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2)过蒙拔擢,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3)                  ,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

(4)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5)商旅不行,                  范仲淹《岳阳楼记》

(6)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1)砯崖转石万壑雷。(2)宠命优渥(3)不吾知其亦已兮(4)挟飞仙以遨游(5)樯倾楫摧(6)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砯、渥、遨、樯、倾、犹。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康德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

                                         高建平

①自然欣赏的关键是从自然中感受到美好的生活环境;艺术欣赏的关键,是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所有这一切,都不能离欣赏者太远。太远了,与人无关,就无法欣赏。于是,不失去距离,又不能太远,就成了一门关于距离的学问。

②对此,布洛提出“距离的二律背反”。有两种力出现在审美经验中,一种将人拉向对象,一种将人拉离对象。只有两种力量维持了一种平衡,审美欣赏才有可能。

③将人们吸引向对象的一股力量,就是生活的趣味。对自然的爱好,是从中看见生活、生活的真实体验和对生活的向往。对艺术的爱好,是从中体现出生活中的情感、真实的情感和对情感的向往。

④但是将人们从对象拉开的那一股力量,则比较难理解。有一种理解,认为过度生活化是危险的。孔夫子提出,君子不党;英国绅士们警告:保持你的距离。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过于挤在一起,就激发了低级趣味,滑入到危险的关系之中。还有另一种理解,即认为艺术就是要与生活不一样。纵观文学艺术的历史,有着大量非现实主义---即不是“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来写作的作品。从神话、童话、民间故事到充满神奇色彩的影视动漫作品,用魔幻手法写作的文学和艺术,都在有意偏离生活。这时,艺术的力量不是像绳子一样拉着欣赏者,不让欣赏者滑向危险的生活,而是有一种魔力,将欣赏者带入到奇幻世界中。像《聊斋志异》《西游记》《封神演义》那样的神奇故事,所具有的不是否定性距离,而是具有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所造成的特有的美。

⑤距离由此取得了新的含义,有了肯定性的力量。它不仅无害,而且成为了艺术性本身。特别是在艺术这个充满创造性的领域,制造距离又打破距离,从而实现对距离的利用,可以成为一种艺术手段。

⑥当然,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设想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我们常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也是同样的道理。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认为摆出一种态度即可。其实,这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能力,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

⑦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来培养的。这是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艺术家通过风景的描绘,增强了人们对风景欣赏的能力。艺术家也通过对生活的描写,推动着人们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生活。

⑧在美学界,朱光潜常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海边农夫当别人称赞他的门前海景美时,常会羞涩地转过身来指着屋后的菜园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屋后这园菜却还不差。”有人以此批评朱光潜鄙视劳动人民,是剥削阶级意识。真的是对朱光潜先生莫大的误解。

(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3期,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2.结合文意,说明第⑤段中“它不仅无害,而且成为了艺术性本身”的含义。(6分)

                                                                              
3.简析文末“海边农夫”例子的内涵和作用。(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张炜

一想到“纸”这个字眼,就让人有一种温煦、一种富足的感觉。拥有许多纸,也就应有尽有了。薄薄的,匀细光润,各种颜色,简直非人力所能为。有人将发明纸的那个人当成神仙,这原是对的。我囤积纸的癖性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不可救药。我用不了这么多纸,也无法传之后世,唯痛惜这些纸在身后的不测命运。当然,我会未雨绸缪,想想办法。

十几岁之前,纸是极珍贵的东西。那时的人吃物匮乏,连青草都吞了,树皮悉数剥下,哪里还有纸。有人吃一种棕色的土,黏而细,有香味,捏成长条,从一端吃下。这时没有纸。小学生的课本是黑粗纸印的,字与纸的颜色几乎相混。但我就在这时对纸着了魔。

我那个粗鲁的继父把纸藏在了床下,翻开他的军大衣和褥子就能看到一叠花花绿绿的纸,极薄,香气四溢,是用来卷烟的。我小心地抽出三两张,这是第一次偷。那时一般人家简直没有一点儿纸头,进门后四下张望半天就是找不到纸的痕迹。这是真正的贫穷。而继父竟然把一叠叠纸压在身子底下睡觉。大概他也知道这有多么奢侈,故而藏得严密,且与之相伴同眠。

后来吃物多了,粮食有了,纸也就不再罕见。最先看到成捆的白纸是在海港路代销店:柜台上有酒坛和醋坛,还有一捆纸。它要五分钱一张,贵极了。我买了一张,妈妈也买了一张。继父脸色很坏,他当然嫉恨。

我把所有的纸写上字之前,先抚摸它。它微笑着,好像说:来吧,给我写上吧。关于纸,我三十多岁算是见了大世面。那是进城后的事,那天由人引领,我来到了一个印刷车间,于是看到了堆成一人多高的纸岭。我的心立刻乱跳起来,两耳嗡嗡响。这些纸垒得像巨石,或卷成了碾砣一样,浑身闪烁着兰花瓣的光泽,嗅一嗅有千层菊的香味。我见四下无人,就伸手抚摸了这成堆成岭的纸。粉白色的纸体温与人相同,约三十六度。黑纸凉一些。有一种橘红色的纸有些烫,像发着低烧。

也就是那不久,有人送给一叠印了方格的纸,美如画幅,我小心地收起。看许多人怎样使用:每一格填上一个字,有趣而神秘。这让我想起了种地:先修好畦垄,然后再播种。

一天半夜,我梦见那一叠簇新的纸打上了雨点,头上急出了汗珠。我醒来一遍遍抚摸完好的纸页,再也没有睡意。

那时我认识了一个姑娘。这是我三十多年里的一个突出记忆。她微胖,有刘海,脸上一层细小的绒毛闪闪烁烁,大眼像猫一样。我对她的到来只有感激。尽管三个月了,我们之间手都没有碰一下,也没有说什么表明心迹的话。渴望结束单身生活。我比她大许多。她第一次来到这寒碜的住处,直笑:你这里什么也没有。

我让她看了纸,一共几叠,其中一些是十几年前的积存了。我送她二十张浅红色的纸,她收下了。我一直记得她转身的样子,那条粗粗的发辫垂在背上。多么好,这座城市有这样的姑娘。

我还想送她一叠方格纸。可是她没有再来。

(选自张炜小说《远河远山》,有删改)
1.请概括“我”囤积纸的原因。(5分)

                                                                              
2.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①我把所有的纸写上字之前,先抚摸它。

 

②我醒来一遍遍抚摸完好的纸页,再也没有睡意。

                                                                              
3.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在表达方面的特色。(6分)

                                                                              
4.探究本文的最后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怒而飞,                    。(庄子《逍遥游》)

(2)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3)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4)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

(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辛弃疾《永遇乐》)

(6)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

(7)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8)万壑有声含晚籁,              (王禹偁《村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释】咄咄:《世说新语·黜免》中记载殷浩被废后,“终日恒书空作字”,有人偷偷观察,发现写的是“咄咄怪事”四字。

(1)本词上阕是如何写景的?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2)本词下阕抒怀顿挫有致,试梳理作者的情感层次。(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