身体、思想、情感,无不与一面墙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请围绕“墙”这一意象,展开合理联想,写一篇文章,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要求:角度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查看答案

一种事物,可以用两种眼光看。仿照下面“灯蛾”的示例,在“直尺、天平、流星、月亮、竹笋”中任选一个写两句话。4分

灯蛾  甲:为追求光明,不惜赴汤蹈火。乙:总想把火扑灭,真是自不量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22分)

苏东坡突围(节选)

余秋雨

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之后,他从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1.选文第二自然段提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有何作用?(4分)
2.为什么作者说“苏东坡真是好命”?(4分)
3.简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6分)
4.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古往今来许多大家”成熟的相似经历,谈谈你对“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一句的理解。(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