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旧的势力和利益集团当然还在__...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旧的势力和利益集团当然还在___________,法治化中国的努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高兴的是,一些积弊沉疴慢慢正在从体制中剥离。

②今年NBA总决赛“小牛”队对“热火”队,那定是___________,精彩纷呈。

③楚国幅员辽阔,齐国国富民强,现在两国交恶,正是___________,我们恰好趁此时机,以逸待劳。

A.两虎相斗  龙争虎斗  困兽犹斗             B.龙争虎斗  两虎相斗  困兽犹斗

C.困兽犹斗  龙争虎斗  两虎相斗             D.两虎相斗  困兽犹斗  龙争虎斗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应看与修饰对象合不合、与语境合不合、适用对象当不当。困兽犹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挣扎、搏斗。比喻陷于绝境仍要拼命要顽抗,多为贬义词。龙争虎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两虎相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第一句中说的是“旧的势力和利益集团当然还在”“法治化中国的努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使用“困兽犹斗”。第二句中,前面说“今年NBA总决赛‘小牛’队对‘热火’队”结果是“精彩纷呈”,应使用“龙争虎斗”。第三句前面说“楚国幅员辽阔,齐国国富民强,现在两国交恶,正是……”,可见此处应使用“两虎相斗”。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茅以升:造桥炸桥总关情

1896年,茅以升出生在江苏镇江一个经商世家。

1906年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文德桥年久失修,再加上上去的人太多,突然坍塌,砸死、淹死不少人。茅以升暗暗下决心,一定要造出结实牢固的桥。从那以后,只要看到桥,茅以升都会认认真真地观察。关于桥的文章和段落,他都抄在本子上。时间一长,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

少年时代的茅以升,除了喜爱自然科学外,还爱好古典文学。他对《水浒传》和武侠小说很感兴趣,常常达到如痴如醉的境地。坚实的古文底子使他日后受益匪浅。

1911年,15岁的茅以升升入唐山路矿学堂攻读土木工程系。第二年,他听了孙先生在唐山路矿学堂的演讲,更加坚定了自己“工程建国”的信念。他学习更加刻苦,每次考试,都名列第一。五年内,各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这在唐山路矿学堂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之后,茅以升被官费保送到美国留学。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茅以升极其优异的成绩让学校的教授大为震惊。以至于在毕业典礼上,康奈尔大学的校长宣布,唐山路矿学堂的学生从今以后全部免试入学。

1920年初,茅以升登上远洋轮船,毅然返回自己的祖国。1933年,钱塘江必须要架设一座大桥。在浙江省的邀请下,茅以升担任了钱塘江桥工程负责人,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钱塘江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架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其一是打桩。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个桥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桩。沙层又厚又硬,打轻了下不去,打重了断桩。茅以升从浇花壶水把土冲出小洞中受到启发,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使原来一昼夜只打1根桩,提高到可以打30根桩,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其二是水流湍急,难以施工。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再在沉箱上筑桥墩。放置沉箱很不容易,沉箱一会儿被江水冲向下游,一会儿被潮水顶到上游。后来把3吨重的铁锚改为10吨重,沉箱问题才得以解决。

当时淞沪抗战正在吃紧,日军飞机经常来轰炸,一次茅以升正在6号桥墩的沉箱里和几个工程师及监工员商量问题,突然一片漆黑,原来工地关闭了所有的电灯。此时江中的桥墩还有一座没有建好,桥墩上的两孔钢梁还没安装。此后40多天里,在茅以升的带领下,建桥的工人们冒着敌人炸弹爆炸的尘烟,夜以继日地加速赶工。1937年9月26日,第一列火车像巨龙般驶过钱塘江大桥,极大地方便了抗日军用物资的运输。

1937年11月,南京派人传达了政府的指示,要求炸毁钱塘江桥,因为如果杭州不保,钱塘江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了。好不容易建成,就要亲手炸毁它,这真是一件痛心的事情,茅以升经历着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情。12月23日3点整,炸桥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茅以升站在桥头看着桥上的黑压压涌过来的难民,心头涌起对日寇无比的愤怒。傍晚5时,日军骑兵扬起的尘烟已然隐隐可见,他这才断然禁止行人,准备实施爆破。随着一声巨响,这条1453米的卧江长龙被从六处截断,为抗日战争悲壮就义。这座历经了925天夜以继日的紧张施工,耗资160万美元的现代化大桥,仅仅存在了89天。据当时的铁路局估计,炸桥前的12月22日这一天有300多台机车和超过2000节客货车,逃难的难民有10万之多,通过大桥。有人估算,仅抢运出来的物资价值,就超过了建桥的花费。钱塘江大桥为抗日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就在大桥被炸毁的这天晚上,茅以升立下誓言:“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大桥炸毁后,茅以升带领着桥工处的所有人员迅速后撤,有关大桥建设的14箱重要图表、文卷、相片一并带走。在辗转途中,茅以升舍弃了很多家什,却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尽数保存下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茅以升的带领下,1948年3月钱塘江大桥修复完成。60年后,当有人问起当年炸桥的心情时,他说:“如同亲手掐死自己的儿子一般!”

相关链接: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先生的科学精神有两个特点,一是创新,二是普及。钱塘江大桥就是体现先生创新精神的杰作。在教育上,他主张工科教学要“先习后学,边习边学”,并倡导科研、教学、生产要相互结合,交叉进行,还尝试了“学生考老师”的教学法。先生认为,科学属于人民,没有广大群众对科学的理解,就没有国家科学水平的提高。为此,他不遗余力地从事科普活动。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茅以升家乡的一座桥年久失修而坍塌,砸死、淹死不少人,少年时代茅以升因此而决心造出结实牢固的桥,并为此而不断观察和积累。

B.茅以升少年时喜爱自然科学外,还爱好古典文学。他对《水浒传》和武侠小说很感兴趣,常常如痴如醉。坚实的古文底子使他日后受益匪浅。

C.15岁的茅以升升入唐山路矿学堂攻读土木工程系,因孙中山演讲而树立了 “工程建国”的信念,他学习更加刻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茅以升带领工程人员克服了各种困难完成修建钱塘江大桥的任务,极大地方便了抗日军用物资的运输,为抗日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E.为阻止日本军队过桥,南京派人传达政府炸毁钱塘江桥的指示。茅以升痛苦地亲手炸掉了刚刚修建89天的大桥并保存了建桥的珍贵资料。

(2)少年的茅以升走向成功之路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述(6分)

(3)作为科学家的茅以升为后人留下了怎样的精神财富,请具体分析(6分)

(4)有人问起当年炸桥的心情时,他说:“如同亲手掐死自己的儿子一般!”茅以升炸桥时和炸桥后应有怎样复杂的心情?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写着五个篆字: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的。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原在省城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师傅。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

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找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泼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上看就是指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

B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一句中,石丁的神态变化表明了他对世间小人之多的愤怒。

C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以及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等语句都是为下文写胡笛并没有换走石丁的原作埋下的伏笔。

D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此描写表现了胡笛的傲慢以及不满。

E.石丁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他这样做是为了警醒自己,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与信任的呼唤。

(2)小说塑造石丁这一形象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6分)

(3)胡笛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结合小说加以概括并作简要分析。(6分)

(4)你认为小说中胡笛改掉石丁画作中的暗记这个情节的安排合理吗?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登飞来峰》一诗中,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语意相反的诗句是“              (2)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_____  ,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写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是“_____  ,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春雪

[金] 史肃

丰年不救两河饥,腊尽才看小雪飞。

  谩说①春来膏泽好,其如垄上麦苗稀。

空花只解惊愁眼,湿絮宁堪补败衣。

  颇笑西台瘖御史②,日斜骑马踏泥归。

【注】①谩说:休说。②西台:御史台。瘖:哑,此处有沉默不能语之意。
1.颈联的描写对象是什么?表达了什么含义?(5分)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祥道,字同寿,魏州观城人。父林甫,武德时为内史舍人,典机密,以才称。与萧瑀等撰定律令,著《律议》万余言。历中书、吏部二侍郎,赐爵乐平县男。唐沿隋制,十一月选集,至春停,日薄事丛,有司不及研定。林甫建请四时听选,随到辄拟,于是官无滞人。始天下初定州府及诏使以赤牒授官至是罢悉集吏部调至万员林甫随才铨录咸以为宜论者方隋高孝基

祥道少袭爵,历御史中丞。显庆中,迁吏部黄门侍郎,知选事。既世职,乃厘补敞阙,上疏陈六事。

稍迁司刑太常伯。每覆大狱,必歔欷累叹。奏决日,为再不食。诏巡察关内道,多振怨滞。兼沛王府长史。麟德元年,拜右相。祥道性审谨,居宰相,忧畏不自堪,数陈老病乞解。坐与上官仪善。罢为司礼太常伯。高宗封泰山,有司请太常卿亚献,光禄卿终献。祥道建言:“三代六御重,故得佐祠。汉、魏以来.权归台省.九卿为常伯属官。今封岱大礼不以八座,用九卿,无乃徇古名忘实事乎?”帝可其议,以司徒徐王元礼亚献,祥道终献。礼成,进爵广平郡公。乾封元年,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年七十一,赠幽州都督,谥曰宣。

子齐贤,袭爵,由侍御史出为晋州司马。帝以其方直,尊惮之。时将军史兴宗从猎苑中,言晋州出佳鹞,可捕取。帝曰:“齐贤岂捕鹞人邪?卿安得以此待之?”累迁黄门侍郎,修国史。永昌中,为酷吏所陷,系州狱,自经死,没其家。

(选自《 新彦书• 列传第三十一》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始/天下初定/州府及诏使以赤牒授官/至是罢/悉集吏部调/至万员/林甫随才铨录/咸以为宜/论者方隋高孝基/

B.始/天下初定/州府及诏使以赤牒授官/至是罢/悉集吏部调至万员/林甫随才铨录/咸以为宜/论者方隋高孝基/

C.始/天下初定州府/及诏使以赤牒授官/至是罢/悉集吏部调/至万员/林甫随才铨录/咸以为宜/论者方隋高孝基/

D .始/天下初定州府/及诏使以赤牒授官/至是罢/悉集吏部调至万员/林甫随才铨录/咸以为宜/论者方隋高孝基/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是臣子向帝王献策言事的重要途径,对于直言上疏进谏的臣子一般称之为“诤臣”。

B.“右相”即为“右丞相”,也就是在皇帝右手边站立的丞相。通常左右丞相有正副之分,但在不同时期,右丞相也不一定都为正职。、

C.“封泰山”是古代帝王的一种封禅仪式,从最开始的郊野之祭,逐渐发展到对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对名山大川的祭祀则以“泰山封禅”最具代表。

D.“谥”是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赞誉性质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刘祥道明察秋毫,善于决断案件。皇上下诏令他巡察关内道的时候,他多次昭雪冤案和裁决久拖不决的案件。

B.刘祥道能独立思考思考,敢于谏议.他不仅建议候补官员四时听选,还向皇上上疏陈述六事以图改革朝政,纠正朝政缺陷。

C.刘祥道性格周密谨慎,尽职尽责。每次审理大案,都极为谨慎,流泪叹息;任宰相时,担心害怕自己不能胜任。

D.刘齐贤性格方正刚直。因他性格方直,连皇帝也很尊敬他。他最终被小人陷害,自缢而死,令人叹惋。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 )唐沿隋制,十一月选集,至春停,日薄事丛,有司不及研定。(5 分)

2 )今封岱大礼不以八座,用九卿,无乃徇古名忘实事乎?( 5 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