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幅题为“课余生活”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对小孩课余时间喜欢...

阅读下面一幅题为“课余生活”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满分5 manfen5.com

对小孩课余时间喜欢“宅”在家里的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5分)

 

【示例1】课余时间,小孩喜欢“宅”在家里不利健康成长。正处发育期的小孩,身心都还未健全,长期宅在家里上网、看动漫、玩游戏而不参加运动,不利身心发育;一直“宅”在家里,缺少必要的人际交往,还可能导致小孩交流活动能力下降,不利于小孩的能力发展和人格培养。 【示例2】让小孩课余时间不“宅”在家里,家长需进行正确的引导。应避免单一的物质给予形式,应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多给孩子提供户外运动、社区交流、参观旅游等机会,让小孩感受到不同于电脑、网络的乐趣,使孩子愿意走出家门享受户外生活。 (其他答案,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漫画题,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1.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2.看画中的语言文字。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义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3.看清漫画标题。有些漫画试题会展示漫画的标题。标题,很可能就是漫画的“眼睛”;而这个“画眼”,常常暗示了画旨;4.联系生活实际而不就图论事。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的,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要深入理解漫画,不妨将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一想自己的周围有没有画中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要义。本题结合具体的漫画内容作一分析即可,注意联系实际。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把画横线的句子改写为一个长单句。(3分)

古城镇经年历久,多已破败,重修无力;有人便借新农村建设之名,而实施“推倒重来”之策。殊不知,新建筑会唤起一时兴奋,但失去城镇的“乡愁”是一种永恒惆怅,一时兴奋最终是弥补不了这一永恒惆怅的

答:                                                                    

 

 

查看答案

下面文字有一处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2分)

①石墨烯神奇的特殊性带给人们对它的应用充满幻想。②在国内,有关石墨烯的应用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③我国在石墨烯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化推进方面均处于世界前列,④多支研究队伍在石墨烯的性能研究与制备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车展,2015年4月20日开幕的上海车展汇聚了国内外各家车企、以及汽车圈内外众多人士,“中国好声音”人气偶像、海马车队新晋车手余枫也莅临现场为海马汽车代言。

(1)文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指出并修改。(2分)

答:                                                                    

(2)文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2分)

答: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在实践的过程中,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便产生了     事物的感觉和表象,感觉和表象是我们的感性认识形式,这种认识形式     反映事物的表面、事物的外部联系,     反映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所以感觉和表象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即认识的感性阶段。

A.关于    不仅      而且        B.对于    只能      不能

C.对于    不仅      而且        D.关于    只能      不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邵象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①在世界稀土产业圈中,一个有关周恩来总理的故事颇为引人注目。据说,上世纪70年代初中日恢复邦交时,日本要求高价购买包头钢铁厂的矿渣。此事报到国务院,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国科学院和矿冶研究院对此进行调查,并最终拒绝了这笔看似合算的买卖。事后看来,这个决定极大地保护了我国的稀土资源。

②在当时科学界看来,周恩来总理作出如是决定,首先是因为他熟悉包钢,此外还因为一位中国科学家已经在十年前证明,这些“炉渣”中蕴含着价值巨大的瑰宝。

③这位科学家,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近代钢铁冶金工程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邵象华先生。邵象华,浙江杭州人。这位冶金专家从小就天资聪颖,因此在中小学不断跳级,以至于大学毕业才十九岁。1934年,他考取第二届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入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冶金,1937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回国,此后在科研和建设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1955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

④邵象华先生早在上世纪60年代便已经对包钢的“炉渣”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切地说,当时他是在钢铁研究院院长陆达的安排下,前往包钢考察其平炉炉渣的再开发问题。当时,包钢已经积存炉渣二十万吨,保存很难,丢弃又总觉得其中似有些特别价值。邵象华的到来,初步为这批神秘的矿渣确定了第一个价值——他从矿渣中发现了品质很高的铌,进而制造出当时我国非常需要的铌锰高强度低合金钢。

⑤这种合金钢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梦寐以求的金属,钢材加入铌后,可以细化晶粒,在提高钢材强度的同时,还能够改善钢的韧性。在相同强度下,这种钢材比普通碳钢轻20%~30%,抗锈蚀能力也得到增强。它的用途广泛,可以用在汽车、拖拉机、起重机,以及其他需要承受大应力的结构上,价值很高。

⑥能够制造出这样的钢材已经令人欣喜,更重要的是,邵象华先生研制出的合金工艺可以直接用于生产,成本颇为低廉。能够产生成果并不容易,能够产生可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成果,更不是普通学者可以办到的。从此以后中国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钢材。事实上,1960年前后,邵先生已经多次发表关于铌合金的论文,他在包钢的工作可谓有备而来。上世纪70年代后,我国对于稀土资源的认识和研究逐渐加强,最终成为世界稀土大国,这些早期工作功不可没。

1942年,抗日战争最需要钢铁的时候,邵象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于四川綦江指挥设计、建设了我国第一座新型平炉炼钢厂。这座碱性平炉是除沦陷区外的全国最大平炉,一度被称为中国战时工业的骄傲。

⑧1945年,日本法西斯投降,邵象华接受任务前往接收鞍山钢铁厂,使这座在战争中满目疮痍的钢厂以最快速度恢复生产。1949年初,国家铁路运输急需冷铸车轮的特殊铸铁,邵象华与留用的日本高级工程师讨论这一问题,对方一口咬定那是不可能的,而且还说:“你们中国人能搞成,我就向你们磕头。”结果,邵象华巧妙地利用该厂原有的“预备精炼炉”一次试炼成功,从此鞍钢成了铁路用冷铸车轮的专门供应厂。

⑨但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学者却有着为人低调的风格。上个世纪90年代一次报告会中,有记者忽然发现邵先生赫然坐在台下,于是激动地上前采访,问先生道:“研制铌合金钢是不是我国最早对稀土的利用?”邵先生听了微笑,首先澄清铌本身并不是稀土,而后将稀土家族十七个成员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给在场的记者们上了一堂难得的科学普及课,大家事后纷纷议论,说如果教授们都是邵先生这样,记者也可以去当研究生了。

⑩尽管铌不是稀土金属,但邵先生在稀土研究方面也是很有贡献的。他曾经在大冶钢铁厂主持了通过添加稀土金属研制新型炮钢的项目,其研究成果通过了军工部门所提出的所有指标,至今是中国军工行业重要的技术储备。

⑾2012年,年届百岁的邵象华先生与世长辞。

先生的一生,仿佛都在告诉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摘编自《中国科学报》)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头叙写周恩来总理与包钢矿渣的故事,引出下文对邵象华的介绍,又突出了文章的真实性与事件的重要性。

B.第③段叙述邵象华的求学经历及回国后取得一系列成就,表现了他天资的聪颖和学习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出众。

C.第④段写邵象华是主动系统研究包钢“炉渣”的第一人,在铌的发现和铌锰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制造上功不可没。

D.第⑨段写邵象华深入浅出地给记者们上了一堂难得的科学普及课,侧重表现了他不摆架子、亲和力强的特点。

E.本文前后提到稀土,点明邵象华的科研对象与稀土有关,突出其科研的价值和前沿性,也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2.第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3.第⑿段含意丰富,请根据文本简要探析。(6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