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浙江的感兴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浙江的感兴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埠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

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

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谨严、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间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方,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而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水是浙江的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

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是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又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

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

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年少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得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段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

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

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山色而顿时感到清爽。

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是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几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得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于它骨气。

(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饮食在作者关于故乡的感兴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源于作者无法追怀的童年。

B.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

C.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的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

D.“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

E.文章勾勒出一幅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
2.文中说:“看看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多一点了解了。”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①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3分)

②作者对鲁迅又多了那些了解?(4分)
3.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6分)
4.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进行具体阐述。(8分)

1.AD 2.(7分)①(3分)色彩鲜明、谨严素净以及质朴温厚的特色。 ②(4分)要点一:鲁迅创作中即使最平常的叙述也富于感染力。 要点二:鲁迅性格中及严格又不乏温情的一面。 3.(6分)要点一:模糊了市区与郊外的界限,虽处闹市,却清静脱俗。 要点二:明媚但更显清幽、素淡,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要点三:因环湖的群山而具有了厚重的性格。 4.示例一: ①我认为“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因为作者融情于景,将所表达的情感寄托于景物之中,因而景物也有了性格情感,从而传递给读者,使人感同身受。②正如文中,作者赋予绍兴以谨严素净、厚实可靠的性格,实则表达了作者对当地朴质生活、温厚人情的喜爱与向往,及对乡土的感兴;作者认为西湖美而不浓,淡而不轻,可洗涤心灵,实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恬淡悠然与厚实有重量,也体现了作者对西湖性格的向往,对美好的向往与喜爱。③因而“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景亦是情。景是作者借以抒发情感、将抽象的情具体化的桥梁。 示例二: ①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一种将自己的体悟、情感与景的特点相融合,并最终达到共鸣,引人入胜的境界。②文章中,哪怕一点点细琐的景物都被作者敏锐地捕捉,赋予了别样的魅力。一口大大的脆菜缸盛载着朴质温厚的人情;石板路下漏漏的流水透射着江浙万物的灵秀;世俗的咸肉作坊也化作人情昧的浓缩之所。③这让人不禁联想到王国维先生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深思,风景无情,却因“我”的内心波满而泛起了美的涟漪,以“有我”入“无我”之境,从而使万物生发了动人的光辉,这或许便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魅力所在。 示例三: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艺术手法中“情景关系”中常常提到的术语,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寓的载体,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的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因此情因景生,景中显情,景与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如在本文的第八段,作者对杭州旧的市区中的一家咸肉店进行了描写,“洗得白白的木柜台”“摆着几十块干干净净的咸肉”“大刀切下去,一股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等描写明显表现了作者对杭州的喜爱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区别,A项,“占有重要地位”没有依据,“根源于作者无法追怀的童年”更是主观臆断。 D.项中“水”的确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但并非“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水”只能算作是前半部分“绍兴与鲁迅”的核心线索,后半部分回到杭州,虽然末尾也提到了水,但描写日常生活时并不是以水为线索。所以选AD。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先找出答题区间,然后从文章中找出与鲁迅故乡相关的语段,筛选出相关语句,提炼性的概括作答。读后可知,答题区间在第四自然段,该段描述了绍兴“环境”,前半部分写的是自然环境,后半部分写的是社会环境。然后结合文中“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概括“对鲁迅”的了解。应根据此句的前一段中鲁迅的性格和写作风格组织答案。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物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从文中找到答题区域,然后抓住与西湖景色相关的语句,修饰性的词语可直接提取,描述性的词语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答题区域在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可抓住倒数第三自然段的关键词,概括西湖处于闹市而不像超脱于闹市的特点;然后根据描写西湖景色的特点,提炼概括作答;最后针对西湖因群山而获得的更深层的精神特点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应根据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结合着文本中具体的语句分析阐述。“一切景语皆情语”可理解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提出的一种说法。答题时,可联系文本具体的与西湖景色相关的语句,从作者的思想感情角度分析作答。例如,作者认为西湖美而不浓,淡而不轻,可洗漆心灵,实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恬淡悠然与厚实有重量,也体现了作者对西湖性格的向往,对美好的向往与喜爱。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内容提示,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过秦论》中写秦始皇所采用的愚民政策的句子是                            

《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而导致的结果是                

《蜀道难》中形容山路盘旋曲折的语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 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概括分析本诗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5分)
2.请鉴赏分析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          家:家族。

B.以载地寒,意甚轻                      易:容易

C.深求贤之意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寻检           恣:任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2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

B.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

C.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

D.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C.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

⑵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从而师之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④天下云集响应

⑤小学而大遗

⑥履至尊而制六合

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⑧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A.①⑦/②⑥/③⑧/④⑤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C.①⑧/②⑥/③⑤/④⑦    D.①⑧/②⑤/③⑥/④⑦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秦人开关               及孝文王

B.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其为也,终不解矣

C.①邻国之民不             ②登高而招,声非疾也

D.①则明而行无过矣           ②人非生而之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