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钱穆:一代国学大师
被中国学术界尊为“一代宗师”的钱穆先生最高的文凭仅为高中(尚未毕业),他完全是靠自学成才的。1930年,因顾颉刚的鼎力相荐,他才离开乡间,北上燕京大学,开始任国文系讲师。
钱穆在燕大教大一、大二国文。他以扎实的国学功底和妙趣横生的演讲,赢得了学生们的肯定和欢迎。但是执教一年后,钱穆终因不适应教会大学的环境而辞职南归。
当时的钱穆与顾颉刚两人,在学术地位上相去甚远,其研究方法、学术观点等也不尽一致,但是顾对钱仍是关爱备至,1931年3月18日,他又给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去信,极力推荐钱穆代替自己到北大任教。信中说:“……我想,他如到北大,则我即可不来,因为我所能教之功课他无不能教也,且他为学比我笃实,我们虽方向有些不同,但我尊重他,希望他常对我补偏救弊。故北大如请他,则较请我为好……他所作《诸子系年》已完稿,洋洋三十万言,实近年一大著作,过数日当请他奉览。”
钱穆终于到北大任教了。客观地说,除了顾颉刚的鼎力相荐,这与文学院院长胡适的首肯是分不开的。北大是当时中国最有名的大学,是钱穆心中长久向往的地方。他早年常以未能进入北大读书为憾,此次能到北大执教,自然乐于接受。
钱穆居北平八年,先后授课于燕大、北大等名校,并在清华、北师大兼课,与学术界友人时相切磋。抗战期间,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武汉、华西、齐鲁、四川各大学。所撰写的《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以激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
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有两位“但开风气不为师”的思想家,一位是梁启超,一位就是胡适。钱穆在苏州时,就曾与到苏州中学做学术演讲的胡适见过一面。当时胡适是他时时充满敬意、景仰不已的一代学人。钱穆对诸子学的研究,有不少得益于胡适的启发,而胡适对钱氏也“尊敬有加”。钱穆在北大史学系中讲中国上古史(先秦史),有人问胡适关于先秦诸子事,胡适总是说可去问钱穆,不要再问他。
北大学风自由,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常设疑问难,竞相争论。当时学术界讨论老子问题日趋热烈,胡适主张老子在孔子前,因孔子曾问学于老子;而钱穆、顾颉刚则主张老子在孔子后。三位先生在课堂外互相讨论学问,是朋友;在课堂中则把自己的学术主张灌输给学生,并且当众批评对方的观点。比如胡适对钱穆的《刘向刘歆父子年谱》的考据谨严,十分佩服,常常对学生们做义务的宣传;但是,在课堂上,他对钱穆等人的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论争,却也慷慨陈词,奋力抨击。钱穆在讲课中,也随时联系批评胡适的一些论点,常说:“这一点胡先生又考证错了。”学生们或主胡说,或赞钱说,彼此争论不断。
钱穆在北大讲授通史课,事实性强,不骋空论,有据有识,简要精到,并能深入浅出,就近取譬。如他比较中西文化,喻秦汉文化犹如此室的四周遍悬万盏明灯,打碎一盏,其余犹亮;罗马文化为一盏巨灯,熄灭了就一片黑暗。当时钱穆将通史课的教室设在北大梯形礼堂,面积是普通教室的三倍,“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课堂之大,听众之多,和那一排高似一排的座位,衬得下面讲台上穿着长衫的钱穆似乎更矮小了。但这位小个儿导师,却支配着全堂的神志。一口洪亮的无锡官话,震撼着在座的每一位学生的心。他自己也说过,他上课“几如登辩论场”。他对问题往往反复引申,旁征博引,使大家惊异于其渊博,更惊异于其记忆力之强。在北大,他与胡适都因以演讲的方式上课而驰名学校,成为北大在最叫座的教授之一,在学生中即有“北胡南钱”之说。
(摘编自《名人传记》)
相关链接
钱穆,1895年出生于江苏无锡,9岁入私塾,13岁进入常州府中学堂学习。1911年,因辛亥革命被迫辍学,后自学成才。1930年后,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后曾任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其间创办新亚书院。1965年正式卸任新亚书院校长,应聘马来西亚大学,前往讲学。他在中国教育战线上奋斗了70余年,其中从事高等教育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以至现在的中国教育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钱穆在北平先后授课于燕大、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名校,抗战期间,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武汉、华西、齐鲁、四川各大学,有着丰富的教学经历。
B.在北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个人的学术主张灌输给学生,如钱穆和胡适在课堂上分别表明老子在孔子前和老子在孔子后的观点。
C.本文语言平实,多处提到钱穆本人的话,例如在北大讲授通史时,用生动的比喻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
D.钱穆与胡适一样因以演讲的方式上课而驰名北大,在学生中即有“北胡南钱”之说,他上课“几如登辩论场”,他能够支配全堂的神志,震撼学生的心。
E.本文通过记述钱穆治学中的一些经历,重点描写了他在北大任教的往事,为我们讲述了“一代宗师”的授课风采和贡献,表现了作者对钱穆的敬佩之情。
2.钱穆先生被称为“一代国学大师”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穆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宗师”,除靠自学外,还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叙写了顾颉刚和胡适两人与钱穆之间不同寻常的交往,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势的高危和山路之难行。
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的身世激起了诗人自我悲伤的情怀,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讲如果能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以学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卜算子
程垓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1.请结合词句分析“依旧”一词有何表达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田仁会,雍州长安人。祖轨,隋幽州刺史,封信都郡公。父弘袭封,至陵州刺史。仁会擢制举,仕累左武候中郎将。太宗征辽东,而薛延陀以数万骑掩河内,诏仁会与执失思力率兵击败之,尾逐数百里,延陀几生得,玺书嘉尉。永徽中,为平州刺史,岁旱,自暴以祈,而雨大至,谷遂登。人歌曰:“父母育我兮田使君,挺精诚兮上天闻,中田致雨兮山出云,仓廪实兮礼义申,愿君常在兮不患贫。”五迁胜州都督,境有夙贼,依山剽行人,仁会发骑捕格,夷之。城门夜开,道无寇迹。入为太府少卿,迁右金吾将军。所得禄,估有赢,辄入之官,人以为尚名。然资强挚疾恶,昼夜循行,有丝毫奸必发,延中谪罚日数百,京师无贵贱举惮之。巫传鬼道惑众,自言能活死人,市里尊神,仁会劾徙于边。转右卫将军,以年老乞骸骨。卒,年七十八,谥曰威。子归道,明经及第,累擢通事舍人内供奉、左卫郎将。突厥默啜请和,武后诏将军阎知微册可汗号,持节往。默啜又遣使谢,知微遇诸道,即与绯袍银带,因表使者即到,请备礼廷赐。归道谏曰虏背惠且积年今悔过入朝解辫削衽宜待天旨而知微擅赐使朝廷何以加之宜敕初服须天子命。后从焉。默啜将至单于都护府,诏归道摄司宾卿往劳。默啜执归道将害之。归道色不挠,詈且让,为陈祸福。会有诏赐默啜粟三万石,彩五万段,农器三千,于是更以礼遣。归道既还,具陈默啜不臣状,请备边。已而果反,乃擢归道夏官侍郎,益亲信。
(节选自《新唐书·田仁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而薛延陀以娄万骑掩河内 掩:侵扰
玺收嘉尉 尉:通“慰”,安慰,安抚。
依山剽行人 剽:劫掠
诏归道摄司宾卿往劳 摄:统辖。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归道谏曰/虏背惠且积年/今悔过/入朝解辫削衽宜待天旨/而知微擅赐/使朝延何以加之/宜敕初服/
归道谏曰/虏背惠且积年/今悔过入朝/解辫削衽/宜待天旨而知微擅赐/使朝延何以加之/宜敕初服/
归道谏曰/虏背惠且积年/今悔过入朝/解辫削衽宜待天旨/而知微擅赐/使朝延何以加之/宜敕初服/
归道谏曰/虏背惠且积年/今悔过/入朝解辫削衽/宜待天旨而知微擅赐/使朝延何以加之/宜敕初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田仁会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在隋朝时任幽州刺史,父亲承袭祖父的封号而任陵州刺史,他本人和儿子田归道则通过考核选拔而被朝廷任用。
田仁会抗外敌战功卓著。突厥的薛延陀趁太宗东征之机侵扰黄河以南地区,他与执失思力奉诏御敌,击溃数万敌军,差点生擒薛延陀。
田仁会为百姓竭尽诚心。大旱之年,身为平州刺史, 他亲自冒着烈日暴晒求雨,大雨竟如愿降下,平州当年五谷丰登,百姓用歌谣称颂他。
田仁会抓治安卓有成效。他平定盗贼,胜州因此得以安宁;他惩治邪恶,使许多人受罚;他将装神弄鬼的巫师流放到边远之地,使妖言平息,民心安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丝毫奸必发,廷中谪罚日数百,京师无贵贱举惮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啜执归道将害之。归道色不挠,詈且让,为陈祸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西方人对诚信的理解与中国基本一致,都包含诚实无欺、讲究信用、信守诺言等意思。在西方,历来把讲诚信、守信用、不撒谎作为经典训言。
古罗马人把诚信概念作为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并贯穿于整个法律体系中。古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在古罗马的国际法中,诚信原则是处理城邦之间关系的法律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信义。也就是说,古罗马人在对外贸易中,商业道德的支柱是诚信,古罗马法把诚信上升为国际法律原则。诚信渗透于经济关系中,规范着经济活动,如果遇到了阻力,外国人可以到所在地法院请求法律的保护,法院按诚信原则和法律规则做出公正的判决,法官是诚信的守护神。
西方的契约诚信还可以追溯到西方基督教从希伯来那里学来的犹太教传统。在《旧约·出埃及记》中,耶和华与以摩西为首的犹太人立约,其主要内容是十戒。在十戒中,将“不作伪证”作为基本的道德戒律。
在基督教的历史上,犹太人作为“上帝的选民”,原本就应得到上帝的眷顾。但是历史上的犹太民族却历经苦难,犹太人将自己的遭遇归结为对上帝的背弃,这是一种失信的报应。《圣经》中说:“凡遵守他的约和他法度的人,耶和华都以慈爱诚信待他。”那么反过来说,凡是背弃他的约和他法度的人,耶和华必然不再眷顾他。不管犹太人的遭遇和他们背弃上帝之间有无必然联系,我们都可以发现,这种诚信意识早已渗透进西方文明的精神内核中。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契约诚信观也随处可见。社会契约论的先行者格劳修斯就指出:守约是人的本性,人们订立契约,就会产生民法。他认为“有约必践,有害必偿,有罪必罚”。霍布斯进一步认为:守约为正义之源,无契约即无谓正义,有约而不遵行即为不义。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诚信是成熟市场的基本标志,是建立健康市场秩序的基础。德国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提出“信用就是金钱”,提示诚信对于市场交易行为的重要意义。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也认为,保持良好的信用和信誉,可以让只有少量财富的人,更好地利用别人的财富发财致富。
西方国家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十分注重诚信,因为一旦有不诚信行为,则会带来一系列不堪设想的后果。如在英国,公共服务机构如银行、税务局、供电公司、自来水公司、邮政电信部门等,都有记录失信行为的“黑名单”,企业或个人一旦被列入“黑名单”,以后在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中将四处碰壁。因此,从失信的代价上考虑,西方人会自觉地注重诚信行为,可以说,西方的诚信观更多的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虽然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并不缺乏诚信的思想资源,但中国古代的诚信更强调人的操守和自律。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和西方的契约与法治文化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西方诚信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节选自2014年9月17日人民网《法治与市场经济之基》)
1.下列关于“诚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对于诚信,西方人与中国人的理解基本相同,都包含诚实无欺、讲究信用、信守诺言等意思,并把讲诚实、守信用、不撒谎作为经典训言。
诚信在西方文明中历史攸久,在《旧约·出埃及记》中就有所表述,“十戒”中的“不作伪证”体现了诚信的要求,并作为基本的道德戒律。
诚信概念作为古罗马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法律体系中,在古罗马的国际法中,诚信原则还是处理城邦之间关系的法律准则,是国际法律原则。
诚信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看作是成熟市场的基本标志,对建立健康市场秩序极为重要,“信用就是金钱”正体现了这一点。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古罗马法中,把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认定为无效的行为,体现了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
古罗马时代,在对外经济贸易中,如果遇到阻力,外国人可以到所在地法院请求法律的保护,这是因为古罗马法将诚信渗透于经济关系中,规范着经济活动。
关于契约诚信观有不尽相同的观点。格劳修斯认为守约是人的本性,只要人们订立契约,就必须去遵守。霍布斯认为守约是正义之源,不管是无契约还是不遵行契约都是不正义的。
马克斯·韦伯认为诚实守信对于市场交易行为极其重要,认为保持良好的信用和信誉,可以让人更好地利用别人的财富从而发财致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在西方,不管是基督教中的诚信意识还是法律中的诚信原则,或者各种各样的契约诚信观,都体现了西方丰富的诚信思想。同样,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也并不缺乏诚信思想。
历史上的犹太民族历经苦难,犹太人认为自己的遭遇与对上帝的背弃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认为这是对上帝的失信行为的报应,所以得不到上帝的眷顾。
西方的诚信观更多的是一种理智的选择,表现在西方人会自觉地注重诚信行为,这是因为一旦有不诚信行为,则会带来一系列不堪设想的后果。
与西方的契约和法治文化传统紧密联系相比,中国古代的诚信更强调人的操守和自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诚信不如西方,所以我们要改善古人的诚信精神。
按下面要求作文。
在学习生活中,在某些特定的时节、特定的场面,我们经常遇到难忘的人、事或物,发生了一些故事,这一瞬间让我们记忆犹新,常常回味。
请以“难忘那一刻”为题,写作一篇首尾完整、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抓住触动人心灵的细节作文。
特别提醒:本次考试作文书写单独计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