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晚清名臣胡林翼说:能忍人之所不能忍,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晚清名臣胡林翼说:能忍人之所不能忍,乃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文学家林语堂说:遇事忍耐为中国人的崇高品德。然而这种品质走得太远,以致成了中国人的恶习。 

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说: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何能忍,何不能忍? 有人说:“忍耐是最高贵的品质。”也有人说:“忍耐是懦夫的专利。”于是,忍不忍流传百世的千秋话题。时至今日,我们不应只关注于忍不忍的问题,而应理智地作出思考:何能忍,何不能忍? 中国一直是一个隐忍的国家。历史上也不乏有因隐忍而成就大事的名人,有刘备低声下气,为成就大业蓄势;有勾践卧薪尝胆,等待他日再创辉煌;有蔺相如不与廉颇争列,为了保全国家利益。凡此种种都告知我们忍耐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然而,看至今日社会,有人因微小的摩擦而大打出手,有人因心生嫌隙而痛下杀心。复旦投毒案这一鲜活的例子不就摆在我们面前吗?可我们在感慨悲剧发生的同时,是否应反省我们自身?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情绪的容器。情绪的导火索点燃的时候,假如我们能够将这个容器的封口闭紧,或许便不会生出一系列悲痛的事件,或许便不会发生那些至今仍使我们后悔的往事了。 忍耐是一种品质,没有忍耐,便不会诞生社会的和谐。故适当的忍耐,适时的忍耐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尤为重要。 中国确实可称为是隐忍的国家。清朝政府的隐忍成为了这个朝代灭亡的证据,宋朝的悲惨命运也可看出是隐忍所葬送的。可是这些都已逝去,更可怕的当今国人的心态。柯震东因为吸毒被捕入狱,不少青少年却坦言:“长得帅,可以原谅。”不知道是国人的心智遭遇蒙蔽,还是我们祖先的宝贵品质均已落伍。然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此时的忍耐是否换取的是社会的安定,是否体现了中国真正隐忍的思想? 王小波说: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全部,其他的都是短暂的欢愉与不幸,转眼间都将跑到那似水流年中去。的确,有些事若是用忍耐来解决,忍耐可换取和谐的,便忍吧,反正那些不愉快都将被似水流年带走,又有什么难以释怀的。然而,倘若是关乎国家荣辱的的事,便不再忍耐,因为此时的忍耐并无多大用处,反而会造就懦弱的悲哀。 何能忍,何不能忍?于心中自明。 【解析】 试题分析: 审题方面:从材料出发,材料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强调忍的重要性;第二句话强调忍耐要有个度,过了就成为一种恶习;第三句话强调的是“人是有权利不忍的”。而“综合上述材料”的规定,与高考要求一样,也就是说,仍要求考生把三段材料综合起来审题,只写材料中的一段的做法,都属于偏题。 标题立意方面:好标题一定是观点式的,而且嵌入关键词或者关键词的延伸词。本课可以从这些方面立意标题:适度忍耐方能成其远;忍耐要有底线;左手隐忍以行,右手横眉怒对;适度忍耐是帆,过度忍耐是礁;让忍耐之花开于理性的枝头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3小题)

(1)孔子谓季氏:              ,是可忍也,              ?(《论语》)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韩愈《师说》)

(3)无边落木萧萧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季氏将伐颛臾》)

(5)天高地迥                  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21分)

沙那罕提琴

〔美〕保罗·琼斯

在我的一生中,麦克舅舅的那把小提琴一直被视为“传家之宝”,是这个家的象征。

我还记得麦克舅舅第一次让我亲睹小提琴的情形。他轻轻打开陈旧的黑盒子,在华丽耀眼的绿色天鹅绒里,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以说真正看过一把名琴了,这可是一把沙那罕,顶尖的乐器。”他极其庄重地说,并让我从琴面“f”形音孔中看里面褪色的标志——史塔拉第瓦里斯。追根溯源,这把名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回来的,最后由我外公传给了麦克舅舅。

我的父亲是一位糕饼师傅,与总喜欢把事情往最坏处想的母亲不同,他向来乐观。在亚撒斯大街开店是父亲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店铺的前面是糕饼店,后面辟为冰淇淋店,将装潢大理石台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但是,万一房子被抵押了,”母亲呜咽着说,“我们会流落街头,变成乞丐啊!查理。”

“我想稍微说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只琴盒,“我从报上读到过,这种牌子的小提琴可以卖到五千块钱。把它拿去卖了吧,查理。”

“哦!麦克!”母亲很吃惊。

“我不能这么做,麦克。”父亲说。

“如果你急着用钱,”舅舅对父亲说,“可以在艾瑞特关门之前送去给他。”他把琴盒交给犹豫的父亲,“反正我也老了,不能再去动它了。”

他的双手在微微地颤抖,可他的声调却异常平静。于是,父亲就挟着那把提琴出去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挟着那只提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艾瑞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嘛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艾瑞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露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查理!”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麦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我外甥,供他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贷款的偿还并没有发生问题,虽然比父亲预定的期限晚了三年。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麦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入学的那些费用了。你知道的,那把琴对你妈有很特别的意义。”

他说得没错。可母亲更担心我去异地过分劳累工读的事,她说过,小提琴是属于我的,况且麦克舅舅就是想用它来供我完成学业的。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艾瑞特的乐器行。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史塔拉第瓦里斯制作的沙那罕名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志,”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志,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查理·安格鲁的儿子?”

“是的。”我简短地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晚餐的时候——那是我行前最后的一次晚餐了,当母亲的眼光瞟到陈列柜顶上的时候,她吓了一跳。

“小提琴!”她用手按着胸口,“你把它卖了?!”父亲□□□□□□□□□□□□□□□□□(此处删除一句对父亲的描写),直到我摇摇头。“我把它和行李一起搁在楼上了,”我回答她,“我想把它摆在学校的寝室里面,看到它我就能想起家里啊!”母亲这才高兴起来。显然,她很满意。

“此外,”我接着说,“带着它,你也可以放心了。如果我急需用钱,它就好像一个装满钞票的钱匣子,可以随时派用场。对吗?老爹!”

“对的!乖儿子,对的!”父亲说。他的眼睛却一直避开我,故意瞧着其他的地方。

【注】史塔拉第瓦里斯,为小提琴著名品牌沙那罕的制作家族。

(选自《中外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小说第二段那么详尽地描写麦克舅舅的小提琴,有何作用?(4分)

                                                                               
2.依据全文内容,在“□”标注空缺处补写一句对父亲的描写。(不超过15字)(2分)

                                                                               
3.指出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他的双手在微微地颤抖,可他的声调却异常平静。

他的眼睛却一直避开我,故意瞧着其他的地方。

                                                                               
4.用一个词语概括“我”的形象特征,并简析“我”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5.“我”上大学前已知晓“提琴”的真相,可为什么还视它为“传家之宝”,“是这个家的象征”?联系全文,探究理由并作简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9分)

中国书法的发生,要追溯到人们对于语言的态度。中华民族对语言背后的意蕴的重视,远远超过语言本身。这里其实隐含着对语言的不满——“言不尽意”。因此人们总是在语义之外去寻找帮助表达那些“言外之意”的手段。人们很快发现书面语言的外形——视觉图形是一个很好的中介。也就是说,文字、语言的视觉图形能够帮助表达语言本身不能传达的很多东西。于是,在运用语义来表达的同时,对书写的结果——字的外形加以更多的注意。长此以往,人们的视觉、书写、心理渐渐汇合成一种有关联的整体,书法便在这种关注、融合中诞生。这种叙述清楚地表明了中国书法的一个特征:它与汉语的使用密切相关。这种关联,使得与书法文化有关者包括了所有使用汉字的人们。因此一个使用汉字的人,不管你是不是关心书法、擅长书法,你都与书法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这是书法最重要的文化特征。

由于参与者的广泛,书法成为中国最为普及的艺术形式,成为一个民族发展艺术素质最迫切的领域。书法既然是艺术活动,当然不能缺少才能,但是由于大众的参与,书法最强调的不是才能而是修养。对修养的强调,实际上是强调人格在内部的提升。书法由此而成为伦理与审美融合在一起的活动。中国文化中“游于艺”的思想,其目的是通过艺事让人格臻于完善。在“游于艺”的机制中,书法成为理想的手段。

由于人们对书法含义的重视,不断往书法中注入内涵,结果书法成为一个表现力几乎涵盖一切的领域:个体、社会、宇宙,无不包含在书法的表现内涵中。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简单地接受这种论断,但是,任何怀疑、挑战都也无法抵消这种观念巨大的影响:做一个合格的“人”,就必须写好字,而写好字的前提,是成为一个符合中国文化理想的有修养的人。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上的律令。

书法由此而成为个人文化修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无人不希望自己写得一笔好字。每个时代都有大量沉迷于书法的人,更重要的是,由于书法与每一个体深处的关联,不管你是否关注书法,都有着潜在的联通书法的可能性,任何人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触动早年对文字的新鲜感觉和对理想的书写的记忆。

(选自邱振中《传统文化中的书法》,有删改)
1.下列不能支持“书法成为中国最为普及的艺术形式”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较之语言本身,中华民族更重视语言背后的意蕴。

B.写好字是成为一个合格的“人”的必要条件。

C.书法成为个人修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写一手好字。

D.每个时代都有大量沉迷于书法的人。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的发生与人们对使用语言时出现“言不尽意”现象的不满有关,在不满中人们发现了语言文字的外部形态可以表达更多的东西。

B.书法是在阅读、创作、欣赏汉字的过程中诞生的,因此中国书法所代表的文化,与所有使用汉字的人们都有密切关联。

C.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由于参与的大众性,渐渐成了伦理与审美融合的活动,它最强调的不是“艺”而是“德”。

D.中国书法的内涵被不断丰富,它不但可以表现个体、社会和宇宙,甚至成了评判一个人是否合格的标准。
3.根据全文内容,分点概括中国书法的特征。(3分)

 

 

查看答案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7字,语言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春节:                                                                                                                                                                                                                        

端午: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5字。(4分)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  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