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关雎》的主旨 《关雎》,这思之慕之的吟唱,是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关雎》的主旨 

《关雎》,这思之慕之的吟唱,是三千年前歌咏爱情的诗句。在今天,不仅被我们用来比拟美好的爱情,在古代更是倍受青睐。然而,在《诗经》流传的过程中,随着《诗经》经学地位的逐步确立,《关雎》之义也被历史学者多样诠释。 

汉人的解读确定了《关雎》诠释的范围与方向,同时也给《关雎》主旨笼盖上了永远挥之不去的经学迷雾。《孔子诗论》中,把《关雎》的主旨与儒家的“礼”的思想紧密相连,《关雎》就被戴上了高耸的礼乐之帽。《毛诗大序》也评价《关雎》紧扣《风》的主旨,着重指出此篇主旨是赞美后妃的功德。

在诗歌繁荣的唐代,在戏剧繁荣的元代,文人也难以逃脱《关雎》礼仪教化的窠臼。宋代朱熹,深得《诗经》之义,他指出:“《关雎》,后妃之德也,孔子之叙书也,举其所为作书之故,其赞易也,发其可以推易之端,未尝详言之也。”朱熹对《诗经》的解读已经突破了经学思想,但对《关雎》之义的解释依旧在儒家礼教思想之内。

近现代学者阐释《关雎》之义,也无不受前人的影响,大多株守前说,虽然有了新见,但也是局限在阶级学说之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无非是由诗中“君子”“淑女”指称而来,也与最初汉人解诗的指向相关。他们的弊端是把诗列入至高的礼的范围之内,完全忽视了诗的情感性。

《关雎》脱身经学束缚,回归文学本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直接原因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促使诗学研究转换视角,还有“古史辨”派学者对于《诗经》的探讨,以及鲁迅、胡适、闻一多等学者的研究。《诗经》在这一时期学者的眼中,就是中国文学的开始,《关雎》由此进入了文学的视野。 

吟诵《关雎》,我们更能感受那绿水青洲之上,有鸟声和鸣,有青春绽放的飞扬之美,有心旌摇曳的追慕之情。《关雎》的主旨其实就在字里行间已经展露。“关关”之声,是雎鸠鸟相和之声,由雌雄雎鸠相和,引起男子思慕淑女的联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中国人拉开审美的诗意爱情世界。君子是孔子提出的最美好的概念,那就是德行好的人。君子好的配偶必须是贤良淑惠的,这与阶级地位无关。男女的情思没有等级之分,于是这句话就成为现在形容男女追慕之情的概括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显而易见,这是写君子思念淑女而不可得的苦闷之情,生动地表现了爱情追寻中的忐忑与期待。此时,诗所营造的审美空间,与主人公一起陷入追寻爱的甜蜜与期待中。君子与淑女相配,这是在强调一种品行、德行,甚至是人应该遵守的自然之性。这是与后妃、贵族等级地位无关的。 

由此可见,《关雎》之义就是描述男女由恋爱到结婚这样的美好过程,而这男女就是普通的男女,只不过是诗人寄予了很高的道德期待。如果仅仅把《关雎》理解为一个描述后妃进行祭祀的诗篇,又早已经随着礼崩乐坏而失去功用,那它也就不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张力。《关雎》就是这样一种生命感情的炽烈表现,它强调生命的和谐,体现了先民的重要观念,深刻地蕴含着生殖崇拜文化心理,婚恋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原本一首朴素之诗,原本一首可在原野上唱和的情诗,被烙上了时代的印痕,失去原本的风情。但是它经过时间的洗刷,经历光阴的流变,已经褪去了层层包裹,尽显着灵动的深情、温婉含蓄、矜持深雅的爱情内涵。
1.下列说法中,是从“文学视野”解说《关雎》的一项是   

A.文人对《诗经》的解说深受汉代的影响,说明文学的鉴赏是有历史承继性的。

B.《毛诗大序》认为《关雎》的主旨与《风》一致,可以表现出人们对礼的追求。

C.朱熹承传孔子的理念,对《关雎》的解释突破了经学范围,开拓了全新的天地。

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既表现出男女相悦之情,同时也对人们品行的追求。
2.下列说法,不属于作者否定《关雎》“礼教主题”时使用的证据的一项是(  

A.近现代学者阐释《关雎》之义,也无不受前人的影响,大多株守前说,虽然有了新见,但也是局限在阶级学说之内。

B.吟诵《关雎》,我们更能感受那绿水青洲之上,有鸟声和鸣,有青春绽放的飞扬之美,有心旌摇曳的追慕之情。《关雎》的主旨其实就在字里行间已经展露。

C.君子与淑女相配,这是在强调一种品行、德行,甚至是人应该遵守的自然之性。这是与后妃、贵族等级地位无关的。

D.《关雎》之义就是描述男女由恋爱到结婚这样的美好过程,而这男女就是普通的男女,只不过是诗人寄予了很高的道德期待。
3.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作为《诗经》中的名篇,《关雎》自古至今都广为流传,在对《关雎》之义的多样解释中,汉代的影响最为深远。

B.唐宋两代的学者对《关雎》认识都遵循古人的经学意义解说,在礼教的思想中解释其义,突出了礼仪教化的功能。

C.近代学者虽然发展了《关雎》之义,有了“阶级学说”的新拓展,但忽略诗的情感因素却是他们无可回避的缺陷。

D.诗歌的本义,不会随着时间的洗礼而改变,文学的作品,还是应该回归文学的范畴内进行解说,还原文学作品的本义。

 

1.D 2.A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A.不是解说《关雎》,而是对文学鉴赏的方法进行说明;B.《毛诗大序》的解说是从礼学的角度进行的;C.朱熹虽然突破了经学解读,但依然是在礼教的思想范围内。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是选择不属于作者否定《关雎》“礼教主题”时使用的证据,逐项分析、判断。A项阐述近代学者观点,不属于作者的论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B项,“在礼教的思想中解释其义,突出了礼仪教化的功能。”属于以偏概全,根据原文朱熹对《关雎》的解释已经突破了经学意义。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普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乌克兰倒向欧洲,而力争将它拉入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欧亚联盟”范畴。

B.集体自卫权是指,在与本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受其他国家武力攻击时,无论自身是否受到攻击,都有使用武力进行干预和阻止。

C.事实上法国邮政业这几年的业绩一直不容乐观,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所接收的邮件数量越来越少,要长远发展势必需要作出重要的战略转型。

D.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同日也表示,互联网金融可以扩大对小微企业的供给,加强老百姓投资渠道,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曾经被我们敬仰的源自西方的市场诚信原则和对消费者的善意,来到中国何以就突然变脸了呢?

B.金砖国家要坚定地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即使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

C.“桃李罗堂前,榆柳荫后檐”,张老师退休后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一改往日工作的忙碌,好不惬意啊!

D.《澳门风云2》虽然有周润发、张家辉、刘嘉玲等大咖加入,但一开始不大被人看好,许多人都认为港式喜剧片已经江河日下,没有市场。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历史的眼光       世界大势,以战略家的智慧       未来,以互利共赢的精神致力于发展,以务实开放的态度     区域合作,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谱写出本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的新篇章。

A.运筹   展望    促进            B.观察   把握   推动

C.分析   赢得    加强            D.洞察   谋划   推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特别是纽伦堡审判披露许多纳粹罪行的细节,让蒙在鼓里的德国人民幡然醒悟,自觉地进行深刻反省和忏悔,呼唤道德的重生。

B.各地多有自然灾害发生,粮食收,百姓生活异常困苦,可达官贵人仍是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百姓怨声载道。

C.一个又一个脚印,一段又一段精彩,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故事一定会越来越生动,中国梦和世界梦交织的奏曲也必将越唱越响亮!

D.很多有名的书画文物鉴定家,十分自信一言九鼎,不容若别人有异见,必奋起反驳斥责之或讥别人不懂装懂,或嘲别人哗众取宠。

 

查看答案

下列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长春”,便成为有记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A(pì)邪   B.shǎng   C嘉节háo)长春     D记zǎi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