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母亲的《锁麟囊》 王虹莲 读完了博士,又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母亲的《锁麟囊》

王虹莲

读完了博士,又在国外镀了金,她却没有很好的前程,在公司里受到排挤。

她整夜失眠,甚至,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一直是她心里的念头。

如果不是念着母亲,她真的就去了。母亲抚养她着实是不容易——母亲那时没有工作,一个人糊火柴盒供她上学,她读到博士,是母亲一分钱一分钱供出来的,她想给母亲一个好的回报,但是……

母亲文化不高,喜欢听单田芳的评书,粗重沙哑的声音几乎天天响起。那却是她不喜欢的,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的东西,她宁愿一个人选择沉默地待着。一天黄昏,她还是一个人发呆,看着外面的天空,暮色沉沉,好像要下雨了。她突然又听到了单田芳的评书,在这寂静的黄昏里,那评书显得更沙哑吵闹。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不能不听这种东西?”

声音马上就没有了,以后几天的黄昏也是沉静的,死了一样的沉静。她反而又觉得太安静了。她想,真的太没有意思了。

又一个黄昏。她听到外面有人唱京剧。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很婉转婀娜的调子,那戏词更吸引了她: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味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享定,又谁知祸福事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只落得旧衣破裙。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

她呆住,这么有禅意的戏词,真是美丽得不像样子,她随便对母亲说一句:“这京剧唱得可真好。”但她知道,母亲并不能懂得。

第二天,那个女人的声音又响起来,她伸出头去,看到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微胖,在那里认真地唱着,而且还穿着戏衣,甩着衣袖,还是那段。她站在楼上,看呆了。

母亲过来说:“是《锁麟囊》,传统的程派戏,程砚秋先生的,是知识分子的流派,周总理也喜欢的。”她惊讶地回过头来看着母亲。

程派的调子,到蛮符合她的心境。那天晚上,她睡得很好。

后来,她几乎都能听到这个女人在楼下唱戏,总是程派,幽咽婉转,婀娜悠扬,非常让的喜欢。是那种禅意的喜欢。

“她活得多好啊!”她对母亲说。

母亲说:“你以为她很快乐吧,其实,她下了岗,丈夫前年出车祸死了,儿子还有痴呆症。你看,人家都活得这么快乐。”母亲没有指责她的意思,但她觉得真是让母亲跟着自己受了很多苦。

她居然了喜欢了京剧,喜欢了程派,她出去买了好多光盘,都是京剧程派的——程砚秋、李世济、张火丁……家里终于又出了动静,而且,有一天她说:“妈,你接着听单田芳吧,我觉得他说得蛮好的。”

日子就这样慢慢地过来了。

她休息了半年之后换了公司,有了新职位,开着自己的车,车里放着自己最喜欢的京剧,她正准备做五月的新娘……她觉得所有的日子都甜美芬芳。

她想,她得感谢楼下的那个女人。

女人不是常常来楼下唱戏了,有一天她休息,女人又来了。她出去买了一大束香水百合,然后来到楼下找那个女人。

她讲了半年来的经历,然后说:“大姐,谢谢你的京剧,是你那段《锁麟囊》救了我。”

女人笑了:“别谢我,谢你的母亲吧。”

“母亲?”她疑惑了。

“我本来只是心烦的时候偶尔来唱唱,你的母亲找到我家里,问我唱的是什么,还请再去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通过描写母亲的变化和我对母亲变化的体会,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卑微而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歌颂了看似平凡却又深沉而博大的母爱。

B.《锁麟囊》是文章的主要线索标志,它使“我”、母亲和楼下那个女人的生活轨迹有了交叉重叠,从而使小说的情节显得完整而有机。

C.本文中“我”的活动是小说的主要线索,是明线;还有一条暗线,写母亲为“我”所做的种种事情,把这条线索放在暗场处理,使人感受到这种默默无声却又无处不在的关爱。这样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母亲不爱张扬的性格特点。

D.《锁麟囊》的唱词使“我”深受震动,使“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深为自己以前对待母亲的态度而自责。

E.文章以“母亲的《锁麟囊》”为题,但从文中可知,起初“我”以为母亲并不懂得这出京剧,所以对母亲介绍这出戏时感到惊讶,其实母亲对这出戏是非常了解的。

(2)小说有多处写到单田芳的评书,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4)你认为小说结尾划线部分是否可以删去,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谈谈理由。(8分)

 

(1)AC (2)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助于刻画母亲的形象,表现母亲的喜欢通俗艺术的欣赏取向;也表现了“我”与母亲迥异的欣赏趣味,瞧不起这些下里巴人的民间说唱艺术。 从情节结构上,前后呼应,使小说情节显得有机、完整。 从小说主题的揭示上,“我”前后对单田芳评书态度的转变,其实是“我”的心境变化的表现,由讨厌到容忍甚至鼓励母亲继续听单田芳的评书,正是因为“我”体会到了母爱的深沉博大,对自己不理解不体谅母亲感到愧疚自责的表现,从而很好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3) 欣赏高雅艺术,排斥通俗艺术。“我”欣赏富于禅意的文人戏,而讨厌单田芳的评书; 敏感脆弱。只是在公司里受到了排挤,就失眠焦虑,意志消沉,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自私,任性。不理解母亲的心情,不能换位思考,因为自己心情恶劣就迁怒于深爱着自己的母亲; 有感恩意识。“我”因为自己处境的改善而心情大好,对母亲充满了愧疚之情,主动请母亲接着欣赏自己喜欢的评书,更主动地找那个让她走出了情绪低谷的女人表示感谢。 (4) 【答案示例一】可以删去。删去划线部分之后,小说的情节依然完整,同时又显得含蓄蕴藉,还可以给读者回味的余地。为小说的情节留下了开放的、生成性的空间。读者可以进一步猜想: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母亲是否真的特意对《锁麟囊》的剧情、意义作了深入的了解,母亲是如何说服那个女人经常来唱的?等等,这样虚实相生,大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答案示例二】不可以删去。这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前面的情节已经为此作了很好的铺垫,到此揭示真相,不但使小说前后有呼应,而且使情节更加完整,更直接地揭示了歌颂母爱这一主题。 【解析】 (1)试题分析: B.《锁麟囊》是串连小说情节的一个标志,但并未使“我”、母亲的生活与那个女人的生活轨迹有所重叠,大家仍是各自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上运行,“从而”所表明的因果关系并不必然,有些牵强。 D.《锁麟囊》的唱词只是使“我”感受到了一种有别于单田芳评书风格的“禅意”之美,符合“我”的审美情趣;而真正使“我”受到震动的,是小说结束时得知是母亲请那个女人唱程派戏的真相,然后对母爱的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E.从文中母亲对《锁麟囊》的介绍可知,那应该是“女人”教她的,并非他对此戏真正了解,其中的“禅意”更是母亲所不能感受到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小说中写母亲听单田芳的评书,虽然只有三处,但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和主题的揭示都有作用,学生在分析小说细节的时候,不能局限于细节本身,而应该放眼全篇,考虑其在不同方面的作用,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分析不能流于概念化、贴标签,而是要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加以简要的说明,这样作答才能比较充分。同时,要注意人物性格中那些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元素,如对待单田芳评书之类的下里巴人艺术的态度前后相反,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又如自私任性不顾母亲的感受却又能够理解母亲的不易,并对帮助自己走出负面情绪的唱戏女人表示感谢等,这样可以更全面、准确地理解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小说的结尾是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可以呼应前文的铺垫、伏笔,收束全篇,使情节完整,使人物形象丰满,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但也有在情节高潮处戛然而止,留下诸多的疑问,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或者以富有象征意义的写景来结束全篇,以求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至于本篇小说,对结尾的两种处理方式,各有其作用,学生答题时,只要能够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斜月沉沉藏海雾,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素心兰

何绍基

深心太素绝声闻,悔托灵根压众芳。

万古贞风怀屈子,一江白月吊湘君。

香愈澹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

园榭秋光都占尽,故应冰雪有奇文。

注:何绍基: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
1.分析诗中“素心兰”的形象,谈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2.分析颈联的描写手法。(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①而体弱通侻②,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注:①貌寝:谓貌负其实,丑也。②通侻(tuō):简易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谦弗许,以疾                        免:免官

B.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              规:效法

C.观人围棋,局坏,粲为之。            覆:覆盖

D.性善算,作算术,尽其理              略:全部
2.以下名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粲才学过人的一组是

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举笔便成,无所改定。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博物多识,问无不对。作算术,略尽其理。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有关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年纪轻轻却受到大学者蔡邕的破格礼遇,原因除了王粲才学过人,更重要的是显赫的家庭背景。

B.王粲有识人之明。尽管因为他相貌丑陋而且做人不拘小节,在荆州没有得到刘表的重用,但他对刘表的评价却是入木三分,非常合乎实际的。

C.王粲记忆力过人,不但对只看一遍的碑文过目成诵,甚至别人打乱之后的棋局,他也能一子错地重新摆出来。

D.王粲文思敏捷,下笔成文,以至于别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打好了腹稿才写的,但是,别人即使深思熟虑之后才下笔,再反反复复地推敲字句,也不能超过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2)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至今思想史仍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领域,它的中心虽然清楚,但是叙述的边界却相当模糊,致使它常常面目不清,也无法像它的邻近学科那样清楚地确立自身的边界,比如它与宗教史、学术史常常关注相同的对象,以至于它们总是要发生“领土争端”,比如它与社会史、文化史常常需要共享一些知识和文献,于是它们又总是要产生“影像重叠”,比如它与政治史、经济史常常要建立一种互相诠释的关系,于是它们又总是要“互为背景”,甚至产生了到底谁笼罩谁、谁涵盖谁的等级秩序问题。这导致了它作为学科的基础和规范难以确立,就好像一个历史上四处游牧的部落在诸国并峙的地界乍一定居,很难立即确立它的领土和法律,也很难约束它的国民越界犯规一样。所以,尽管很早班兹就说到“在突破褊狭政治史罗网,而于人类文明演进方面致力研究之各种史学中,当以思想史之努力为最早”,但是直到晚近,学者始终还是觉得思想史并没有自附庸蔚为大国,吉伯特说,直至十九世纪,“涉及知识生活现象的史学著作仍处于史学主流之外”,甚至到“1939年的时候,思想史尚未成为一个普遍的用语,学术界是渐渐地在不知不觉中才采用了这个词语的”。

中国接受和使用“思想史”的概念相当早,前面所引提到“思想史”的班兹《社会科学史纲》虽然是1940年才由向达翻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但是在1935年容肇祖就已经编出了《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1936年陈钟凡就和蔡尚思在讨论编撰《中国思想史》,并明确了“序述各时代思想的体系、派别,及其演进的进程,是为思想史”。稍后,在1939年由蔡氏出版了《中国思想史研究法》,而常乃悳更在本年出版了《中国思想小史》,这本篇幅不大的著作,现在看来颇有长处,眉目清楚,层次分明,而且要言不烦,比起后来的一些入门书要好得多。虽然在当时,以思想史命名的著作,远不如哲学史为名的著作多,也远不如哲学史著作的影响大,但是也还是有一些人感觉出了,对于中国来说,西洋化的“哲学史”似乎不如“思想史”那么贴切,你傅斯年在给顾颉刚的一封信里,就明白地指出“我不赞成适之先生把记载老子、孔子、墨子等等之书呼作哲学史,中国本没有所谓哲学,多谢上帝给我们民族这么一个健康的习惯,我们中国所有的哲学尽多到苏格拉底那样子为止,就是柏拉图的也尚不全有,更不论到近代学院中的专技哲学……大凡用新名词称旧物事,物质的东西是可以的,因为相同,人文上的物事是每每不可以的,因为多是似同而异”,无论这话说得是否过激,但是说明“思想史”一名被接受,在中国学术界是很有基础的。其实,当初不少人采用“哲学史”的名称与形式,是为了寻找可以纳入西方话语中的中国思想,以证明古代中国也同样拥有“爱智”的传统,那么,使用“思想史”这一名称本身,则意味着在西方话语之外,中国思想的传统与历史也可以有另类写法来叙述,它同样可以与来自西洋的“哲学史”写法并行不悖。

(节选自葛兆光《思想史的写法》)
1.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就已经有了“思想史”的概念,但时至今日,这门学科的学术边界仍然不甚明确。

B.政治史、经济史有时也可以与思想史共享一些文献资料,同时这两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以用来更好地解释思想史的一些现象,但思想史并不能等同于政治史和经济史。

C.班兹认为,思想史是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各种史学中最早努力突破政治史的罗网,致力于建立独立的学术边界和学术规范的一门史学。

D.思想史与社会史、文化史常常需要共享一些知识和文献,它们又总是要产生“影像重叠”,于是就产生了到底谁笼罩谁、谁涵盖谁的等级秩序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思想史的叙述边界非常模糊,致使这个学科至今仍然没有自附庸而蔚为大国,能够清楚地确立其自身的研究边界。

B.常乃悳1939年出版《中国思想小史》,篇幅不大,却颇有长处,眉目清楚,层次分明,而且要言不烦,比起后人写的入门书要好得多。

C.傅斯年对胡适的评论是否公允,作者并未给出自己的判断,而只是用来证明在当时的中国,不少学者是倾向于使用“思想史”这一名称的。

D.吉伯特说,直至十九世纪,“涉及知识生活现象的史学著作仍处于史学主流之外”,但这并不影响思想史从政治史的附庸而“蔚为大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人文上的物事每每似同而异,所以决不可以用新名词称旧事物。胡适把记载老子、孔子、墨子等等之书呼作哲学史就属于这一类。

B.作者认为,胡适把记载老子、孔子、墨子等等之书呼作哲学史,是为了寻找可以纳入西方话语中的中国思想,以证明中国文明不逊于西方文明。

C.本西方话语之外,中国思想的传统与历史也可以有另类写法来叙述,是当初不少研究者采用“思想史”这一名称的深层动机,换言之,就是以此与西洋“哲学史”的写法分庭抗礼。

D.傅斯年说“中国本没有所谓哲学,多谢上帝给我们民族这么一个健康的习惯”,表明他对中国没有西方那种“近代学院中的专技哲学”感到庆幸,表明了他对西方哲学的保留态度,而且对胡适把先秦诸子的学术归入哲学的分类方式也不认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速度与激情7》刚一上映,在24小时之内就创下391亿元票房,打破7项影史记录,被网友称为“素鸡”。 “素鸡”凭啥这么火?有媒体分析原因之一在于补偿心理驱动。

电影上映当日,一条搞笑微信在佛山的朋友圈里转发:假如多米尼克在佛山开车会吐血身亡,因为处处限速指令、每200米一个红绿灯……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观众在“素鸡”中获得了补偿:现实生活多么糟糕,既无速度也无激情,城市上下班高峰期处处塞车、电子眼无处不在、停车稍不注意就招来“牛肉干”,上了高速好不容易能加油门了但收费站无处不在……正因为如此,观众能在“素鸡”中获得安全的快感:飞驰万里没有罚单、毁坏豪车与奢侈品没有肉痛,泄愤与破坏不需要承担后果。

人们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难以满足的欲望,似乎都可以通过电影得到心理补偿。当人们用电影来补偿生活,是人之幸邪,是人之悲邪?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