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绞胎瓷始于我国唐代...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绞胎瓷始于我国唐代,是将仿犀皮漆器工艺特点运用到瓷器制作中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瓷种。绞胎瓷内外相通表里如一,代表了中国文人墨客的君子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上也因其这种特性深受士大夫阶层的喜爱。

①绞胎文化源于孟子那篇《君子本色,表里如一》

②从美学上绞胎瓷强调淡美素雅

③同时又以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诠释了“其色也啐然”的君子气概

④同时传达着对君子本色的尊敬和赞美

⑤力图表达“仁义礼智跟于心”的君子品味

⑥从技法上绞胎瓷着重表现瓷胎的表里如一

A①⑤②⑥④③    B②④①⑤⑥③     C⑥②⑤①③④     D①④⑥②⑤③

 

D 【解析】 试题分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由上文“表里如一”“君子情怀”可知,①《君子本色,表里如一》应为首选句;④“君子本色的尊敬和赞美”与①具有顺承关系,故紧随其后;故排除ABC。然后由关键词“从”“同时”等可知道答案为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了中文系学生不读著作、不读经典、远离纯文学,文学创作素养有待加强的现状,国内很多著名高校都做出了种种探索和努力。

B.澳门的今天,繁花似锦,游客如织,人们被眼前富有魅力的城市景观所吸引,从回归前的百业凋敝,到今天的物阜民丰,实现了华丽转身。

C昨夜外滩,一边是迎接新年的狂欢,一边是极度慌乱中的求救;危急关头,警方努力的救援、市民之间的互助都是悲剧寒夜中难能可贵的一丝丝温度。

D.2014年,河南作家依然出手不凡,但他们在沉甸甸的收获面前平静低调,中原大地赋予我们的作家内心一份坚实稳定的力量,让他们始终自省,不随波逐流。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私人记忆》的作者范强,继承中国笔记文学的传统,以独具情味的写作记录了自己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人和事,各色人物都在他笔下鲜活再现。

B.创新是科技人员的灵魂,中航工业直升机所一代代直升机人忠贞不渝,开发新技术,攻克技术难关,不断推动我国直升机技术水平向前发展。

C.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45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 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D.徐克导演异想天开,用好莱坞大片式的拍摄手法让影片《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更加现代化,更加符合当代观众对于战争题材的审美要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埃德加•斯诺

我于1913年入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

在师范学校读书的几年,我一共用了160元——连所有学费在内。在这个数目里面,一定有1/3是用在报纸上面的,因为经常订阅,书报费每月约需一元,此外我还时常向报摊购买书籍和杂志。父亲责备我说是浪费,他说这是在废纸上花钱。不过我已经养成了读报的习惯,而且从1911年到1927年,当我和中国最初的红军中坚分子爬上井冈山时,我从未停止阅读北平、上海和湖南的日报。

是夏,我决定到北京去。当时,许多湖南学生都计划到法国去工读。我帮助他们实现这种计划。不过,虽然我帮助他们实现这个计划,并且他们受新民学会的帮助,但我本人并没有到欧洲去。我认为我对于本国还未能充分了解,而且我以为中国可以更有益地花去我的时间……

我是向朋友借钱去北平的,所以一到就得找事。那时湖南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员杨昌济在北京大学做教授,我就去求他帮助我找事。他将我介绍给北大的图书馆长,这人就是李大钊。李大钊给我工作做,叫我做图书馆佐理员,薪俸每月8块大洋。

我的职位如此之低,以致人们都不屑和我来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登记来馆读报的人名.不过这般人大半都不把我放在眼里。这许多人名之中,我认为有几个新文化运动著名的领袖,是我十分敬仰的人。想和他们讨论关于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过他们都是极忙的人,没有时间来倾听一个南边口音的图书馆佐理员所讲的话。

但是,我并不因此而丧气,我仍然参加哲学研究会和新闻学研究会,想借此能听大学里的课程。不过当时我还彷徨,还在“找出路”。我读了几本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我和一个常来看我的北大学生时时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可能性。

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个人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炕上,连呼吸的地方都没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身旁的人。

1919年初,我到上海去,和准备赴法的学生一起。我又只有到天津的车票,也不知道怎样可以走下去。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天无绝人之路”,一位同学借了10元钱给我,使我能买票到浦口。旅途中,我在曲阜下车,访孔子墓。我去看了孔子和门徒濯足的溪水、圣人幼时所居的小村。我看见孔子所植的树。我又访问颜回的住处和孟子生地。在旅途中,我还登游过泰山。

不过,当我到达浦口时,钱用光了,而且车票也没有。没人有钱借给我,不知道怎样才可以离开这个地方。不过最倒霉的就是一个贼偷去了我仅有的一双鞋子!可是,我的运气非常好。在车站外面,我碰到了一个湖南的老友,他借给我足够买一双鞋子和到上海车票的钱。到了上海后,我知道有了大笔款子帮助学生留法,并且可以资助我回湖南。

回长沙以后,我就在政治上做更直接的活动了。自五四运动以来,我的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生政治活动上,我是湖南学生报纸《湘江评论》的编者,这个报纸对于湖南的学生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在长沙,我帮助成立文化书社,这是一个研究新文化和政治趋向的团体,这个社和新民学会都激烈反对当时的湖南都督张敬尧。新民学会更是厉害,领导了一次学生大罢课来反对张,要求将他撤换,同时派遣代表到北平和西南去,去煽动反对张敬尧。当时孙中山在西南活动,张为报复起见,就禁止《湘江评论》出版。

这件事过后,我代表新民学会到北平去,并在那里组织了一个反军阀的运动,新民学会将反张的斗争扩大而为普遍反军阀的运动了。在北平我做了一个新闻社的社长,来推动反军阀工作,在湖南,这个运动得到了相当的成功。张敬尧被谭延阉打倒,并在湖南成立了一个新政府。

1919年,我第二次到上海,在那里我又一度的碰到陈独秀。我和他第一次相见是在北京,当我在北大的时候,他给我的影响也许比那里任何人所给我的都大。那时我也见过胡适,访问他,要他援助湖南的学生斗争。在上海我和陈独秀讨论我们的计划,组织一个湖南建设协会。过后我回长沙,开始组织这个协会。我在那里得到一个教员的位置,同时继续我在新民学会里的活动,那时协会有回湖南“独立”的计划。

1920年冬,我将工人第一次政治地组织起来,并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苏联革命史的影响下,领导他们。我第二次到北平时,我读了许多关于苏联的事情,同时热烈地寻找当时中国所能见到的一点儿共产主义书籍。三本书特别深印在我的脑子里,并且建立了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它是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此后丝毫没有过动摇。这几本书是:<共产党宣言》,第一本以中文印的马克思主义书籍.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1920年夏,我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并且自此以后,我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摘编自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

相关链接:①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五年制的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后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他被编入第八班。湖南师范第一学校,创建于1903年,前身是湖南师范馆,最初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拭创办的城南书院,与朱熹讲学的岳麓书院比肩。学校的教育思想先进,聘请了一大批学识渊博的教师任教。与毛泽东几乎同时的一批进步青年有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和陈章甫等,当时的湖南第一师范堪称是“新青年”的摇篮。(摘编自<毛泽东传》)

②张敬尧1881~1933,当时的军阀,1918年3月率北洋军进入湖南,任督军:他驻湘期间,曾纵兵抢劫,滥发纸币,盗押矿产,强种鸦片,钳制舆论,勒索军饷和伪造选举等等。湖南人民当时即有“张毒不除,湖南无望”的呼吁。1920年,张在一片声讨声中逃离湖南。同年7月9日,毛泽东在给胡适的信中兴奋地说:“湘自张去,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摘编自“百度”)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师范学校读书的几年,毛泽东把大部分的学费都用在了购买书籍上,并因此养成了习惯,但他父亲并不理解他的这种做法,反而责备他是在废纸上花钱。

B.由于毛泽东对当时的中国还未能充分了解,所以,当湖南师范学校的许多学生计划到法国去工读的时候,毛泽东选择了留在中国。

C在北大做图书馆佐理员的那些日子,由于职位低,很多人都不把毛泽东放在跟里,但他并不丧气,仍然参加研究会和不断读书学习。

D.在生活困苦的时候,李大钊给了毛泽东一份工作;在思想彷徨的时候,陈独秀给了毛泽东一个方向,可以说李大钊和陈独秀都是影响毛泽东极大的人。

E.1920年,毛泽东将工人第一次政治地组织起来,并领导他们;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毛泽东最终成为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2)对毛泽东的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读书和学习活动有哪些?(6分)

(3)毛泽东在追求革命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请简要概括。(6分)

(4)在不断寻找人生方向的过程中,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仿佛一个小小的窗口,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

B.第一段中“他太累,走不动了”,以及“我”与老人的对话中插入的“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都说明我对老人是很了解的。

C.老人三次唠叨着:“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这是因为老人不忍心这些动物被抛弃、被扼杀。

D.文中“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他始终没有挪动,对家园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茫然是老人不想动身的直接原因。

E.“我”“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暗示了我对老人命运的担心:老人会赶不上车而留在战场。

(2)桥边的老人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我”与老人的问答有多处矛盾,请举两例说明为什么会产生“答非所问”的对话。(6分)

(4)小说的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楼昨夜叉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____,____。(李煜《虞美人》)

(2)黑云压城城欲摧,     。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3)绿云扰扰,           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官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