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屋檐下 绿草如茵 刀把子bà 相机行事xiàng
B.势利眼 卑躬屈膝 撒大网sǎ 博闻强识zhì
C.一溜烟 通货膨胀 狙击手jū 蓦然回首mù
D.辨证法 中流砥柱 沏茶喝 qī 杀一儆百jǐ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两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趣证幸。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给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宁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我决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去东北筹办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的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农林大学的教材钢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设设务。
邓叔群生活俭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教十名专轰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埋想。
(摘编自《中03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
相关链接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酸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和东北农学院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酋》等。(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成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勘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种族歧视使邓叔群深受伤害,激发了他的民族自荨心,他决心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为国争光。
B.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
C.邓叔群采集、鉴定的中国真菌标本,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他本人也因为在真菌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得到世界同行认可。
D.抗战时期,邓叔群与助手开展森林勘察,其研究成果不仅支持了当时的大后方建设,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E.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
2.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3.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女巫的面包
欧·亨利
玛莎是街角上那家小面包店的老板娘,她今年四十岁了,有两千美元的银行存款、两颗假牙和一颗多情的心。错过婚姻的女人真不少,但同玛莎一比,她们的条件可差得远了。
有一个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玛莎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是个中年人,戴眼镜,棕色的胡子修剪得整整齐齐的。
他说英语时带很重的德国口音。他的衣服有的地方磨破了,经过织补,有的地方皱得不成样子。但他的外表仍旧很整洁,礼貌又十分周全。
这个顾客老是买两个陈面包。新鲜面包是五分钱一个,陈面包五分钱却可以买两个。除了陈面包以外,他从来没有买过别的东西。
有一次,玛莎注意到他手指上有一块红褐色的污迹。她立刻断定这位顾客是艺术家。而且还很潦倒。
玛莎坐下来吃肉排、面包卷、果酱和喝红茶的时候,常常会好端端地叹起气来,希望那个斯文的艺术家能够分享她美味的饭菜,不必待在阁楼里啃硬面包。玛莎的心,我早就告诉过你们了,是多情的。
为了证实她对这个顾客的职业猜测得是否正确,她特意把以前拍买来的一幅画搁在柜台后面的架子上。那是一幅威尼斯风景画,一座壮丽的大理石宫殿矗立在水景上。此外,还有几条小平底船,有云彩、苍穹和许多明暗烘托的笔触。艺术家是不可能注意不到的。
两天后,那个顾客来了。
“两个陈面包,劳驾。”
“夫人,你这幅画不坏。”她用纸把面包包起来的时候,顾客说道。
“是吗?”玛莎大为高兴地说,“你认为这幅画不坏吗?”
“宫殿,”顾客说,“画得不太好。透视法用得不真实。再见,夫人。”
是啊,他准是一个艺术家。玛莎把画搬回房间里。
他眼镜后面的目光是多么温柔和善啊!他的前额多么宽阔!一眼就可以判断透视法——却靠陈面包过活!假如天才有两千美元银行存款、一家面包店和一颗多情的心作为后盾,艺术和透视法将能达到多么辉煌的成就啊——但这只是白日梦罢了,玛莎。
最近一段时间,他来了以后往往隔着货柜聊一会儿。他似乎渴望着同玛莎进行愉快的谈话。她觉得他仿佛瘦了一点,精神也有点颓唐。她很想在他买的寒酸的食物里加上一些好吃的东西,只是鼓不起勇气来,她不敢冒失。她了解艺术家高傲的心理。
玛莎在店堂里的时候,也穿起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来了。她在后房熬了一种神秘的榅桲和硼砂的混合物。有许多人用这种汁水美容。
一天,那个顾客又来买陈面包。玛莎去拿面包的当儿,外面响起一阵嘈杂的喇叭声和警钟声,一辆救火车隆隆驶过。顾客跑到门口去张望,遇到这种情况,谁都会这样做的。玛莎突然灵机一动,抓住了这个机会。她取出送牛奶的人刚送来的新鲜黄油,用刀子把两个陈面包都拉了一条深深的口子,各塞进一大片黄油,再把面包按紧。
顾客再进来时,她已经把面包用纸包好了。
他们分外愉快地扯了几句。顾客走了,玛莎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可是心头不免有点着慌。她是不是太大胆了呢?他会不高兴吗?
那天,她的心思老是在这件事上打转。她揣摩着他发现这场小骗局时的情景。
他会拿起干面包和清水当午饭。他会切开一个面包——啊!
想到这里,玛莎的脸上泛起了红晕。他吃面包的时候,会不会想到那只把黄油塞在里面的手呢?他会不会……
前门上的铃铛恼人地响了。有人闹闹嚷嚷地走进来。
玛莎赶到店堂里去。那儿有两个男人。一个是叼着烟斗的年轻人——她以前从没见过,另一个就是她的艺术家。
他的脸涨得通红,帽子推到后脑勺上,头发揉得乱蓬蓬的。他捏紧拳头,狠狠地朝玛莎摇晃——竟然向玛莎摇晃。
“Dummkop!(笨蛋!)”他扯开嗓子嚷道,接着又喊了一声“Tausendonfer!(五雷轰顶的!)”或者类似的德国话。
他擂鼓似的敲着玛莎的柜台。
“你把我给毁了,”他嚷道,他的蓝眼睛几乎要在镜片后面闪出火来,“我对你说吧,你是个讨厌的老猫!”
年轻人抓住同伴的衣领。“走吧,”他说,“你也骂够了。”他把那个暴跳如雷的人拖到门外,自己又回来了。
“夫人,我认为应当把这场吵闹的原因告诉你。”他说,“那个人姓布卢姆伯格,他是建筑图样设计师。我和他在一个事务所里工作。”
“他在绘制一份新市政厅的平面图,辛辛苦苦地干了三个月,准备参加有奖竞赛。他昨天刚上完墨。你明白,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底稿的。上好墨之后,就用陈面包屑擦去铅笔印。陈面包比擦字橡皮好得多。”
“布卢姆伯格一向在你这里买面包。嗯,今天——嗯,你明白,夫人,里面的黄油可不——嗯,布卢姆伯格的图样成了废纸,只能裁开来包三明治了。”
玛莎走进后房。她脱下蓝点子的绸背心,换上那件穿旧了的棕色哔叽衣服。
接着,她把榅桲和硼砂煎汁倒在窗外的垃圾箱里。(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描写玛莎的心理活动细腻而生动,在一见钟情之后,她便开始思念情人温柔的目光和宽阔的前额,并为他的穷困叹息。
B.小说将玛莎的“两千美元银行存款”和“两颗假牙”相提并论,又指斥她帮助“天才”的想法是个“白日梦”,足见作者对她十分讨厌。
C.玛莎在柜台旁摆威尼斯风景画,是小说情节急转直下的关键:通过试探,她印证了自己的猜测,帮助布卢姆伯格的愿望更加坚定。
D.精心描画的设计图被毁,布卢姆伯格大发雷霆,上门兴师问罪,此时小说仍称其为“她的艺术家”,字里行间不难发现嘲讽、调侃的意味。
E.小说工于细节刻画,“蓝点子的绸背心”和“榅桲和硼砂”熬制的美容汁的出现与消失,都微妙地透露出玛莎的心态变化。
2.试分析“面包”对于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6分)
3.小说主人公玛莎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6分)
4.有人说,小说取名为“女巫的面包”并不妥当,其实小说中并没有“女巫”这个人物,改为“尴尬的面包”更好,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 杜甫《登高 》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感叹与宇宙相比,个人渺小,人生短暂。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利 州①
汪元量②
云栈遥遥马不前,风吹红树带青烟。
城因兵破悭歌舞,民为官差失井田。
岩谷搜罗追猎户,江湖刻剥及渔船。
酒边父老犹能说:“五十年前好四川!”
①利州:今四川广元。②汪元量:宋末元初诗人。
1.该诗首联第二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6分)
2.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五十年前好四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舟人传
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①。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
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
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父母行三泖②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③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以言。天下大乱,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
①刺船:用篙撑船。②三泖:湖名。③倩:古代男子的美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其所操何业 操:从事
B.妾亦宦之息也 息:子女
C.吾当徐访子亲属 访:拜访
D.天下大乱,各自爱 爱:爱惜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舟人义行的一组是( ) (3分)
①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
②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
③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
④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
⑤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
⑥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陈泰岩买了一条小船去收债,见到舟人与船上女子,心中就有疑虑,而舟人掷牛至岸,更加重了他的疑忌。
B.女子一家人出行,途中遭遇强盗,父母被杀,钱财被抢,舟人从黑暗中跃入舟中杀死了强盗,替她报了仇。
C.陈泰岩知道了舟人的义举后,对舟人的疑虑全消,敬佩不已。回到郡中,两人感慨叹息着分了手,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D.文章欲扬先抑,通过写陈泰岩对舟人由疑虑到害怕再到敬为异人,塑造出舟人本领高强、行侠仗义、疾恶如仇的形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5分)
(2)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