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欣赏的精神自由 朱以撒 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欣赏的精神自由

朱以撒

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有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除了反映每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有其个性之外,还有一个欣赏者审美趣味的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全然相同的欣赏。抱朴子说得好:“观听殊好,爱憎难同。”可是,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力却是不易的。在许多场合上,欣赏如此陈陈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赏定论移过来,代替自己的赏评。如此,欣赏之前要“去蔽”则不是庸人自扰。

千百年来,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充栋宇而汗牛马,给后人形成定势,无形中成不二法门,影响和约束着不同见解的展开,以至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其次,名流效应也给人以消极的影响。每每欣赏作品,先关注书者名姓:啊,名流所书,笔下绝对精品。有人就对我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书法是最好的,理由是:“如果不是最好为何让他当主席?为何不让你当?”这类欣赏观的失误,在于它针对一个人的职务,而忘记了应该针对他的作品——只有面对作品才是可靠的。应当坚决粉碎这种名流观、职务观。当我们欣赏秦简、汉简时,那些寻常巷陌人家、守境戍边兵士、无名百姓留下的作品,营造了一个个美妙的空间,并不逊色于同时期名家的小篆和隶书。对欣赏者而言,寻常心态,有助于欣赏本真的韵致,摒去那些虚幻的、浮夸的表相。

狭隘的欣赏也是需要抵御的。欣赏过程形成的积弊、陋习,使欣赏受到局限,格局狭小,浮薄相扇。譬如地域审美的局限,南朝偏安江南,高谈玄理,品第风流,登山临水,流连诗酒,耳闻丝竹管弦雅乐艳歌,目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对北朝苍茫刚硬棱角毕露的书风未免不适。而北朝人在朔漠苍凉胡马嘶风中,感受够了劳作艰辛悲笳动月的粗犷浑厚,也认为南朝书风软媚轻滑。欣赏缺乏兼容的胸襟与视野,走入极端,就成了畸形欣赏、难以转捩的不健康欣赏观。如果持这种欣赏观的人同时又拥有评判权柄,则害莫大焉。“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这是古人早已批评过的。

只有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而不是名气、职务这些附加的方面。从作品欣赏出发,不同的见解都是正常的。或者说,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的欣赏。晋人卫铄认为“多力丰筋者圣”,杜甫则认为“书贵瘦硬方通神”。萧衍称王羲之书“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韩愈则认为“羲之俗书趁姿媚”,都显示了不同的审美见解,也给后人营造了一个思考的空间。而那种把书法欣赏从审美范畴拖曳出来,纳入道德伦理空间,所谓“人品高,书品亦高;人品低,书品亦低”的欣赏,既简单又粗暴,更达不到欣赏真谛。

生存论的本体把审美视为人的精神生存方式之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欣赏者自身精神的自由

                                 (选自2005年7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欣赏同样的书法艺术作品产生差异”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欣赏者审美趣味有差异。

  B.对作品的欣赏长期以来形成了诸多的流派。

  C.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卷帙浩繁,已成不二法门。

  D.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欣赏。
2.本文提及的“精神自由”的含义是什么?(2分)
3.作者认为怎样才会有健康的书法欣赏?(3分)

 

1.C 2.(2分)①对自身的审美趣味、审美眼力有自信。(不受前人定论、狭隘欣赏观束缚。)②欣赏活动只从审美对象出发(或:欣赏活动只针对审美对象)。(不受名流效应、作者职务、非审美因素的干预。)(每点各1分) 3.(3分)①欣赏者有欣赏的精神自由。②欣赏者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力,不陈陈相因,不以前人的定论代替自己的赏评;③欣赏者不受名流效应的消极影响,用寻常心态欣赏本真的韵致;④突破狭隘审美的局限,破除狭隘的派别观念;⑤坚守精神自由,把欣赏对象置于审美范畴,不混淆不同范畴。(答对1点1分) 【解析】 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不属于‘欣赏同样的书法艺术作品产生差异’的原因的一项”。C项出自第三段,文中原句说“千百年来,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充栋宇而汗牛马,给后人形成定势,无形中成不二法门,影响和约束着不同见解的展开,以至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句中有一个词“以至”,说明后面是结果,前面是原因,由此可以知道,选项中所说的应是“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的原因。选项张冠李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解析:本题问的是“精神自由”的含义,而回归文本可以发现,前面都是在讲不自由的情况,故学生可以到上文找到不自由的原因,然后从反面分析即可。第三段说“千百年来,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充栋宇而汗牛马,给后人形成定势,无形中成不二法门,影响和约束着不同见解的展开,以至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其次,名流效应也给人以消极的影响”,作者直接表态“这类欣赏观的失误,在于它针对一个人的职务,而忘记了应该针对他的作品——只有面对作品才是可靠的。应当坚决粉碎这种名流观、职务观”,综合这些内容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作者认为怎样才会有健康的书法欣赏”,应先到文中找作者的观点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欣赏者自身精神的自由”“在许多场合上,欣赏如此陈陈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赏定论移过来,代替自己的赏评。如此,欣赏之前要‘去蔽’则不是庸人自扰”“应当坚决粉碎这种名流观、职务观”“狭隘的欣赏也是需要抵御的”等等,找到这些句子然后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有关《子夜》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吴老太爷新丧,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开的丝织厂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素有公债界魔王之称的赵伯韬找到他和他姐夫杜竹斋,要联合做一笔多头生意。亟待资金的吴荪甫虽然知道赵为人阴毒,但是也冒险参与,结果赔了一大笔钱,从此他恨上了赵伯韬。

B.为了把公债投机的损失转嫁到工人头上,吴荪甫等人决定整顿工厂,他们整顿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裁员、减工资和延长工时。

C.刘玉英从赵伯韬那里偷听到做公债的消息,把消息卖给吴荪甫,得到了两千元,吴荪甫以为找到了可靠的内线,没想到刘玉英两头做内线,他最终吃了大亏。

D.在公债市场的最后决斗中,吴荪甫把丝厂、住宅以及八个日用品工厂的资本全部拿来押上做“多头”,孤注一掷,以求挽救自己。但由于杜竹斋关键时刻卖出公债,使得吴荪甫终于没能逃脱垮台的命运。

E.吴荪甫不满意范博文肤浅的议论,便郑重告诉林佩瑶,范博文气魄不大,不适合林佩珊。但林佩瑶对他的意见不置可否,心里另有打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唐]吕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眠。

(1)简析诗中的“铺”和“弄”二字的妙处。(3分)

(2)后两句诗刻画了牧童怎样的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4分)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诗人提到谢灵运的用意是什么?

(2)“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5分)

重游鼓山记

陈模

去闽垣五十里,有山曰鼓山,镇马江之中枢,为城东之屏障。山石荦确①,野径纡回,寺观穹窿,松楸疏散。五里一亭,十里一阁。名流觞咏,恒集于此,盖福州第一名胜也。

客岁,余买棹旋里②,尘装甫卸,即雇笋舆,向东而行,直穷其胜。时适春和,晴空一碧,山容如画,笑靥迎人。才过五里亭,苍林荟蔚,香草缤纷,数树桃花,娇憨可掬。回忆十年前,老梅数株高出檐屋,今都就槁。寺僧易种以桃,千红斗艳,几疑武陵源尚在人间也。然余性爱梅,不爱桃,转瞬数年,景象一变,可以觇世态之沧桑矣。日午,入涌泉寺,随山僧啖蔬饭,既饱,摩娑四壁,旧题漫灭,不可复得。忆少时与吾友石生、霁泉雅集于此,浩歌狂啸,击碎唾壶,意气豪迈,不可一世。曾几何时,风流云散,霁泉墓木已拱,石生浪迹欧州,欲得再与把臂,付之梦想而已。

兹山终古不改,得于十年后使余重游旧地,人缘虽悭,名山之福犹获再享,亦幸事也。是夜辗转不寐,和尚云印极道绝顶胜景,邀余出游,允之。夜半首途,阴雾迷漫,咫尺莫辨。攀危岩,披茸草,蹀躞③于磊砢中,约十余里,至朱晦翁所题“天风海涛”处,有亭翼然,颜④曰:“观日”。惜为时太晚,日驭已徘徊于空际矣。俯视四野,群山如丸,千林若荠,行云奔逃,疾如飞鸟。宿霭作雨,忽阴忽晴,碧海接天,一色莫辨。近岩松涛怒吼,气象萧森,拉杂尘心,到此悉寂。下方缕缕炊烟,时已傍午。乘兴而下,抵喝水岩。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但彼辈无风雅者,殊觉可厌耳。

次早,得邮书,促赴芜湖,匆匆行迈,山灵有知,当为扼腕。倘天假之缘,数年后,得与石生再来一游,想亦山灵所深许。然使天或靳⑤余英年,抑或靳我石生,不使再见,即再见,或不能携手重游旧地,因在意料中也。譬如半山亭之梅,悉变为桃。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安知桃之后,不有他树为之代庖乎?余之能否再游兹山,亦犹之梅与桃也。嗟呼!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舟次无聊,挥毫记之,亦聊以志感云。

                                            (选自(鼓山艺文志》有删改)

[注] ①荦(luò)确:山石不平的样子。②旋里:雇船返乡。③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④颜:用颜体写的匾额。⑤靳(jìn):吝惜,不肯给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直穷其              胜:美景

B.宿霭作雨              宿:久聚的

C.殊觉可              厌:满足

D.舟无聊              次:停泊
2.下列四组全部体现作者重游鼓山之乐的一组是(    )(3分)

①山石荦确,野径纡回 ②山容如画,笑靥迎人 ③意气衰迈,不可一世

④名山之福扰犹再享 ⑤拉杂尘心,到此悉寂 ⑥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十年后重游鼓山见到不少桃树,因本性爱梅不爱桃,故他对寺僧有所不满。

B.山僧邀请作者半夜出游,他们历经艰辛,到达现日亭,可惜错过了日出的时间。

C.作者借助游山时行到梅桃相易的现象,抒发了对人世沦桑、命运无定的感慨。

D.本文融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体现了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的文化情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名流觞咏,恒集于此,盖福州第一名胜也。(3分)

(2)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3分)

 

查看答案

阅读《项脊轩志》语段,回答后面问题。(10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A.雨泽下(流入)                      先妣(抚摸)之甚厚

    B.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              以手(关闭)门

    C.(等到)诸父异爨                    往往(到处)而是

    D.风移影动,珊珊(缓慢的样子)可爱    室西连于中闺(内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久之,能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朝     

  B.顷,持一象笏至     他日汝当用

  C.庭阶寂寂           呱呱

  D.又杂植兰桂竹木庭   而母立
3. 最后一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B.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C.枇杷树在这里有象征意义,“亭亭如盖”象征了自己对亡妻排遣不开的浓浓恋情。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4.将选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题2分)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