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素质教育的提出,一开始针对着以考试为主...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素质教育的提出,一开始针对着以考试为主导价值、实用主义肆虐的的教育现状,目的是为了消弭这种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人们今天才发现,我们面对的应试教育生命力何其强大,以致所有的努力都是沧海一粟。一些有关素质教育的改革试验,要么曲终人散偃旗息鼓,要么仅仅流于形式徒有其名,要么干脆沦为某些方面获取利益的摇钱树。多年前,就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时候,一位重点中学校长不无悲观地说过,现今的教育改革已经成了“两张皮”。要让这两张“皮”真正合二为一,实在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

A.消弭    B.沧海一粟   C.曲终人散   D.两张皮

 

B 【解析】 试题分析: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与此处语境不符。A.消弭:消除(坏的影响)。C.曲终人散:比喻事情结束,人们各自散去。两张皮:比喻原本紧密关联的事物相互脱离、各不相干的状况。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划线字每对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纨\    \杜    \勇善战    

B.戏\    \    \杯盘狼

C.论\    臼\    \神采

D.肘\引    别\斟    丽\私舞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大学举行自主招生报名,要求有意向的同学发送一张自己最美的照片。有的同学发送了一张自己以前的照片,有的是现在的照片;有的是一张登记照,有的是一张休闲时的照片;有的是很本真的照片,有的是通过“美图秀秀”等手段加工而成的照片。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学校打算为即将到来的家长会设计一块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展版,内容包括对孩子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请你再为这个展版写一则结语。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空白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卡普尔在谈到成为一个优秀雕塑家的秘诀时曾说:“     (1)     :第一是要把鼻子雕大一点;第二是要把眼睛雕小一点。”对此,他进一步作了解释:“鼻子大眼睛小,才能留下修改的余地。你想想看,如果鼻子大了,还可以往小里修改;    (2)   。反之,如果一开始鼻子雕小了,就再也无法加大了;如果眼睛一开始雕大了,也就没办法改小了。”卡普尔的雕塑心得其实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在生活中,  (3)    ,否则,很容易让自己走入死胡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走我自己的路

李泽厚

①谈起我的治学道路,必须从我的母亲开始。

②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顿陷困境。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为供我兄弟二人上学,惨淡经营,备尝艰苦。当时有人说,等儿子长大,你就可以享福了。母亲回答:“只问耕耘,不求收获。”此话今犹在耳,却不幸竟成谶语。每念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不免泫然涕下。当年春节,亲戚家大鱼大肉,热闹非常;而我们母子三人,冷冷清清,相依为命。鲁迅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初中时所以酷爱鲁迅和冰心,大概也与自己的家境和母爱有关。鲁迅教我冷静地、批判地对待世界;冰心以纯真的爱和童心的美给我以慰藉和温暖;而母亲“只问耕耘”的话语,则教我以不求功名富贵,不怕环境困苦。我现在觉得,这个孤独、清醒、敏感的少年时期为我日后选择治学方向埋下了伏笔。

③1945年秋,我初中毕业,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那个时代进步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时局日趋动荡,学校却充满复古气氛,死气沉沉,保守到连《大公报》都少见。我只好每星期天,到城里的书店站上一整天,饿着肚皮贪婪地翻阅着各种杂志、书报,其中主要读物就是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新书。我的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就是在书店里站着读、在课堂上偷着读、甚至冒险读着“禁书”得来的。在这样的阅读中,我逐渐培养和增强了判断是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不喜欢人云亦云,比较注重科学上的争议、论辩,这恐怕要追溯到自己的这个时期。

④1948年,我在一师毕业,1949年,我当上了乡村小学教师。1950年,我考上北京大学哲学系。大学时期,我生活仍然非常穷困;加上得了肺结核,我便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读书和写文章上了。我独住在宿舍顶楼的一间“阁楼”里,利用藏书极为丰富的北大图书馆,翻阅、抄录和整理了许多原始资料。我1979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还利用了当年所作的资料卡片。

⑤我虽已发表不少文章,但面临的环境压力很大,非议颇多。下乡劳动和工作,我是单位里时间最长的一个,身体上、精神上所受的折磨也是最多的一个。这使我抑郁和孤独的性格一直延续下来,但也让我学会了思想不受外界影响。我沉默而顽强地坚守自己的信念,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毁誉无动于衷,荣辱在所不计。“文革”时我在干校,读书非常困难,只能偷偷阅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1972年回家后,我便利用在干校时偷做的笔记暗暗写起来。因为我坚信政治灾难终会过去,只要一念及“只问耕耘”的话,我就会坚持干下去。1976年发生地震,我就在条件简陋的“地震棚”里写完了《批判哲学的批判》一书。

⑥有人说,在《批判哲学的批判》和《中国近代思想史论》里,我的好些思想远没有充分展开,只是点到为止。其实,“语焉不详”的还包括我的美学著作《美的历程》、《美学三题议》等。因为我喜欢先画一个“粗”线的轮廓和框架,等有时间和机会再去“工笔细描”。“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可夺也”。我也曾搞过“小”的试验,结果愈积愈细,不能自拔,与我的兴趣、个性颇不合。治学之法有多途,各人宜择性之所近。“见木不见林”和“见林不见木”虽都有偏颇,但毕竟要有所偏重。科学事业需要大家分工合作,不能一人独揽,不妨各就性之所近,发挥所长。

⑦也有人说我“杂”,说我又搞中国思想史,又搞外国哲学,又搞美学等等。今天固然不可能再出现像如亚里士多德那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科学分工愈来愈细。但也要看到,如今边缘科学方兴未艾、各科知识日益融合。社会科学亦然。中国文史哲素来不分,就是好传统。当今学界主要问题,恐怕也不在于杂。古今中外,第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名家都是知识极为广博,能多方面著书立说的。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1982年4月1日

(节选自《二十世纪名人自述·学人自述》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版,有删改)
1.如何理解文中母亲所说的“只问耕耘,不求收获”的含义?(4分)
2.从第⑥段和第⑦段可以看出李泽厚的治学特点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概括。(5分)
3.联系全文,探究影响传主治学道路的因素有哪些?(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