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 (1)在《湘夫人》中因情造景、比兴...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

(1)在《湘夫人》中因情造景、比兴象征,表现湘君等不到湘夫人时的尴尬处境的两句是          

(3)在《蜀相》中,写出了诸葛丞相事业始与终全过程的诗句是                  

(4)鲍照在《拟行路难》中“                 ”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5)《登岳阳楼》中最能突出诗人杜甫“忧国伤己”的两句诗是:               

 

(1)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2)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3)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4)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萃、罾、频、踯躅、洲、渡。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览照[1]

北宋苏舜钦

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

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

不称好文亲翰墨,自嗟多病足风情。

一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2]岂见明!

【注释】

[1]览照:以镜自照。苏舜钦在政治上属于以范仲淹为首的革新集团,范仲淹被贬官以后,苏舜钦也被革职为平民

[2]顽铜:不成材之铜,谓铜镜。
1.本诗是诗人的一幅自画像,诗中刻画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同郡刘焯                          造:培养

B.非匹夫,君德亦然                    特:只是

C.加散骑常侍,为子                    爵:封爵

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                 致仕:辞官回家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是(3分)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颖达八岁就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

C.孔颖达奉皇太子命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过失,下诏褒扬他,并拜他为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5分)

(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佛学与经营之道

中国化的佛教,其理论导向,与其说是出世主义的,毋宁说是入世主义的。准确一点说,中国佛教主张以出世的心态入世。这意味着,成佛的过程比成佛的结果更为重要。对于经营者来说,中国佛教理论也是一种思想资源,从中悟出经营之道。

一、树立“一即一切、惜缘和睦”的团队意识。华严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理论,不是照着印度佛教讲的,而是中国僧人的创作性诠释。华严宗强调世界的整体性,把这种观念引申到国家方面,便是强调国家的整体性;引申到企业或公司方面,便是强调团队的整体性。这一理论,有助于员工树立“惜缘”的团队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看成企业或公司的成员。经营者在团队中,不妨提倡这样的观念:借用佛教的说法,大家在一个团队里工作,那是一种“缘分”。每个人都应当珍惜这种“缘分”,同呼吸,共命运;万不可尔虞我诈、闹不团结。经营者应当选择“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经营理念,把管理的重心落在人的精神世界上,促使团队内部关系融洽,减少内耗;力图统筹兼顾,避免偏颇和极端。

二、养成“大彻大悟、法尔随缘”的淡定心态。禅宗从“平常心是道”的学理出发,倡导“随缘”理念,对经营者也有所启迪。有人向景岑招贤禅师请教如何是平常心,他的回答十分“平常”:“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黄龙无门慧开禅师比景岑招贤讲得更为透彻,指出所谓“平常心”就是心头无事,无所执着。他作一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个经营者养成“大彻大悟、法尔随缘”的淡定心态很有必要。搞经营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一个经营者要用一颗平常心坦然看待成功与失败。生意成功了,取决于“缘”;生意失败了,也取决于“缘”。成功了,不必欣喜若狂;失败了,也不必灰心丧气:一切随缘吧,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何必自寻烦恼呢?用一颗平常心消解烦恼,消解紧张情绪和精神压力,能让一个经营者更加镇定,更加沉稳,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能让一个经营者在忙碌的经营实践中真正体味到自在洒脱的人生境界。

三、练就“自悟自得、别出心裁”的创新思维。禅宗的实际创宗人慧能在《坛经·付嘱品》中说:“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既然佛性在心中,那么,修行者成佛的路径,就不能选择外求,只能选择自悟了。对于经营者来说,经营之道有如“佛性”,也不能外求,只能自悟。经营者悟出经营之道,同佛教徒悟出佛性,有相似之处,都需要运用“自悟自得、别出心裁”的创新思维。

禅宗看重领悟,而领悟具有创新性,不能简单模仿。禅宗编了一段“一指禅”公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俱胝禅师的寺院中有一位童子,发现有人向师父请教何谓佛性的问题时,师父不说话,总是向提问者竖起一根手指。有一次师父不在寺院,别人向童子提出同样问题,他也学师父的样子,竖起一根手指。俱胝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袖里暗暗藏了一把刀,问童子:“如何是佛法?”童子遂竖起一指。俱胝突然抽刀削掉他竖起的指头。童子痛得大叫一声,往门外逃走。俱胝唤回童子,又追问:“如何是佛法?”童子下意识地举起已不存在的手指,顿时悟得“第一义”只能自己领会,不能简单模仿。

对于经营者来说,经营之道也属于“第一义”,同样不可以言说,不可以模仿,只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用心去体会、去领悟。领悟了经营之道的人,绝不优柔寡断。他要摸索到一条适用自己的发展道路,大胆地走自己的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并不必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怎么想。他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但大主意总得自己拿。经营之道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如何选对好猫,要靠经营者的悟性。

(《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2日  作者  宋志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1.下面对中国佛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求“自悟自得、别出心裁”,看重领悟,而领悟具有创新性,不能简单模仿。

B追求“大彻大悟、法尔随缘”的淡定心态,提出“平常心是道”的学理。

C其理论导向是入世主义的,认为成佛的过程比成佛的结果更重要。

D“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理论,是中国僧人的创作性诠释强调世界的整体性。
2.下面理解与分析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佛性在心中,修行者成佛的路径,就不能选择外求,只能选择自悟。经营者悟出经营之道,同佛教徒悟出佛性完全一样,都需要运用“自悟自得、别出心裁”的创新思维。

B一个经营者养成“大彻大悟、法尔随缘”的淡定心态,能让经营者在忙碌的经营实践中真正体味到自在洒脱的人生境界。

C“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理论,有助于员工树立“随缘”的团队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看成企业或公司的成员。

D经营者应当养成“大彻大悟、法尔随缘”的经营理念,把管理的重心落在人的精神世界上,促使团队内部关系融洽,减少内耗。
3.下面依据原文进行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禅宗“一指禅”公案,说明禅宗看重“自悟自得、别出心裁”的创新思维。

B经营之道的“第一义”,对于经营者来说,要求他要摸索到一条适用自己的发展道路,大胆地走自己的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并不必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怎么想。

C一个经营者要用一颗平常心坦然看待成功与失败。成功了,取决于“缘”;失败了,也取决于“缘”。成功与失败都不是个人所能左右的,“缘分”早有安排。

D景岑招贤禅师的“热即取凉,寒即向火”与黄龙无门慧开禅师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都主张“平常心是道”的禅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严歌苓说:“我羡慕王安忆,因为上海对于她,是永远的城,她有她的上海;莫言有他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有他的商州。而我永远在异乡。”

但是正是异乡人的经历让严歌苓拥有了超乎寻常的洞悉力,让她总能从很多人熟视无睹的生活中发现题材,并演绎成一个个精彩故事。严歌苓曾表示,她成不了别人,她只能成为严歌苓。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23.概括此部分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作用。(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