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国和北约其它成员国首鼠两端,但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我们可以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朋友般的关系”。

B.最近,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在我国南海频频制造事端,为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如果对于中国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日前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毕福剑因“宴会门”而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可也有人认为,毕福剑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是在非正式场合,所以罪不容诛

D.朱自清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文学家,他的文章描写生动,感情细腻,思想性很强,而且他的作品大都平易近人,很受广大读者喜欢。

 

D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A项,首鼠两端,犹豫不决。不表示意见不合。B项,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褒义。换为“置若罔闻”。C项,“罪不容诛”说的是罪过大,非杀不可,与前文矛盾。D项,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故选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徐乾清:清水徐徐洒乾坤

1月9日上午11点15分,我国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水利事业。

徐乾清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心系水利,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水利工作者。

徐乾清1925年出生于陕西城固,汉中人。汉水自西而东横贯于汉中盆地,建于秦汉的众多水利工程和灌区,真实反映了汉中盆地稻作农业的繁荣景象。

1949年9月初,23岁的徐乾清从国立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被选派到泰州苏北行署水利处,开始了其一生的水利生涯。

此后,从苏北到上海再辗转到北京中央水利部,他当过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过部专家工作室技术组组长并兼任苏联专家组组长的助手,在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过……到后来担任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副司长、水利部副总工程师。

60余年的水利生涯,从长江到黄河,从松花江、辽河到淮河、海河、珠江流域,徐乾清跑遍了祖国的各大江河湖泊,推动参与了全国主要江河流域规划的编制、修订、审查工作,参与了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审查工作,先后担任“黄河治理”“长江防洪”“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科研项目的专家组长,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了大量心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徐乾清几次从宏观角度指出我国水资源短缺给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严重影响,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当“八五”攻关即将结束之时,徐乾清又敏锐地将视野投向了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提出要尽快开展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在他的积极倡导下,“西北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该项目的及时设立和成果产出,为20世纪末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了解徐乾清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出席的大小会议无数,但每次话都很少,却句句铿锵有力。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事先他都会进行充分的论证。“徐院士的科学作风十分严谨,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每句话、每个词都非常准确。他告诫我们,对任何事情,哪怕是一个数据都不能含含糊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宏对此深有感触。

徐乾清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在全国水利系统是出了名的。徐老总结他一生的治水经验,希望能将其精华传授给后人,而这精华,就是要实事求是,要尊重科学,要遵循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治水安邦的大业。

对年轻学者的请教,徐乾清是从来不吝啬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平时,经常有年轻的水利科研人员在评职称、报奖等方面请徐乾清帮助推荐,而他立了三个“门规”:一是被推荐的人及其所做的工作必须是他所熟悉的;二是草拟的材料必须提前送去,他认真看完及时通知对方结果,并注明“可以签”“做修改后再签”“能否请其他专家推荐”等意见;三是凡他签过字的材料,必须给一份复印件留存。

“徐老开会发言语气十分平和,且都围绕着‘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展开,从不以专家身份凌驾于别人之上。”同事有两个深切感受:一是“实”,徐乾清向来没有空话和套话;二是“有收获”,言之有物,从不漫无边际。

大家都说,徐乾清一生把名利看得很淡很淡。徐乾清一辈子不要奖,谁给他个荣誉证书,他都要着急。直到2009年9月,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这也是他平生唯一接受的个人荣誉。

“我只能算是一个平庸的水利科技工作者,根本够不上‘专家’的称号。这一生辛勤劳累有余而业绩成效甚微,不能不说是终生遗憾。”徐乾清在日记里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但我尽了我的一切能力,做了我力所能及的工作,无负农民给我的饭,工人供我的衣和生活用品;一生未做对不起社会和周围同志和亲朋好友的事。大概还算是一个可以问心无愧地度过这一生的普通劳动者。”

斯人远去,魂系水利。徐乾清走了,而他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将永留史册。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本文依次写出了徐乾清“情系江河献身水利”“做人做事求真务实”“为师为学不计名利品范人生”三个方面事迹,为我们呈现了一位魂系水利的水利专家形象。

B.徐乾清的家乡位于汉中盆地,那里有许多古老的水利工程和灌区,这使他从小就对水利工程有了感性认识。

C.徐乾清献身水利60余年,跑遍祖国江河湖泊,不仅向国家提出针对水资源短缺的对策,也为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D.徐乾清强调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开会发言言之有物,实实在在。他强调治水要遵循客观规律,这也是做好治水安邦大业的前提。

E.本文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详略得当,有传主语言的引用,也有传主朋友语言的引用,也有作者议论性的语句,语言生动形象,文学性强。

、徐乾清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当代大禹徐乾清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分)

、徐乾清总结自己的人生“辛勤劳累有余而业绩成效甚微,不能不说是终生遗憾”,请结合材料谈谈这句话给你哪些启示。(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至乐曲的尾声:“                                 。”写出了琵琶声终止时的特点,急速的收尾,让人一时还不能走出乐曲,仍然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中用“                                   。”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在《次北固山下》中,王湾的“                               。”两句,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以寄托词人的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5分)
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两句。(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 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注】大珰:大宦官。投荒:被流放边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大珰张锐、于经             论:议论

B.施于小过,民自新               俾:使

C.命首事八人下诏狱              执:逮捕

D.以疑义,一清皆成诵            叩:询问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    

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尽斥锦衣冒滥官

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乃再杖七人于廷

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学,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被誉为明朝第一。

B.杨慎经常讲《舜典》,以此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

C.杨慎讲究孝道,为继母服丧后才担任原官,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又请求归葬。

D.杨慎为人忠贞,遇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武宗只得称病而归。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5分)

(2)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论黑与白

姜澄清

中国文人画的择色十分特殊,西方用色,时时在变,从未有千年一色的怪事。而中国选择“水墨”,自唐至今,执守不变,这反映了一种社会性的共识,尽管每个画家用墨之法各异,却始终离不开这“黑”的涯限。研究现象诚然重要,而探索“思想”也有价值。数十年来,画史研究有潘天寿、俞剑华、郑午昌等的洋洋宏著,近人又有王伯敏推出画史,成绩斐然。而思想史、批评史这类,单篇短札虽时有见于杂志者,长篇专著却付阙如。此或因画家多注重于技巧、风格的传承、兴替,而忽略思想和观念。今之画家在习画的过程中,并不将“读书”放在第一位,于经史罕有涉猎,故研究思想史势必难作画外考察。比如,中国画的“空白”,石涛的“一画”,谢赫的“气韵生动”,便不易在画内求解。

《老子》中用的最频繁的虚、无、静、默之类,在语义与哲学精神上,无不与黑白相通。“大象无形”,与“无状之状”“无物之物”的精神是相谐不悖的。这些言论暗示了黑与白的无边、无际、无限的表现力。简言之,一无所有的黑与白,是拥有一切、无所不包的。

中国画最终走入水墨的玄界,其美学精神是早已“规定”了的,民族文化思想的强大驭控力导迫着绘画选择与自身同一“血型”的色种。文人们称书画曰“墨戏”。这“戏”,不是世俗人间的悲欢离合,而是精神的游戏、理性的游戏、“玄”的游戏。他们遨游在玄妙的“空”之灵界,与“道”同体,委实“逍遥”之至。

以黑白构染成像,是中国画用色的鲜明特色。但这“白”,不是颜料所加,而是纸的色。在三棱镜下的色光光谱,白为“100”,而黑为“0”,亦即处于两个极端。我们祖先

虽不能以科学手段测得黑白的光度,但在实用上却得此精神。潘天寿先生云:“黑与白为至明朗、确实之对比,又为至高雅、质朴之配合,吾国绘画以黑与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又曰:“于黑白之外,又常配以醒目之红色,黑白红相间远从彩陶开始,极具古厚之意趣。民族性格使然。”实用既在远古,而理论却构建在汉季。《汉书•艺文志》著录之阴阳五行家著述,凡1300余卷,占其总数的十分之一,仅此可见其流行之盛。汉人以阴阳五行解色彩之构成、变化、性质,于无意中,竟奠定了我国绘画色彩美学的原理。加之,其时虽独尊儒术,而黄老之学反大流行,在精神上,处于两极的黑、白最通玄学之门。黑白为阴阳之色征,故后世的太极图,其阴阳鱼即以黑白为色,而“黑”为玄道之象征,“白”又与空无、虚静相通。在诸色中,黑、白最具玄理。

书画的空白前人论述已多,倘不从哲理入手去破译它,徒知以西方美学来加以分析,则必不能揭示本土艺术的美学精神。“空白”是“无”,是“寂”。空白展示了在寂无中无限开拓与博大的精神。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8月23日)
1.下列关于“中国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人画有千年一色的怪事,比如选择“水墨”,自唐至今始终离不开“黑”的涯限。

B.潘天寿先生说“吾国绘画以黑与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是说一无所有的黑与白,拥有一切,无所不包,具有无边、无际、无限的表现力。

C.以黑白构染成像,是中国画用色的鲜明特色,黑白组合之艺术实用在远古,而理论却构建在汉,潘天寿先生所说“黑白红相间远从彩陶始”可佐证。

D.汉人以阴阳五行解色彩之构成、变化、性质,奠定了我国绘画色彩美学的原理。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中国画在择色方面执守不变的思想渊源的单篇短札、长篇专著时见于杂志。

B.“大象无形”与“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精神是一致的,《老子》中用得最频繁的虚、无、静、默在语义与哲学精神上与“黑”“白”是相通的。

C.研究中国文人画择色特点的思想史很难做画外考察,因为画家在习画的过程中,并不将“读书”放在第一位,他们很少涉猎经史。

D.文人们称书画为“墨戏”。这戏,不只是世俗人间的悲欢离合,而且是精神的、理性的、“玄”的游戏。他们在其中委实“逍遥”之至。
3.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世的太极图,其阴阳鱼即以黑白为色,主要是因为在诸色中,处于两极的黑白最具玄理,最通玄学之门,为阴阳之色征。

B.关于书画的空白,不能只从西方美学来分析,还需要个哲理角度去分析,否则就不能解释本土艺术的美学精神。

C.中国画最终走入水墨的玄界,是民族文化思想的强大驭控力导致的。如果中国人有西方人那种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就不会出现千年一色的怪事。

D.对中国画的“黑白”问题,不仅要研究这种现象的产生,更要探究其思想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