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后面的题。(9分) 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后面的题。(9分)

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韩愈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是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频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让人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里,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了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
1.下列不能支持作者“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

B.读者对“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等诗句中“烟”的意义的确定与理解。

C.因为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

D.苏轼把“独携小龙团,来试第二泉”改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2.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若用“敲”字,表示寺里有人应门,有一些温暖的人情,但不免剥蚀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

B.作者说“推”好还是“敲”好,要看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是哪一种意境,因此他认为韩愈的修改未必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

C.联想的意义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而运用联想意义的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

D.“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妙处就在于“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
3.请结合你的阅读或生活经验,举出一例“字的联想义”(节选文字中例子除外),并简析其妙处。(3分)

 

1.A 2.D 3.例:《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谐音,以描写天气来描写女子内心若无却有的情愫,把少女内心美好而蕴藉的情思表达得细腻柔美。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是为了论述“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就在于”错误。这句诗的妙处除了这点之外,还在于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所以抓住文本的观点是此题的解题关键,根据观点举自己熟悉的字的例子,分析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语境,仿照下面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4分)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        ,又如                          ,还有什么用呢?

 

查看答案

某中学门口,一家长开车正准备从校门直驱而入。保安以“今天不是探望日”为由,把车挡之门外 引发了一场小纠纷。家长高声嚷嚷:“孩子发烧了,今天你不让进我也要进。”保安站在车前针锋相对:“今天你想进我也不让进。”家长用手指着保安说:“是校规重要还是人重要?”

此事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他们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双方的表达不当。请你为家长和保安各拟写一句话,要求语言得体,交流顺畅。(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籍何以至此      

A.是寡人之过也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请罪于先人之墓                    D.大王来何操

 

查看答案

下列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省公安局与海关联合破获了一起特大香烟制假贩假案件,摧毁了涉及10余个省犯罪网络和25名犯罪嫌疑人。

B.据报道,过去10年中国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不仅文化意义上的乡村已经开始消逝,地理意义上也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C.网络的神奇魔力迅速改变着世界,人们享受网络诸种便利的同时,也不时遭遇网络谣言的伤害甚至侵扰,因而要谨慎上网。

D.汽车限购令非但没有为城市治堵,反而激发了许多购车族的欲望,提前加入有车族,城市道路更加拥堵不堪。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距离同济大学校庆没有几天了,世界各地的校友翌日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

B.麦当劳在北京的经营者即使在饮食品种、服务和管理上仍保持了其美国式,但为了扩大营销,他们正在努力适应中国文化环境。

C.以往几百万年间所有的巨大火山喷发,比如圣海伦、喀拉喀托、皮纳图博火山,与之相比都将相形见绌

D.拿今天的文明标准、交通规则,去衡量1925年写的《背影》,认为主人公行为“可能误导现在的中学生不遵守交规”,这一说法实在贻笑大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