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弘一大师写过一幅字,只有“知止”二字。对“知止”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弘一大师写过一幅字,只有“知止”二字。对“知止”二字的意思,学者们有以下不同的解读:

甲:朱熹曾说:“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止,就是知道什么是至善境界,从而促使自己追求至善,止于至善。

乙:老子《道德经》有言:“知止不殆。” 意思是,知止就不会落入危险。知止,就是懂得适可而止,懂得不可越过界限,懂得某些东西不可触碰。

丙:知止,就是明白自身能力无论多强,都是有限的,从而促使自己谦逊待人;知止,就是懂得生命的时光有限,从而促使自己珍惜光阴。

丁:知止,就是在忙碌中要懂得稍作停歇,想想自己珍惜的是什么,想想自己丢失了什么,或者,就看看沿途的风景。

要求:1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不得脱离材料;(2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3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

 

适可而止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违背自己和他人的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如果在不经意间触碰了那一条红色的,炽热的细线,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和控制一个度。 每个灵魂深处,虽都有不一样的世界,却有相同的原则。一个人对原则的忠贞,就说明这个人是否正直。如果一个人戴着面具生活,过着虚伪的日子,或者做了利己却损害别人的事情,他将会受到自己内心的嘲笑,他会受到自己和别人的双重鄙视。良心会不住的拷问灵魂:“你不是一个正直的人,你是一个欺骗者和懦夫。”这不仅败坏他的灵魂,并且削弱了他的力量,让他永远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甚至无法面对镜子中的自我,慢慢的失去自尊和自信。 何必要到这一步?在生活中,对待自我要有原则,对待他人更是如此。 不能以为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好,就可以肆无忌惮的与别人开玩笑,做失礼节的事情。如果对方仅是一笑而过,那只能说明人家的大度。忍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度的表现。但是忍耐却也是有限度的,有分寸的,不能“得寸进尺”。适当的玩笑可以缓和气氛,增进情谊,但玩笑开过了,就会更加的尴尬,和失态。甚至因为玩笑过度,还会失去朋友间的情谊。 “适可而止”,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发生在生活中的细节,最重要最关键的,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四个字。和别人交往时,要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度”,知道什么该说,什么该做,而什么却是万万不能的。对待自己,更要有原则,约束自我,适可而止。 没有“度”的世界,是腐败的世界;没有原则的自我,是懦弱的自我,没有底线的人生,是徒劳的一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违背自己和他人的原则。 【解析】 试题分析:崇尚并追求至善,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止于至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违背自己和他人的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如果在不经意间触碰了那一条红色的,炽热的细线,后果可想而知... 参考立意: ①崇尚并追求至善,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止于至善。 ②懂得适可而止,懂得不可越过界限,懂得某些东西不可触碰。 ③明白自身能力有限,谦逊待人。 ④懂得生命的时光有限,珍惜光阴。 ⑤在忙碌中要懂得稍作停歇,想想自己珍惜的是什么,想想自己丢失了什么,或者,就看看沿途的风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2)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

(4)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

(5)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李凭箜篌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5分)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   

“有知虑乎?”曰:“否。”   

“多闻识乎?”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①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选自孟子·告子下》

】①訑訑(yí):听别人意见时的不耐烦声音。
1.通读文段后可知,熟语“              ”即源于此。(1分)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孟子的为政观。(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7分)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
1.词的结尾两句用了                  两种表现手法(2分
2.王安石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有人据此说他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你认为这种理解正确吗?请联系全词具体分析。(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呢题。(19分)

与杨德祖①书

(魏)曹植

植曰: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②独步于汉南,孔璋③鹰扬于河朔,伟长④擅名于青土,公干⑤振藻于海隅,德琏⑥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包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紘以掩之,今尽集兹国矣。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鶱绝迹,一举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昔尼父之文辞,与人流通,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兰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遂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同乐而墨翟有非之论岂可同哉!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而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同好,非要之皓首,岂今日之论乎?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书不尽怀,植白。

(选自《昭明文选》卷四十二)

【注】①杨修,字德祖。②王粲,字仲宣。③陈琳,字孔璋。④徐干,字伟长。⑤刘桢,字公干。⑥应玚,字德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王于是设天网以              该:网罗

B.不于辞赋                        闲:同“娴”,娴熟,擅长

C.刘季绪才不能于作者              逮:及,比得上

D.使终身                        杜:拒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仆常好人讥弹                     缙绅而能不易志者    

B可以论于淑媛                       于是赵王斋戒五日

C.吾常叹此达言,为美谈               奉宣室何年            

D.想同                             声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植在文中以自身及丁敬礼正反设例指出,著述不能无病,作家当精益求精,不惮修改,文人之间应客观地开展相互批评,而不是一味专事互相吹捧。

B.对于当时才庸却随意抵苛他人的文坛时弊,曹植强调应以才能为基础——即唯有自身具备创作地才华和能力,方有资格对他人文章一论长短高下。

C.曹植认为,“人各有好尚”,批评者在评论文章时,不可以一己之偏好,强求他人认同迁就。同时肯定了民间俗文学所独有的价值,见地高远。

D.全文骈散兼行,自然流畅而又富于文采,流露出朋友间真挚的感情,曹植早年积极奋进、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在文章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人各有好尚兰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遂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同乐而墨翟有非之论岂可同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3分)

2)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0分)

水之经典

肖复兴

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瀚之水,多得是。但在我看来,极富个性、最值得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岷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吟,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长流不懈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庄园的生命。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

李冰的都江堰名垂千古,功劳在于他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看似浅显的道理。水的两重性,比之人的多重性,他认识得还要透彻深刻。他或许对付不了人的多变纷纭,一辈子只当个蜀中郡守;却能对付水,把疯狂的水引入现实,一直绵绵流淌了二千多年。

曾在成都看国际熊猫节开幕式的演出,演李冰父子治水一幕,满场旌旗飘扬、战鼓如雷,让李冰父子率领众人杀败龙王恶神,我实在不以为然。这种善恶之斗、人鬼之争的简单演绎,把李冰父子变成了神。其实,恰恰是李冰父子将水从不可治理不可理喻的神化为同芸芸众生一样的,在现实中浇灌着农田,在平凡土地上存活的生命。

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镜海、长海、珍珠滩……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澄透明、纤尘不染,让人如同看到教堂里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里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让人懂得并真真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透澈的,就在这里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

那水几乎一动不动,任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变幻,将污染、噪音连同人心泛起的种种污浊的泡沫一起抛向天空和大地,它独自坚持着自己的贞操,不动丝毫涟漪,不染丝毫尘俗,将水底的虬枝沉木、水藻水锦,将天上的薄云丽日、山岚清风,将身旁的雪峰幽谷、古树老藤……一一映在自己的怀中,映得那么明净、幽深、清冽。因为它的洗涤,所有这一切,都显得比本身还要清纯与洁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玉洁冰清,重塑了自己一番。尘世沾惹的市俗庸俗,风骚矫情、浪声虚名、欲火利海……起码不敢在这里抖擞,而被这水洗却大半。

九寨沟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人间流向天上,如何从现实流向童话,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看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在现实中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便会蹉跎生命;沉靡现实而背弃心灵、抛掷精神、亵渎纯洁,不懂得一点点现实永远不会给予而只有艺术才能焕发和唤回的浪漫与童话的情怀,便会麻木了生命而只剩下一个蝉蜕一样的空壳。心,因缺少水的滋润,会成为一片荒芜的沙漠。

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人总是矛盾着、跌撞着,顾此失彼而永远找不到连接两者之间的直线或弧线。大概这正是人类永远苦恼困惑的原因。而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

谁也无法离开水,纵使我们可以离开摩天大楼、豪华别墅,可以放弃汽车电话、电视电影,抛下各种欲望,我们无法离开水。只是要看我们需要的究竟是哪一种水。我们选择着水,水也在选择着我们。  

九寨沟和都江堰是水之经典。
1.文章开篇句(划线句)不加标点,一气呵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2.赏析第二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3.文章第④⑥两段加点词语“现实”和“净”有什么丰富的含义?  4分
4.作者对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作了怎样的高度概括性评价?这两处水给了人们什么启迪?  5分
5.作者说九寨沟的水可以把虬枝沉木等洗涤得清纯洁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其实,生活中类似这水的人、事、物还有很多,他们滋养了我们的生命,净化了我们的心灵。请你展开联想,谈谈你的认识。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