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请对这首诗的三、四句进行赏析。(4分)

(2)作者说“送君不觉有离伤”,请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解。(4分)

 

(1)青山相伴,风雨同行,明月相照,诗人用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与友人分别后的图画,意象清新明丽,意境深远悠长。(2分)寓情于景,绵绵情意蕴藏于青山明月之中,抒发了虽人分两地,但情同一心,不感觉是两乡的深情厚谊。(2分) (2)表面上看,两地流水相通,风雨相连,明月共睹,形同比邻,虽处异地而感情相通,所以不觉有离伤(2分);从深层看,作者用乐观开朗而又深情婉转的语言,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作者对友人的的宽慰之辞,更添一份洒脱乐观之情。(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诗中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这是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这里,诗人再申述其意,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立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不也就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吗?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所以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这首诗起句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所以第二句便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根据诗句内容看,虽处异地而感情相通,所以不觉有离伤;但作者用乐观开朗而又深情婉转的语言,更添一份洒脱乐观之情。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楚。寡人耻之,愿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见齐宣王。王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有之。”曰:“若是其大乎?”答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答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乃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①梁惠王,即魏惠王,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②梃,木棒。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下交利而国危矣               征:争夺

B.彼陷其民                       溺:陷于困境

C.刑罚                           省:减去  

D.在其为民父母也                 恶:厌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士庶人曰‘何利吾身             十五城请易璧

B.未有仁遗其亲者也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南辱                         冰,水为之,而寒

D.长子死                         积土成山,风雨兴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孟子“仁政思想”的一组是(  

①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②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③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④省刑罚,薄税敛          ⑤仁者无敌           ⑥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

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D.文王方圆七十里的狩猎场,老百姓觉得小;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百姓却认为大。孟子将两者对比,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来自文段,(3)句来自《先秦诸子选读》课文,10分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3分)

(2)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3分)

(3)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设正路而不由,哀哉!(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关雎》的主旨 

《关雎》,这思之慕之的吟唱,是三千年前歌咏爱情的诗句。在今天,不仅被我们用来比拟美好的爱情,在古代更是倍受青睐。然而,在《诗经》流传的过程中,随着《诗经》经学地位的逐步确立,《关雎》之义也被历史学者多样诠释。 

汉人的解读确定了《关雎》诠释的范围与方向,同时也给《关雎》主旨笼盖上了永远挥之不去的经学迷雾。《孔子诗论》中,把《关雎》的主旨与儒家的“礼”的思想紧密相连,《关雎》就被戴上了高耸的礼乐之帽。《毛诗大序》也评价《关雎》紧扣《风》的主旨,着重指出此篇主旨是赞美后妃的功德。

在诗歌繁荣的唐代,在戏剧繁荣的元代,文人也难以逃脱《关雎》礼仪教化的窠臼。宋代朱熹,深得《诗经》之义,他指出:“《关雎》,后妃之德也,孔子之叙书也,举其所为作书之故,其赞易也,发其可以推易之端,未尝详言之也。”朱熹对《诗经》的解读已经突破了经学思想,但对《关雎》之义的解释依旧在儒家礼教思想之内。

近现代学者阐释《关雎》之义,也无不受前人的影响,大多株守前说,虽然有了新见,但也是局限在阶级学说之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无非是由诗中“君子”“淑女”指称而来,也与最初汉人解诗的指向相关。他们的弊端是把诗列入至高的礼的范围之内,完全忽视了诗的情感性。

《关雎》脱身经学束缚,回归文学本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直接原因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促使诗学研究转换视角,还有“古史辨”派学者对于《诗经》的探讨,以及鲁迅、胡适、闻一多等学者的研究。《诗经》在这一时期学者的眼中,就是中国文学的开始,《关雎》由此进入了文学的视野。 

吟诵《关雎》,我们更能感受那绿水青洲之上,有鸟声和鸣,有青春绽放的飞扬之美,有心旌摇曳的追慕之情。《关雎》的主旨其实就在字里行间已经展露。“关关”之声,是雎鸠鸟相和之声,由雌雄雎鸠相和,引起男子思慕淑女的联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中国人拉开审美的诗意爱情世界。君子是孔子提出的最美好的概念,那就是德行好的人。君子好的配偶必须是贤良淑惠的,这与阶级地位无关。男女的情思没有等级之分,于是这句话就成为现在形容男女追慕之情的概括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显而易见,这是写君子思念淑女而不可得的苦闷之情,生动地表现了爱情追寻中的忐忑与期待。此时,诗所营造的审美空间,与主人公一起陷入追寻爱的甜蜜与期待中。君子与淑女相配,这是在强调一种品行、德行,甚至是人应该遵守的自然之性。这是与后妃、贵族等级地位无关的。 

由此可见,《关雎》之义就是描述男女由恋爱到结婚这样的美好过程,而这男女就是普通的男女,只不过是诗人寄予了很高的道德期待。如果仅仅把《关雎》理解为一个描述后妃进行祭祀的诗篇,又早已经随着礼崩乐坏而失去功用,那它也就不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张力。《关雎》就是这样一种生命感情的炽烈表现,它强调生命的和谐,体现了先民的重要观念,深刻地蕴含着生殖崇拜文化心理,婚恋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原本一首朴素之诗,原本一首可在原野上唱和的情诗,被烙上了时代的印痕,失去原本的风情。但是它经过时间的洗刷,经历光阴的流变,已经褪去了层层包裹,尽显着灵动的深情、温婉含蓄、矜持深雅的爱情内涵。
1.下列说法中,是从“文学视野”解说《关雎》的一项是   

A.文人对《诗经》的解说深受汉代的影响,说明文学的鉴赏是有历史承继性的。

B.《毛诗大序》认为《关雎》的主旨与《风》一致,可以表现出人们对礼的追求。

C.朱熹承传孔子的理念,对《关雎》的解释突破了经学范围,开拓了全新的天地。

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既表现出男女相悦之情,同时也对人们品行的追求。
2.下列说法,不属于作者否定《关雎》“礼教主题”时使用的证据的一项是(  

A.近现代学者阐释《关雎》之义,也无不受前人的影响,大多株守前说,虽然有了新见,但也是局限在阶级学说之内。

B.吟诵《关雎》,我们更能感受那绿水青洲之上,有鸟声和鸣,有青春绽放的飞扬之美,有心旌摇曳的追慕之情。《关雎》的主旨其实就在字里行间已经展露。

C.君子与淑女相配,这是在强调一种品行、德行,甚至是人应该遵守的自然之性。这是与后妃、贵族等级地位无关的。

D.《关雎》之义就是描述男女由恋爱到结婚这样的美好过程,而这男女就是普通的男女,只不过是诗人寄予了很高的道德期待。
3.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作为《诗经》中的名篇,《关雎》自古至今都广为流传,在对《关雎》之义的多样解释中,汉代的影响最为深远。

B.唐宋两代的学者对《关雎》认识都遵循古人的经学意义解说,在礼教的思想中解释其义,突出了礼仪教化的功能。

C.近代学者虽然发展了《关雎》之义,有了“阶级学说”的新拓展,但忽略诗的情感因素却是他们无可回避的缺陷。

D.诗歌的本义,不会随着时间的洗礼而改变,文学的作品,还是应该回归文学的范畴内进行解说,还原文学作品的本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普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乌克兰倒向欧洲,而力争将它拉入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欧亚联盟”范畴。

B.集体自卫权是指,在与本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受其他国家武力攻击时,无论自身是否受到攻击,都有使用武力进行干预和阻止。

C.事实上法国邮政业这几年的业绩一直不容乐观,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所接收的邮件数量越来越少,要长远发展势必需要作出重要的战略转型。

D.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同日也表示,互联网金融可以扩大对小微企业的供给,加强老百姓投资渠道,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曾经被我们敬仰的源自西方的市场诚信原则和对消费者的善意,来到中国何以就突然变脸了呢?

B.金砖国家要坚定地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即使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

C.“桃李罗堂前,榆柳荫后檐”,张老师退休后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一改往日工作的忙碌,好不惬意啊!

D.《澳门风云2》虽然有周润发、张家辉、刘嘉玲等大咖加入,但一开始不大被人看好,许多人都认为港式喜剧片已经江河日下,没有市场。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历史的眼光       世界大势,以战略家的智慧       未来,以互利共赢的精神致力于发展,以务实开放的态度     区域合作,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谱写出本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的新篇章。

A.运筹   展望    促进            B.观察   把握   推动

C.分析   赢得    加强            D.洞察   谋划   推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