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

【注】 骖乘:陪乘。好:留意,爱好。③器人:选择人材。④陈惠、李微:当时宫中的音乐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戒属毋涕泣        窃:私下

B.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      生意:生出怀疑之心

C.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    审:反复推究

D.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      愍:哀怜
2.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B.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20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5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C.古代诸侯王爷等死了就叫 “薨”类似皇帝的“驾崩” 《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改“本纪”为“纪”,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3.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常常在车右陪乘后来元帝还命令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B.元帝喜好音乐定陶恭王与其的嗜好相同深得元帝喜爱多次称赞他的才能。在这种情况下史丹极力劝谏褒扬太子。

C.皇帝病重太子很少能够与他见面。史丹趁皇上独自休息时叩地拜伏陈以利害打消了皇帝重立太子之念头使太子终于成为继承人。

D.史丹虽然表面上倜傥不羁但内心做事谨慎担任左将军前后十六年深得皇帝器重告老还乡时皇帝赐予策书来褒奖、安慰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5分)

(2)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5分)

 

1.C 2.D 3.A 4.(1)如果以丝竹鼓鼙的才能来衡量人,那么这是陈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扶助国家了。 (2)皇帝向来仁爱,不忍心看见史丹流泪悲泣,言辞又恳切到了极点,皇上心里大为感动,喟然长叹。史丹马上退后,叩头说:“愚昧的臣下胡乱听信谣言,按罪应当处死!”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审:确实。故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可根据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联系文章具体语境分析作答,D项,“东汉范晔所著”表述不正确,应为“东汉班固所著”。故选D。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的能力。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A项,原文中史丹担任驸马都尉侍中,陪伴在车右不是元帝做太子时,这是时间错位设误的题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语句的能力。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第(1)句关键词语有“若乃”、“相”,还要注意“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句式特点;第(2)句关键词语有“切至”、“却”、“妾闻”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史丹字君仲,原为鲁国人,后来迁居杜陵。从元帝当太子时起,史丹由于父亲史高的缘故被任命为中庶子,随从左右十多年。元帝即位后,史丹任驸马都尉侍中,皇帝出行常常在车右边陪乘,很受宠幸。皇上因为史丹是原来的臣下,亡父的外家亲属,亲近信任他,命史丹护卫太子一家。当时,傅昭仪的儿子定陶恭王有才能,母子都被宠幸,而太子稍微有酒色方面的过失,母亲王皇后不受宠爱。 建昭年间,元帝患病,不能亲理朝政,只是贪恋音乐。后宫嫔妃和左右侍从熟悉了解音乐的人没有谁能做到,而定陶王也能办到,皇上屡次称赞他的才能。史丹进谏说:“凡是被称为有才能的人,应当聪敏而又喜好学习,温习旧业,增加新知,是皇太子做到的。如果以丝竹鼓鼙的才能来衡量人,那么这是陈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扶助国家了。”于是皇上嘿嘿地笑了。在这之后,中山哀王死了,太子前往吊唁。哀王是皇上的小弟弟,和太子游学一起长大成人。皇上从远处看见太子,感触地想起哀王,悲伤得不能控制自己。太子已经来到驾前,并不哀伤。皇上极不满意地说:“哪里会有一个人不慈和仁爱却可以奉祀宗庙,作百姓父母的呢?”皇上把责备的话告诉史丹。史丹叩头谢罪说:“我看见陛下哀伤痛悼中山王,到了损伤身体的地步。先前太子应当进宫见驾时,我私下告诫嘱咐他不要哭泣,使陛下感触悲伤。过错只在我身上,应当处死。”皇上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怒意才化解了。 竟宁元年,皇上的病势日渐沉重,傅昭仪和定陶王常常服侍在身旁,而皇后、太子很少能够进宫见驾。史丹由于是亲近臣子能够进宫侍候,探视疾病,等到皇上独自躺着休息时,史丹径直闯入寝室,头叩地拜伏在青蒲席上,哭泣着说:“皇太子以嫡长子而被立,至今达十多年,受到百姓的尊重,天下人没有不从心里归附他自托为臣子的。看到定陶王一向很受喜爱宠幸,现在路上流播谣言,为国家起了怀疑之心,认为太子有不稳固的议论。如果确实是这样,公卿大臣以下一定会以死抗争,不接受诏令。我愿意先受赐而死来给众位大臣看!”皇帝向来仁爱,不忍心看见史丹流泪悲泣,言辞又恳切到了极点,皇上心里大为感动,喟然长叹。史丹马上退后,叩头说:“愚昧的臣下胡乱听信谣言,按罪应当处死!”皇上于是接受了史丹的忠言,史丹唏嘘着站起来。太子因此终于成为继承人。 史丹为人足智多谋,平易待人,外貌看去像是倜傥不羁,然而内心却非常谨慎,所以尤其能够被皇上信任。担任将军前后共十六年,永始年间病重请求告老退职,皇上赐予策书说:“左将军逐渐病重而不衰损,希望归家治疗疾病,我很哀怜,用官府职任的事务长久地留住将军,致使身体没有痊愈。应当使精力心神专一,务必亲近医生药物,来扶助身体,使它不衰竭。”史丹回到家里几个月后去世,被谧为顷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为眼前利益的申遗才应被“拆除”

近日有媒体爆出埋有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公众关注的兴教寺塔是“唐僧”师徒三人玄奘、窥基和圆测的三座墓塔要被拆掉了一时间引发热议。对此西安长安区民族宗教事务局负责人“辟谣”称为配合丝路申遗要拆除的是寺庙里私盖的建筑兴教寺塔非但不会拆除还会进行修整和保护。

由此看来兴教寺被拆是一种误读了。在这种误读背后恰恰反映了人们对申遗的担忧。不顾文物价值、只顾眼前利益的申遗能否对保护文物发挥积极作用?在文保方面动辄要大拆大建的政府部门应该先从理念上“拆除”逐利的“申遗”,才有可能做好文物保护。

近年来,不少与文物有关的景点,被地方政府改造成了“提款机”,在申遗的名义下,保护文物成了商机。此前,安徽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湖北武当山等许多景点,都在升级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大幅提高门票价格,地方财政受益匪浅。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逻辑,景点申遗成功意味着人气的暴涨,也意味着涨价的开始,最终结果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增。受到利益的驱动,不少地方对申遗都情有独钟。

更让群众担忧的是,申遗所带来的好处很可能被权力和资本独占,普通民众的利益反而受到损害。如今,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逐渐提高,愿意看到政府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也希望这些祖传的宝贝能够更好地为全民共享。地方政府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文物的旅游价值,让当地老百姓分享到旅游经济带来的好处,也是件好事,然而,事实并非尽如所愿,一些贴上了申遗标签的文物,成了地方政府的“摇钱树”。前不久,就在申遗冲刺的大背景下,凤凰古城结束了免费时代,游客进入古城需要购买148元的门票而其中四成的收入要收归政府财政。不少想品味湘西风情的游客在这道门槛面前望而却步当地商户利益受损也纷纷提出抗议。

事实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遗产名录的本意是保护濒危遗产,把申遗凌驾于文物保护之上,显然是本末倒置。申遗并不是保护文物所必需的,为了申遗大拆大建,不仅浪费社会资源,有时还会对文物造成破坏。与兴教寺同属丝路申遗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捆绑申遗过程中投入了120亿元但却被专家批评为“让这个具有重大考古价值的文化遗址变成了迪斯尼式的游乐园”。兴教寺在当地不是“死文物”它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延续千年而不绝。现在为了申遗就想把那些已经融为一体的附属建筑拆掉就有可能把兴教寺搞成充满商业味道的“标本”。

面对令人担忧的申遗前景兴教寺方面已经做出“如果拆迁,就退出申遗”的公开表示,对商业开发式的文保做了拒绝。对当地政府而言,与其花大力气申遗,不如把财力物力投入到保护文物上,让兴教寺的兴旺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福祉。节选自《齐鲁晚报》
1.关于“兴教寺被拆”的表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众关注的兴教寺塔是“唐僧”师徒三人玄奘、窥基和圆测的三座墓塔,近日有媒体爆出,它们都将存在被“拆除”的问题。

B西安长安区民族宗教事务局负责人强调称为配合丝路申遗要拆除的是寺庙里私盖的建筑兴教寺塔非但不会拆除还会进行修整和保护。

C.兴教寺被拆其实是公众的一种误读寺院是依托于塔而兴拆除的只是一些影响墓塔环境风貌的私盖建筑根本不存在什么“拆庙”。

D.兴教寺拆除部分影响寺院的生活与宗教活动影响寺、塔的一体性和传统格局的建筑从申遗的角度来看正体现了文物部门加强保护管理和科学维护的宗旨。
2.下列对于“不少地方对申遗都情有独钟”原因的理解不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A.景点申遗成功意味着人气的暴涨同时也意味着涨价的开始最终结果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增。

B.事实上申遗所带来的好处很可能被权力和资本独占普通民众的利益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C.不少与文物有关的景点被地方政府改造成了“提款机”在申遗的名义下保护文物成了商机。

D.一些文物单位都在升级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大幅提高门票价格地方财政受益匪浅;被贴上申遗标签的文物也成了地方政府的“摇钱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关兴教寺被拆一事要想不被公众误读在文保方面动辄就要大拆大建的政府部门必须先从理念上“拆除”逐利的“申遗”。

B.凤凰古城结束了免费时代地方政府充分合理地利用文物的旅游价值让当地老百姓分享到了旅游经济带来的好处。

C.专家批评同属丝路申遗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变成了“迪斯尼式的游乐园”就是因为它在捆绑申遗过程中投入了120亿元搞大拆大建浪费社会资源,还对文物造成了破坏。

D为了申遗成功想把那些已经与兴教寺融为一体的附属建筑拆掉就必然把兴教寺搞成充满商业味道的“标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庄子·在宥》曰:“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意思是说守心一处,而处于身内阴阳二气的和谐之中。

生活中也应该如此,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自然会悠然自在。也许我们想爬上更高的山,想走出更远的路,但是不要忘记自己心内的风景。

读了以上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谈谈你的感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点评下面一段新闻。要求选好角度,有自己的观点,以“评”为主,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不超过50个字(6分)

自离职央视后,沉寂许久的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昨日携个人视频新作《穹顶之下》宣告归来,并在短时间内引起广泛关注。

记者了解到,这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时下热点的雾霾问题。片中,继续柴静的深度调查风格,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深度解析了雾霾的生成原因和解决之道。她也首度透露当时辞职的原因是由于女儿在其怀孕期间就被诊断患有良性肿瘤,自己才辞职专程陪伴女儿。她表示,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她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以PM2.5之微小,人眼无法看到,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

元代著名剧作家白朴的代表作至今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在当时就大获成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的爱情喜剧《墙头马上》塑造了富有斗争精神的新女性形象。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自己的看法。                                    

                 ,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⑤他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

A.④①②⑤⑥③                B.⑥③⑤②④①  

C.④①⑥②⑤③                D.⑥③⑤④②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