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学常识填空。(2分) [仙吕] 寄生草·祥林嫂 似木刻尚未有机灵性,似飘篷尚未...

文学常识填空。(2分)

[仙吕]  寄生草·祥林嫂

似木刻尚未有机灵性,似飘篷尚未进尘芥堆。一支竹竿撑不起你大山压着的单薄背,半弯竹篮装不下你平生受过的牛马罪,满头白发挥不去你奴隶流出的辛酸泪。饥寒交迫颤巍巍,风狂雪猛这世界那有你穷人的容身地!

上面这首散曲所写的祥林嫂是鲁迅先生著名小说            中的人物,这篇小说选自他的小说集          

 

《祝福》 《彷徨》 【解析】 试题分析:《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高压化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似木刻尚未有机灵性”是说备受摧残的祥林嫂的外貌,“似飘篷尚未进尘芥堆”是写她的命运,“一支竹竿撑不起你大山压着的单薄背,半弯竹篮装不下你平生受过的牛马罪,满头白发挥不去你奴隶流出的辛酸泪”,综合写沦为乞丐后的祥林嫂的外貌和遭遇。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4分。任选4题,如超出4题,则取前4题评分)

(1)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4)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5)闻道有先后,                 。(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

近日,中国海军在也门撤侨行动中帮助一名日本游客乘中国军舰脱离险地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在不少国人的心中,花纳税人的钱、用中国最好的军舰救一个日本人,比起花大把钱去日本看樱花、购物更难以理解。

中国军人该不该救那个落难的日本国民?当然应该。

暂不提国家形象、软实力这些过气的流行词,以及被传得已经面目扭曲的所谓“以德报怨”的中国传统,仅仅人性、生命两个词的分量就已经足够。漠视一个无辜的、面临死亡威胁渴望获得救助的生命,不是一种高尚,它会让我们自甘堕落到幽暗人性的深渊。

世界历史视野中的大扩张、大探险带给中国人的绝大多数记忆都是不友好甚至鲜血淋淋的,这当然也包括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殖民扩张。因此,那个时代常常和文明能相提并论的名词,诸如蒸汽机、轮船、大炮、海军……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总是带有几丝野蛮与残忍。由此,中国人本能地讨厌“扩张”这一类词。

必须把扩张与本国在外国的正常利益存在有效区分开来。扩张,是用武力把别人的利益据为己有,或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别人头上。本质上是一种帝国主义政策。这一政策造成的本国在外国的利益存在,很难说是正常的。但本国也可以有在外国的正常利益存在,这是自由贸易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在今天,中国制造遍及世界各地,人民币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受到欢迎,中国军队在大洋之上保持常态巡航,中国在距离国门千里之外也能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事实上,中国力量今天已然能够在世界发挥影响,而且影响会越来越大。

有道是,力量越大,责任也越大,这种力量与责任可以有多种形式的表现。比如,它可以是一次不起眼的援助,也可以是国境线上的难民营,也可以是动辄几千人、不分国籍的救助性军事行动……它可能会给世界讲述一个完全不同的关于“中国在外国的存在”的故事,可以是优雅的、温情脉脉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告别被害者心态,而应慢慢具备正常大国国民的平和心态。

                                       (选自2015年4月9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对“扩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扩张”本质上是一种帝国主义政策,这一政策会造成本国在外国的非正常利益存在。

B.“扩张”的一种表现是,用武力把别人的利益据为己有。

C自由贸易与全球化必将导致更多国家的扩张。

D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别人头上也属于“扩张”。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上日本在中国的殖民扩张导致今天不少中国人并不赞同中国海军对日本人的救助。

B作者认为,我们应以正常大国国民的平和心态来看待这次中国海军对日本人的救助行为。

C中国海军对日本人的救助正是中国力量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大的体现。

D轮船、大炮、海军等,既是文明的代名词,也是野蛮、残忍的象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B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C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D因人之力而                 敝:损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

B还也

C行李之往来,共乏困

D所与,不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辞”“许”两个动词,刻画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烛之武:既有对曾经未得到重用的牢骚抱怨,也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B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C烛之武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从文中可看出,晋文公虽贪婪,但不失理智,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查看答案

下列对《琵琶行》节选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一二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凄冷之感。

B第三句描写了离别时的情形:主人下马依依不舍,客人登船即将远行。

C.“管弦”代指音乐,“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弹奏做铺垫。

D.“主人忘归客不发”有力地烘托出琵琶声的美妙动听。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彼且恶乎待哉。——他还有什么要依赖呢?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出生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想想他们死去的祖父,暴身于霜露之中,披荆斩棘。

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怕得不到秦国的城,只是被欺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