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谢公亭①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谢公亭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注释]谢公亭:在安徽宜城城北,南齐著名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谢眺在此送别过友人范云。

⑴请简要赏析“山空碧水流”中“空”字的妙处。(4分)

⑵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⑴“空”字照应上句的“客散”,写出了山因客散变得寂静而空旷(2分),表现了诗人的惆怅寂寞之情(2分)。 ⑵诗人在谢公亭睹物思人,认为从古至今,惟有谢眺与自己情感契合,精神相通,表达了对谢眺的怀念(2分),也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中的孤独(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技巧。首先解释该字,然后结合诗句描述内容,最后点明写景效果和表情效果。“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两句紧承上联“离别”“生愁”,写谢公亭的风景。由于“离别”,当年诗人欢聚的场面不见了,此地显得天旷山空,谢公亭上唯见一轮孤月,空山寂静,碧水长流。这两句写的是眼前令诗人“生愁”的寂寞。李白把他那种怀古人而不见的怅惘情绪涂抹在景物上,就使得这种寂寞而美好的环境,似乎仍在期待着久已离去的前代诗人,从而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当年客散之前景况的遐想。这不仅是怀古,同时包含李白自己的生活感受。李白的诗,也经常为他生活中友人散去、盛会难再而深致惋惜,这表现了李白对于人间友情的珍视,并且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题干问“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情感的体现方式有:借景、事、物来体现,直接表达情感。“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诗人在缅怀遐想中,似乎依稀看到了古人的风貌,沟通了古今的界限,乃至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这里所谓“一相接”,是由于心往神驰而与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是写在精神上对于谢公旧游的追踪。这是一首缅怀谢朓的诗,但其中却表现了李白的精神性格。他的怀念,表现了他美好的精神追求,高超的志趣情怀。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犨传

赵犨,其先天水人。幼有奇智,龆龀之时,与邻里小儿戏于道左,恒分布行列为部伍战阵之状,自为董帅,指顾有节,如夙习焉,群儿皆禀而从之,无敢乱其行者。其父目异之,曰:“吾家千里驹也,必大吾门矣!”唐会昌中,壶关作乱,随父北征,收天井关。未几,从王师征蛮,斩获甚众。道录其勋,陟为马步都虞候。

及黄巢陷长安,天子幸蜀,中原无主,人心骚动。于是陈州数百人相率告许州连帅,愿得犨知军州事。其帅即以状,于是天子下诏,以犨署陈州刺史。既视事,乃谓将吏曰:“贼巢之虐,遍于四方,苟不为长安市人所诛,则必驱残党以东下,凌我土疆,势必然也。”乃遣增垣墉,浚沟洫。实仓廪,积薪刍。又招召劲勇,置之麾下。以仲弟昶为防遏都指挥使,以季弟珝为亲从都知兵马使,分领锐兵。黄巢在长安,果王师四面扼束,食尽人饥,谋东奔之计,先遣骁将孟楷直入项县。犨引兵击之。贼众大溃,斩获略尽,生擒孟楷。

巢党悉众东来,陈人惧焉。犨恐众心携离,于众中扬言曰:“今贼众围逼,众寡不均,男子当于死中求生,又何惧也!汝但观吾之破贼,敢有异议者斩之!”由是众心靡不踊跃。无何,开门与贼接战,每战皆捷,贼众益怒。蔡人以甲胄,军无所阙焉。凡围陈三百日,大小数百战,虽兵食将尽,然人心益固。犨因令间道奉羽书乞师于太祖。太祖素犨之勇果,乃许之。重围遂解。

龙纪元年三月,又以平巢、蔡功,就加平章事,充忠武军节度使,仍以陈州为理所。由是中原尘静唐帝复归长安陈许流亡之民襁负归业犨设法招抚人皆感之。

犨兄弟三人,时称雍睦。一日,念仲弟昶同心王事,共立军功,乃下令尽军州事付于昶,遂上表乞骸。后数月,寝疾,卒于陈州官舍,年六十六。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赵犨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录其勋                     本:根据

B.其帅即以状                   闻:听说

C.蔡人以甲胄                   济:资助

D.太祖素犨之勇果               多:赞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父目异之                   今人有大功击之

B.果王师四面扼束               之声义

C.于众中扬言曰                 今君亡赵走燕

D.乃下令尽军州事付于昶         具告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中原尘静/唐帝复/归长安/陈许流亡之民/襁负归业/犨设法招抚/人皆感之。

B.由是中原尘静/唐帝复归长安/陈许流亡之/民襁负归业/犨设法招抚人/皆感之。

C.由是中原尘静/唐帝复归长安/陈许流亡之民/襁负归业/犨设法招抚/人皆感之。

D.由是中原尘静/唐帝复/归长安/陈许流亡之/民襁负归业/犨设法招抚/人皆感之。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犨很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长大后随父出征,收复天井关,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并因此被晋升为马步都虞候。

B.赵犨富有远见,断定叛军必将兵败东犯陈州,于是加固城墙,充实粮草,招募士卒,派弟弟赵昶和赵珝率兵守陈州。

C.赵犨善于稳定军心,鼓舞士气,面对众寡悬殊的情形,率众坚守陈州三百多天,后来在太祖的援助下,终解陈州之围。

D.赵氏兄弟相处和睦,晚年时,下令把陈州的军政大权全部交给与自己同心侍奉朝廷的大弟赵昶,并上书朝廷请求退休。
5.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于是陈州数百人相率告许州连帅,愿得犨知军州事。(3分)

⑵犨因令间道奉羽书乞师于太祖。(3分)

⑶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籍何以至此          ②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③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④则思谦冲以自牧      ⑤而君幸于赵王         ⑥故燕王欲结于君

⑦予羁縻不得还        ⑧得复见将军于此       ⑨我之谓也

A.①④⑨/②⑤⑥/③⑦⑧

B.①⑨/②⑤⑦/③④/⑥⑧

C.①④⑨/②⑤⑦/③⑥⑧

D.①⑨/②⑤⑥/③④/⑦/⑧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是(   

①以人自利也   ②人皆得以使之  ③晋函陵

④则思正身以黜  ⑤大王必欲   ⑥且庸人尚

百余骑    芷阳间行   仲尼之闻   

A.①⑤⑥/②/③④/⑧/⑨/⑦

B.①⑤⑦/②/④/③⑧/⑥⑨

C.①⑨/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⑤⑦/②/③④/⑧/⑥⑨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加点的解释都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  纾:解除   例送死             殆:危险

③即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除:清除   ④朝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之以严刑    董:督责   强秦之欢         逆:触犯

⑦乃令张良留      谢:道歉  ⑧令将军与臣有        郤:隔阂

⑨杀人如不能      举:尽     ⑩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   非:错误

A.①②④⑧⑨    B.①③⑥⑦⑨

C.③④⑥⑧⑩    D.①③⑤⑧⑨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品质》的标题,一语双关,既指深得靴子本质的格斯拉注重靴子的品质,更指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

B.“我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中,“镶嵌”一词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刻画出了老王病入膏肓之态,从而有力地表现了他命运的悲惨。

C.《指南录后序》以叙事为主,同时又包含着强烈的抒情性。如“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一句,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在叙事中寄寓了作者不堪回首往事的悲慨之情。

D.《五人墓碑记》将五人之死与慷慨得志之徒的死对比,将五人的从容就义与缙绅的失节附逆作对比,突出表现了五义士的“死义”精神,歌颂了他们的高尚人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