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直来直往,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吨位为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 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并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从 1930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合并和收买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到1945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国家的抗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当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 1938 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积压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批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但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才能完成。还有40天就是长江枯水期,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日军节节逼近。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 “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 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

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1927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局长。峡防局本是一个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难得的平台,他与民国时期各地乡村建设实验不同,明确提出其乡村建设的目的是“要赶快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就要“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为此,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 “乡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经过努力,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鼻塞、盗匪横行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 “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陶行知参观后说,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卢作孚也与晏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公园,便酬报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国家,便酬报你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可以沉溺你的终身,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卢作孚《工作的报酬))

②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造会众福,急公众难……我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法,尤其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意义》

③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使国家成为一个本身健全的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的积极目的。(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

④作孚先生作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胡德平《发扬和借鉴老一辈民族实业家的精神和经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外国轮船分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这直接促使卢作孚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

B.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航程。

C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D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断努力。

E在卢作孚看来,中国战后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人民的痛苦,增进人民的幸福,急公众难,并为此身体力行,全力趋赴。
2.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3.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1.BE 2.(6分)①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使民生公司的航运.业务从嘉陵江扩展到长江; ②化零为整,逐步控制长江上游航运; ③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及海外都建立分支机构,使民生公司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①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者:提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强国宏愿,动员民生公司员工英勇抗战; ②脚路实地、勇于实践的实干家:创办民生实业公司,致力于北碚乡村建设; ③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革家:认为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建立良好秩序,注重基础建设。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④目标高远、不懈追求的理想主义者: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改造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3点给6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将选项代入进行比较分析,B项,“一律采用”过于绝对,因为这不包括最重要军用物资和不宜拆卸的大型机器设备。E项,偷换概念,“中国战后建设”应为“乡村建设”。所以选BE。 考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中筛选出“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原因”。既然是原因,自然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因此先从文章中找到答题区间,然后从这两个角度提炼概括即可。读后可知,答题区间在第一段,可以结合他为公司的发展定下的宗旨与方针进行筛选并提炼性的概括作答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自然与他的人物形象及所做的贡献有关,因此答题时,应从他的人物形象精神和在文中表现出的历史贡献等方面,结合着文章链接材料进行筛选概括。例如,第①段写卢作孚的贡献在于创办实业来强国。第②段写卢作孚的贡献在于他领导公司投入抗战运输来救国。第③段写卢作孚的贡献在于致力于北碚乡村建设实验。“相关链接”表现了卢作孚在战后建设上的主观理论贡献——提出了“确立良好秩序,完成物质基础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水准,建成现代国家”的远大目标。可根据这些段落中卢作孚的思想观点和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收字纸的老人

汪曾祺

中国人对于字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心理,认为字是神圣的。有字的纸是不能随便抛掷的。亵渎了字纸,会遭到天谴。因此,家家都有一个字纸篓。这是一个小、宽肩的篓子,竹蔑为胎,外糊白纸,正面竖贴着一条二寸来宽的红纸,写着四个正楷的黑字:“敬惜字纸”。字纸篓都挂在一个尊贵的地方,一般都在堂屋里家神菩萨的神案的一侧。隔十天半月,字纸篓快满了,就由收字纸的收去。这个收字纸的姓白,大人小孩都叫他老白。他上岁数了,身体却很好。满腮的白胡子茬,衬得他的脸色异常红润。眼不花,耳不聋。走起路来,腿脚还很轻快。他背着一个大竹筐,推门走进相熟的人家,到堂屋里把字纸倒在竹筐里,转身就走,并不惊动主人。有时遇见主人正在堂屋里,也说说话,问问老太爷的病好些了没有,小少爷快该上学了吧……

他把这些字纸背到文昌阁去,烧掉。

文昌阁的地点很偏僻,在东郊,一条小河的旁边,一座比较大的灰黑色的四合院。正面三间朝北的平房,砖墙瓦顶,北墙上挂了一幅大立轴,上书“文昌帝君之神位”。这文昌帝君不知算是什么神,只知道他原先也是人,读书人,曾经连续做过十七世士大夫,不知道怎么又变成了“帝君”。他是司文运的。更具体地说,是掌握读书人的功名的。谁该有什么功名,都由他决定。因此,读书人对他很崇敬。过去,每逢初一、十五,总有一些秀才或候补秀才到阁里来磕头。要是得了较高的功名,中了举,中了进士,就更得到文昌阁来拈香上供,感谢帝君恩德。科举时期,文昌阁在一县的士人心目中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的,后来,就冷落下来了。

正房两侧,各有两间厢房。西厢房是老白住的。他是看文昌阁的,也可以说是一个庙祝。东厢房存着一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书版。当中是一个颇大的院子,种着两棵柿子树。柿树之前,有一座一人多高的砖砌的方亭子,亭子的四壁各有一个脸盆大的圆洞。这便是烧化字纸的化纸炉。化纸炉设在文昌阁,顺理成章。老白收了字纸,便投在化纸炉里,点火焚烧。化纸炉四面通风,不大一会,就烧尽了。

老白孤身一人,日子好过。早先有人拈香上供,他可以得到赏钱。有时有人家拿几刀纸让老白代印《阴骘文》印了送人,是一种积德的善举,也会送老白一点工钱。老白印了多次《阴骘文》,几乎能背下来了他是识字的。后来,也没有人来印《阴骘文》了,这副版子就闲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不过老白还是饿不着的。他挨家收字纸,逢年过节,大家小户都会送他一点钱。端午节,有人家送他几个粽子;八月节,几个月饼;年下,给他二升米,一方咸肉。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他有时也会想想县里的几个举人、进士到阁里来上供谢神的盛况。往事历历,如在目前。

老白收了字纸,有时要抹平了看看他怕万一有人家把房地契当字纸扔了,这种事曾经发生过。近几年他收了一些字纸,却一个字都不认得。字横行如蚯蚓,还有些三角、圆圈、四方块。那是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的习题。他摇摇头,把这些练习本和别的字纸一同填进化纸炉烧了。孔夫子和欧几里德、纳斯菲尔于是同归于尽。

老白活到九十七岁,无疾而终。

(摘编自《汪曾祺全集》)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因为生活所迫,老白只能靠看文昌阁和收字纸为生,尽管生活清贫,但他无怨无悔,甘于寂寞,悠然自得。

B.“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一句,体现了汪曾祺作品语言干净利索、淡而有味的特点。

C老白收到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习题的字纸,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变迁的步伐,但老白对此并不大理解。

D“孔夫子和欧几里德、纳斯菲尔于是同归于尽”一句,揭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冲突,带有悲剧意味。

E.这篇作品写了一个收字纸的老人的晚年生活,叙事平实,不追求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也不重视高潮的设置。
2.文中描写了不少的乡土风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汪曾祺曾说:“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汪曾祺说的“和谐”在文中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学院批评面临困局

唐翰存

①所谓学院批评,主要指的是依托大学学术体制而存在的文艺批评样式。历史上有所谓的“学院派”,他们往往主张某种“正规”的艺术传统,追求规范化的写实风格。可是,唯其太正规了,也就导致了某种程式化,窒息了文学批评和艺术创造的活力。这些年文艺批评总体不景气,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院派的文章倒了人们的胃口。

②对于文艺批评来说,感受力和感悟力非常重要,直觉是一个批评者“天赋的才秉”。可是,对于学院派来说,他们倚重的,不是这种直观感悟能力,而是某些观念、知识。在分析作品时,他们在潜意识中已经假定自己是某些观念和知识的拥有者,然后把作品中的某些部分下意识地与头脑里已有的那些观念和理论知识去对应,加以肢解和总结,一篇看似理论性很强的论文就产生了。这种论文,往往与思想没有多少关系,与批评对象也没有多少关系。学院派赖以阐释作品的,大多都是别人说过、用过的理论。在这一过程中,直观的心灵感悟能力缺席了。而对一个作家的解读,需要心灵和精神深处的理解,甚至如康德所言“能比他理解自己还要更好地理解他”。现实中,某些大而无当的理论、观念妨碍了评论家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理解,使得文艺批评流于外围,没有深入到文学的内核和创作中。

③文艺批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在一定时期内,创作的触角和文艺思潮伸展到什么程度,批评者的目光和思考也要追踪到什么程度。同步对接,写出来的批评文章才可能是在场的、鲜活的。这一点恰好也是目前学院派所欠缺的。学院派的鉴赏,往往滞后于当下文艺现场,对最新的文艺创作非常陌生。可是,一个优秀批评家的任务,或者说一个出色的文艺研究者的任务,正是要从当下众多的新作品中发现经典。如果坐等时间淘出经典,还要评论家干什么?还要研究者干什么?

④不仅如此,学院派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严重、最致命的问题是,他们普遍丧失了对文学的热爱,而且也普遍丧失了追求艺术真理的热情。在当前评价体系的诱导下,他们已经不关心艺术的价值,甚至不关心文艺批评本身的功能,他们所关心的是脱开艺术真理去追求某种职业行为带来的实际效用。一篇文章发表,很少有人去评价你这篇文章到底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价值何在,他们谈论更多的,是你的文章发表在什么等级的刊物上,获了什么奖,争取到了什么项目。大学里承认所谓“学术性论文”,而一些文艺评论尽管写得有活力,有真知灼见,却因行文和格式上不符合论文的“规范性要求”,未发表在学术类刊物上,不被认可为“科研成果”。大学里如果一味坚持这些标准,将鲁迅等大家放在今天,估计连讲师都评不上,因为他们写的那些文章大多没有注释和参考文献,行文不合“学术规范”,所发表刊物的级别也不够。

⑤长远地看,学院批评的痼疾,不仅会毁掉一代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根本,也必将把文艺研究和文艺批评推到穷途末路。因此,一个有文艺理想的批评家,有必要对学院批评的种种做派保持警惕。实际上,这些年来,一些优秀的文艺批评家,可能身在学院,却因为在写作上跟狭隘的学院批评保持了适当的距离,赢得了学界的肯定和文艺界的欢迎。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4月3日24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于强调“正规”艺术传统的“学院派”窒息了文学批评和艺术创造的活力。

B引用康德的话,是为了阐述深入到文学的内核和创作中的文艺批评的重要性。

C大学应该摈弃所谓“学术性论文”,推崇有真知灼见即使行文不合规范的文艺评论。

D有文艺理想的优秀批评家,不管身处怎样的学术环境,都能自觉与学院派保持距离。
2.当前学院批评面临哪些困局?请简要概括。(3分)
3.请简要阐述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 离娄上》)

(1)上面两个选段讲述了共同的教育理念,请概括。(2分)

(2)请分别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孟子的“教亦多术”?请简析。(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病中的高老太爷依旧记挂亲事,他变得亲切慈祥,他让觉慧叫回觉民,并且答应不再提及冯家的亲事。老太爷死后,克字辈弟兄们为家产分配发生纠纷。封建大家庭土崩瓦解。(《家》)

B.镇守海门的周琼来信,为其儿子向贾政求亲,贾政觉得其子和探春倒也相配,便有了答应的意思。得知此消息,赵姨娘反倒高兴起来。宝玉初闻探春要远嫁时,虽悲分离,但后来似有所悟,转悲为喜。(《红楼梦》)

C.发财后的查理搭船返回法国,在船上,他认识了贵族奥勃里翁侯爵,侯爵的女儿正嫁不出去,查理为了高攀贵族,和侯爵的女儿展开交往。然后写信告知欧也妮,使得欧也妮非常伤心。(《欧也妮葛朗台》)

D.孙坚得到传国玉玺,找个托辞就离开。有人密报袁绍,袁绍质问孙坚,孙坚矢口否认。并立下重誓,最后誓言应验,他金疮崩裂而死,临死前交代家人,内事不决问周瑜。

E.冯云卿拐弯抹角的劝自己的女儿眉卿接近吴荪甫,女儿出门后,他有几分得意,又有几分难受。可惜最后冯云卿仍然是人财两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两首诗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有何相似之处。(2分)

(2)试比较分析这两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不同点。(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