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郑人有...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每两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此题可根据文言虚词及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而”“之”“已”“乃”“曰”。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参考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时候,却忘了拿尺码。已经拿到鞋子了,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于没有买到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完成4-10小题)

芋老人传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使,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帏,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也!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人入坐                延:邀请

B.一器,再进              尽:吃完

C.厚而遣之                资:给予

D.怪老人虽知书            特:特别
2.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了“时位移人”的一项是    )3分

①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 

②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③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④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⑤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⑥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 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3分

A.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

B.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恩图报,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

C.文章由相国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评了富而弃其妇,贵而绝其交,为吏而背其所学等社会现象。

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道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 也。(4分)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3分)

(3)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也说“抗日神剧”

董阳

“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段时间以来,如此种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近来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抗日”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然而编创者又是极其“理性”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一个都不少,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民族大义”的包裹下,“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

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替代性满足”,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这两个“死对头”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既疏泄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但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接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暴力的对象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还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庶几近之。
1.下列对“抗日神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日神剧”之所以称为“神剧”,在于它们过度渲染和夸大了我抗日志士们的神勇与盖世神功,雷人桥段层出不穷。

B.“抗日神剧”用“笑谈”的方式,虽然诠释的是血肉之躯筑就的抗战精神和“民族大义”,但由于流于空洞化和游戏化,往往教育意义不大。

C“抗日神剧”实际上是以抗日故事为包装的武侠剧、偶像剧,充斥着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元素,表现出类型化特点。

D.“抗日神剧”为商业算计而植入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等内容,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功能,也放弃了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抛开过于精明的商业算计,突破观念简单化的状况,抛弃编造离谱的做法,真正将“民族大义”至于正确的位置。

B.那段抗战历史带给我们中国人切肤之痛,且距今不远,在文艺作品中用非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讲述是不太合适的。

C.认识抗战历史要看到侵略者的恶和近代以来我国的落后导致我们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是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有的基本理性。

D.尽管“抗日神剧”慷先驱之慨的做法不可取,但是,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故事不离谱,也有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的介入,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就不存在内在共通性。

B.人的本能欲求可以通过电视剧中的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来实现“替代性满足”,但要实现人的心智平衡,还需要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的介入。

C.电视剧可以不承担教育责任,但绝对不能罔顾公共理性,赤裸裸的宣扬人性中某些本能欲求。

D.如果文艺作品过分强化人们对暴力的依赖,那么暴力对象是谁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渲染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作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信奉实用主义,一片山林可以变为山间别墅;一处古迹可以成为新的旅游景点;一只珍禽可以成为一盘山珍;甚至一条隐私也可以成为娱乐头条…似乎一切都意味着财富、价值和利益。

而有人则不同,他们觉得一片山林就是一片山林,常常让人在那里休憩;古迹就是古迹,它的存在只是让自己浮想联翩;珍禽就是真琴,隐私就是隐私,不能侵犯…一切以自然规律、文明的法则去面对,同时让自己内心充盈必要的浪漫情怀。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2)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4)_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5)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

(6)玉勒雕鞍游冶处,____________

(7)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执手相看泪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