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常常强调要做真实的自...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常常强调要做真实的自我,认为在他人面前展现最真实的自我,才能呈现最美好的一面。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文体自选,文体特征鲜明;⑤书写认真,字迹工整。

 

做真实的自我 ——致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一直都没有提笔跟您谈过什么,作为您唯一的女儿,我无法不深深自责。 这段时间,我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年华就好像门前流水,就那样匆匆地指缝间悄然逝去,怎么也抓不住,望着天空中缥缈虚幻的云彩,我经常这样问自己:人生是否也如这流云一般不切实际呢?什么才叫做真啊? 妈妈,在您的眼里,我是个疯疯癫癫的孩子,可是,您知道么,您深爱的疯丫头其实只是用这样的"疯癫"来掩饰内心的恐慌! "真不知道你在想些什么。"这既是我从您的口中,也是我从朋友们口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啊,课余时间,我就没有停止过跟身边的同学打闹,只是,我却从来不愿意把心里话向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诉说,我无数遍地拷问自己:这是为什么? 一个遥远的声音告诉我:我怕,我怕这纷扰的世界! 真的不知道下面这句话会给您带来多大的伤害,妈妈,您和爸爸在物质上给我的关怀可以细致到读秒,可是,我们的心灵交流却几近于零。所以,知道我心思的,其实只有我自己。 或许就是这样的日积月累吧?不知从哪一刻起,我开始觉得世间的人其实都是戴着一副虚假的面具活着的,于是,别人对我好我也觉得是别有用心; 于是,我开始伪装自己,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忘记了什么是真,甚至不知道自己最初的模样了。 在您和同学们眼里,我始终都是个活泼开朗成绩优异的女孩儿。只是,面对潮水般的赞扬在巨大光环的笼罩之下我变得越来越麻木了。"我快乐吗?"我问自己。不,我只是在恐慌的脸孔上戴上了一层伪善的面具! 还记得那一天吗,亲爱的妈妈?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一向风风火火的您似乎看出了我的异样,于是,在悉心而又旁敲侧击的寒喧后,您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男孩总是怀疑别人的行为和言语,邻居家的老人 向他提出在圣诞节送给孤苦女孩凯蒂一样礼物,他虽然很快就同意了,也信守诺言将礼物交给了老人,但他却一直在猜疑:老人会不会将这功德据为己有?终于他遇到女孩凯蒂,当女孩说是老人送的礼物时,男孩更加确信自己的猜疑,于是接着问"她有没有说是谁送你的?" "是一位善良的天使!"凯蒂扬起她那充满幸福的小脸说D男孩愣住了一一原来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是一位天使啊! 妈妈,你觉察到了吗?听完故事的时候,我偷偷地拭去了满眼的泪水。 是啊,为什么要一直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身边的人呢?为什么要愚蠢地用面具去装饰自己呢? 我很庆幸,在人生的第十四个暖冬,我终于明白了"真"的含义,只有以最原始的姿态去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毫不掩饰,毫无猜忌,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感谢您, 亲爱的妈妈,昨天,是您给了我美貌与智慧,今天,还是您,让我明白了生命之美。 窗外的阳光温柔地透射进来,在我的周围形成橙色的光晕,我想象着您读女儿来信时感动的笑意,心底里涌起无限的温情…… 祝您永远快乐,妈妈。 您的女儿 ×年×月×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常常强调要做真实的自我,认为在他人面前展现最真实的自我,才能呈现最美好的一面”。这句话中突出的内容是“做真实的自我”,立意没有难度,围绕“真实的自我就是最美好的自己吗”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或记事或论证,阐明原因,行文时注意结构清晰,论证充分或事例详尽即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燕台何处

①自从迁居北京朝阳门外的金台路,脑际常常浮起一个疑问:这金台路的名字因何而起?难道这一带果真是两千多年前燕台的遗址吗?

②想那燕台两千余年前初起时,至多不过是一座黄土垒成的土丘,上面有点砖木结构的简单亭台而已。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接待当时的一位高级知识分子郭隗,这件事连同郭隗以讽喻形式讲的那个用重金收买骏马尸骨的传说, 流传了两千余年,燕台也被后世诗人美称为“黄金台”了。

  ③黄金台的政治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使用价值。在漫长的旧时代,它曾使多少读书人艳羡过,咏叹过,做过无数回美梦;也曾使多少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感慨过,哀伤过,发泄过满腹牢骚。唐初陈子昂登幽州古台,是否就是这座燕台呢?诗人没有留下说明,不得而知。但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名句,确是表达了多少苍凉沉郁的情怀。

④以“燕台”或“黄金台”入诗,从唐宋直到明清,俯拾皆是,不可胜计,大都反映了怀千里马之才而不遇、渴望有燕昭王式的明君而不得的心境。元代贡师泰曾愤愤地写道:“黄金买贵满长安,惆怅英雄布衣老。”明代袁中郎在诗中质问:“十载筑台亲礼士,如何止得一人贤?”张明弼更是愁苦地低吟:“于今最贱纵横士,莫倚荒台发浩歌。”数来数去,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茫茫青史上,筑黄金台以延国士、置重金以收骏骨的事例,似乎的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怀念燕台的故事,期望在盛明之世常能出现招揽人才的黄金台,自然成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愿望。“人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有没有千金,是在其次的。

⑤然而从古至今,谁也不曾确切地指明燕台的准确位置。元末熊自得所著《析津志》中说燕台“乃后人设置”。明代刘侗、于奕正编著的《帝京景物略》也以为“黄金台,后人拟名也;其地,后人拟地也”。到明代以后,北京城规模日渐恢弘,“京师八景”中才有了“金台夕照”这一景,乾隆皇帝还题了碑。据说解放初期,朝阳门外某工厂施工时,曾经挖到这块碑石,似乎可以坐实了黄金台的下落。然而,各地的“八景”“十景”之中,大抵总有“××夕照”“××落日”之类的名目充数。

⑥有些名胜古迹,是无须去认真寻根究底加以考证的。我们何必去寻查燕台究竟在何处呢?让它伴随着美好的传说,长留在人们的想象和向往中,岂不更好?在北京朝阳门外也好,在南城某一座废寺也好,在固安县也好,在易水东南十八里也好,都无伤大雅。反正历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位比较开明的君主,为了招聘能够安邦治国的良才,特为修筑那么一座土台,上置重金,以接待天下士,这就很足以发人遐思了。

⑦每天漫步金台路,想起黄金台,总不免要神思荡漾。我们的历史悠远而且丰富,有置千金以延国士的黄金台,也有一言丧身、株连九族的文字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两种历史现象对我们今天都有借鉴和警戒的好处。想到此,我真想向北京市园林部门提一条建议:不妨在金台路附近的朝阳公园或团结湖公园的假山上,将那块乾隆所题“金台夕照”碑石重竖起来,旁边加个说明牌,介绍一下原委。如果再选几首吟咏燕台的诗词题写在周围,就更能增添韵致了。

⑧自然,这类区区小事,可能有人讥为复古而嗤之以鼻。我却以为,为了继承和恢复历史古城的传统,为首都再增加些文化气息,同时也为了纪念古代燕京文明的开拓者,也许还是值得的,对今人和后人,都会有启迪作用的。在燕台碑石下领略着夕阳余晖,人们从古代读书人空怀报国之心的感慨,想到今天知识分子们有可以大展宏图、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想到他们那比黄金贵重不知多少倍的爱国丹心,将会感受到与旧时代诗人文士们完全迥异的欣喜之情。

⑨可能还有些有识之士,会联想到正确对待知识分子、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想想中国知识分子的贡献、成就、功绩,关怀他们的现状,也想想这方面还有哪些不足和障碍。                                  (取材于袁鹰的同名散文)
1. 简要回答文章第④自然段引用贡师泰、袁中郎、张明弼等古人诗句的好处。(4分)
2.以“燕台”为例,解释文中“有些名胜古迹,是无须去认真寻根究底加以考证的”一句的含义。(4分)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建议在公园中重竖“金台夕照”碑石的原因。(4分)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题目“燕台何处”的含义。(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4分)

人的内心世界在审美上是多么神奇。你看,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长距离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悠悠的远山,如沉沉的夜空                             

 

查看答案

请以“我们”为表述对象,适当调整语序,将下面的句子重组成一个单句。(4分)

围城的雾霾湮没了绿色的生机,田园的乡愁被车马的喧嚣淡漠:这绝不是我们追求的现代化。

 

查看答案

在下面语段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只填序号即可。(4分)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详细地教人怎么种石榴。三月初,截取粗如拇指、长一尺半的枝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活以后,再把骨石放在根部旁边,石榴就会“滋茂可爱”。

①挖一个深一尺七寸、径一尺的圆坑

②把枝条竖立在坑内,排列均匀

③把下方两寸烧一下,以防汁液流失

④然后填土,一层土,一层骨石地填满

⑤在插入的枝条之间放置枯骨和石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6分)

⑴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

            ,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⑶忧懈怠,              。(《谏太宗十思疏》)

⑷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⑹且君子之交淡若水           。(《庄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