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正如博斯克的西班牙尝试放弃托雷斯,弃用戈麦斯的德国勒夫,穆里尼奥的切尔西一度也让许尔勒顶在锋线上,斯科拉里也可尝试全新的无锋踢法。
B.中韩政治家相信:只要彼此升起友好合作的风帆,坚持互利共赢的正确航向,中韩友好合作的巨轮必将乘风破浪,不断驶向和平与繁荣的光明彼岸。
C.6月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叛军已兵临城下,伊拉克局势正逐渐恶化为教派间的内战;然而在巴格达耗资达10亿美元新议会建筑依然在建设中。
D.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走在机场的彭于晏 ,哪怕身旁的美女助理不时浅笑搭话,彭于晏也只是稍作应答。
②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一个人 几十年,他就可把所学的那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
③巩俐坐下来看模特演绎各种款式的泳衣时, 。事后她接受访问,透露想设计泳衣,因为她本身很喜欢色彩,希望尝试一下。
A.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B.目不斜视 目不转睛 目不窥园
C.目不斜视 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D.目不转睛 目不窥园 目不斜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叶兆澂:“土山湾的最后传人”
李天纲
叶兆澂,1942年生于上海。数十年中,兆澂先生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纯画家,没有交际生活。在他住过的黄浦、虹口和泗泾的寓所中,就是独自作画,既无家庭生活,也无关系应酬。但是,叶兆澂保存着超常的生活热情,要么不说话,说话就是一触即发,势如破竹。交谈中,可以发现叶兆澂的内心远比庸常人等更细致,想象更丰富,理解更透彻,表述更大胆,一个艺术家需要的敏锐、热情、真诚和勇气,他绝不只是遮遮掩掩的七分、八分,而是丝丝入扣、淋漓酣畅的九分、十分。孤寂的个性,使得叶兆澂作品看上去和同代人的风格完全不同。一大群艺术家聚在一起探讨个性,弄出来一堆雷同的作品;一位艺术家孤寂地生活,并不标榜,每一幅作品却都充满了鲜明的特征。叶兆澂的画,很难归在当代中国美术的一个派别中。央美、国美、川美、南艺、鲁艺、解艺,还有上海的油雕院,都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他在当今的艺术体制之外。叶兆澂一直表示他不想有任何标签,如果一定要有标签,我想他是愿意接受“土山湾画家”称号的,尽管今天的中国画坛,并未把“土山湾”收编在册。
叶兆澂是天主教徒。但是,用宗教般的热诚来创作,和他在哪一个教会关系不大。他说:信仰天主,或者释迦牟尼、玉皇大帝,或者老天爷都可以。问题是要真信,真信就有热情。他说:老天爷并不眷顾我,不给我家庭子女,不给我财富荣誉。但是,他仍然是公平的,关了一扇门,又开了一扇窗,他让我在画图上面有才能,有成就。2010年,是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去世四百周年,叶兆澂有作品《播道华夏之先驱》,真的令人喜欢。他笔下的利玛窦,全不是一个伟岸教士在训育开导的样子。侧身的神父,微曲的项背,低垂的下颚,闭合的眼帘,就像是一个筚路蓝缕,筋疲力尽,走到天堂之前的老者。这幅作品,符合现代人对宗教的理解,亲切、平常,贴近人性,虽不神秘,却在内心注满了力量。
因为是“土山湾”的传承人,叶兆澂先生心目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殿堂——梵蒂冈。上海的西洋画家都是把巴黎卢浮宫,或者蒙马特高地看作心目中的艺术殿堂。然而,世人只记得巴黎是十九、二十世纪的艺术之都,却忘记了十四、十五、十六、十七世纪的梵蒂冈才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渊源之地。据说历代教宗有三个“不知道”:一不知道教会有多少房地产;二不知道耶稣会士在想什么;三就是不知道圣伯多禄大教堂地库中有多少珍宝——梵蒂冈的艺术品,超过卢浮宫不止百倍。叶兆澂在土山湾随余相公学艺,学的就是罗马。这几年筹建“土山湾博物馆”,经过调查研究,搞清楚当年的土山湾热衷的是“文艺复兴”艺术,雕塑课学米开朗基罗,油画课学拉斐尔,水彩画学维涅尔,前三者都是罗马派,只有后者属于巴黎。
1985年,叶兆澂获得欧洲汉高基金会的支持,在德国数个城市,还有巴黎举办巡回画展。在欧洲,他不卖画,不交际,不定居,只在自己的画作前徘徊,听听观众的评语,便喜不自禁。2000年,叶兆澂意犹未尽,又是孤身一人,带着作品,独闯罗马。他说:中国人学习西洋艺术,得到了欧洲艺术殿堂的承认,这个最重要。
欧洲艺术界赞美叶兆澂,除了他“土山湾”招牌式的扎实功底之外,更多的是作品风格中的中华文化底蕴。无论是早年淡雅、深邃画风的《枫桥寒趣》、《富春山水》、《云雾黄山》、《淡妆仕女》,还是近年来热烈、抽象画风的《氤氲秋色》、《秦汉马车》、《长城秋色》,都是有着强烈“中国风”的作品。这些作品,不是靠着临摹、素描和写生就能创作的,画面中有一股心灵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简庆福先生在《兆澂画集序》中说:“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会把自己的心弦、情感以至于生命融入作品中,流贯其间,而绝对不会因为一时名利的驱动而能产生创作的灵感。这在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
(节选自2013年6月3日《文汇报》)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叶兆澂对生活始终保持超常的热情,甚而并不觉得个人情感生活的孤寂。
B.叶兆澂一般慎言,但一旦说起来,就会文思如泉,滔滔不绝,而甚引人。
C.比起其他画家,叶兆澂理解力想象力很有超常的表现,且内心敏锐细致。
D.叶兆澂的画风与众不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追寻的艺术殿堂与众不同。
E.叶兆澂取得巨大的成就,不单是靠技巧和功底,更靠心灵情感乃至生命。
(2)为何说“叶兆澂先生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纯画家”?请简要分析。(6分)
(3)作者说叶兆澂“愿意接受‘土山湾画家’称号”,其中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简庆福先生是怎样评价叶兆澂的?对其评价,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 。
(2)《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 ,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11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5分)
2.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慕容垂妻段氏,字元妃,伪右光禄大夫仪之女也。少而婉慧,有志操,常谓妹季妃曰:“我终不作凡人妻。”季妃亦曰:“妹亦不为庸夫妇。”邻人闻而笑之。垂之称燕王,纳元妃为继室,遂有殊宠。伪范阳王德亦娉季妃焉。姊妹俱为垂、德之妻,卒如其志。垂既僭位,拜为皇后。
垂立其子宝为太子也,元妃谓垂曰:“太子姿质雍容,柔而不断,承平则为仁明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陛下托之以大业,妾未见克昌之美。辽西、高阳二王,陛下儿之贤者,宜择一以树之。赵王麟奸诈负气,常有轻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讳,必有难作。此陛下之家事,宜深图之。”垂不纳。宝及麟闻之,深以为恨。其后元妃又言之,垂曰:“汝欲使我为晋献公①乎?”元妃泣而退,告季妃曰:“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垂死,宝嗣伪位,遣麟逼元妃曰:“后常谓主上不能嗣守大统,今竟何如?宜早自裁,以全段氏。”元妃怒曰:“汝兄弟尚逼杀母,安能保守社稷!吾岂惜死,念国灭不久耳。”遂自杀。宝议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下咸以为然。伪中书令眭邃大言于朝曰:“子无废母之义,汉之安思阎后②亲废顺帝,犹配飨安皇,先后言虚实尚未可知,宜依阎后故事。”宝从之。其后麟果作乱,宝亦被杀,德复僭称尊号,终如元妃之言。
(《晋书·慕容垂妻段氏》)
【注释】①晋献公:春秋时晋国固君,因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死、逼逃了几个年长的儿子,导致晋国多年内乱。②安思阎后:东汉安帝的皇后,安思是其谥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纳元妃为继室,遂有殊宠 殊:特别。 B.垂既僭位,拜为皇后 僭:超越本分。
C.妾未见克昌之美 克:克制。 D.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祚:福运。
2.对文中加重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B.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C.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杜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D.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妃、季妃聪慧而有志向。姐妹二人立志不嫁凡夫俗子,遭到邻居的嘲笑,最终二人分别嫁给了幕容垂和慕容德,实现了各自的愿望。
B.元妃为保守社稷敢于进言。慕容垂册立太子一事,元妃持不同观点,她分析了几位皇子的特点,希望慕容垂能够改立太子,结果遭拒。
C.元妃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慕容垂引用晋献公与骊戎之女的典故意在警告元妃不要干预立太子的事,元妃很伤心,转而恳求妹妹挽救燕国。
D.元妃死后得以被按礼发丧。慕容宝即位后,元妃被逼自尽,死后幸得伪中书令眭邃以汉代阎皇后的事进言,慕容宝才遵循旧例安排发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王麟奸诈负气,常有轻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讳,必有难作。
(2)宝议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下咸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