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人墓碑记》)

⑵___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

⑶欲流之远者,___________;思国之安者,______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

⑷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

⑸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论语》)

⑹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_。(卢梅坡《雪梅》)

 

⑴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⑵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⑶必浚其泉源 必积其德义 ⑷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⑸不悱不发 ⑹雪却输梅一段香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社稷”“缙绅”“易”“浚”“泉源”“积”“覆”“慎”“悱”等,其中第一句要注意虚词“之”“于”“也”;第二句“而”“其”不要遗漏,所以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本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暗示了怎样的现实?试作简要分析。(4分)

(2)本诗的尾联与诗人写的另一首诗《过零丁洋》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比,有什么异同?(3分)

(3)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

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

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曰:“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②于众心者,曰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 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

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曰:“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竟泊然逝矣。”

姚安公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②不慊:不满,不高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官太平府时,有疑              狱:案件

B.彼皆不识公耳                  阳:同“佯”,假装

C.本不应世间事                  预:干预

D.公沈思其语,不访而归          竟:竟然
2.下列选项中不全属于老僧反对恕斋私访的理由的一项是(   (3

A.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              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

B.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            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

C.妇人孺子,闻见不真                病媪衰翁,语言昏聩

D.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              小民各私其身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太守恕斋曾经担任献县县令,后来,升任太平府太守。他在办理一件棘手的案件时,难下决断,便采取“便服暗访”的方法。

B.太守便服暗访被识破,深为老和尚的未卜先知、察言观色的能力而折服,继而怃然若失;但终能虚心求教,可见确是一位良吏。

C.老和尚认为太守在任上,方正廉洁,政绩突出,是位好官。但是想通过“便服暗访”的做法来帮助断案,很难了解到实情。

D.太守听到老僧的意见后,决定停止这次下乡的暗访行动,打道回府了。第二天,又派衙门里的差役带了一些银两和粮米,送到庙里来,向老和尚表谢意。
4. 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3分)

(2)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3分)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4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儒家的宇宙观、人生观的基础是“天人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天人合一”的可贵之处是重生态和谐,这对于我们今天解决人与自然的严重冲突不无裨益。

①使之成为具备现代文明意义的哲学

②“天人合一”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诗化的色彩

③它是精神性的、审美的,并不具备实践的意义

④但是,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可以经过改造,注入实践的内涵

⑤不看到这点,以为中国的“天人合一”拿来就可以作为当代人类的哲学思想是不妥的

⑥这是它的先天不足

A.②③⑥⑤④①                        B.③②④①⑥⑤

C.②③④①⑥⑤                        D.⑤②③④①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文言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3

例句:不能容于远近

A.夫晋,何厌之有                     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以其无礼于晋                       D.蚓无爪牙之利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抗辞慷慨(意气激昂)                北虽敬(表面上)

  分当引决(本当,理当)            函陵(军队)

B.送死(类于,等于)              非人世所(忍受)

  去今之而葬焉(坟墓)              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明亮的样子)

C.诛五人(追究,查办)              不知其矣(多少)

  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永保无疆之(美好,福祉)

D.又欲其西封(放肆,肆意)          终者盖寡(能够)

  则思谦冲以自(约束,修养)        聪明之耳目(役使,劳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