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申耆治盗 李兆洛,字申耆,尝官安徽凤台县。凤台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李申耆治盗

李兆洛,字申耆,尝官安徽凤台县。凤台称难治,其地贫瘠而俗悍,以故民多流为盗,出入淮、泗间。李既至,乃时策骑挟健役,周视乡墟,廉知豪桀有不法者,至其家,缚其魁以去。审其有材能者,其罚,署为县役,责以捕贼,于是凤台之盗渐戢。

时百龄督两江,治盗极严。会仪征有巨绅被盗,且戕其全家以逸。百震怒,下所属,一月不得盗,皆劾罢之。李侦知盗为蒙城人,既劫,实伏匿于凤,又知翼蔽此盗者有巨猾,若名捕,或计诱之,必不得。乃夜密招前所无用之健役,置酒于署中内室而命之饮。酒数行,李曰:“吾不日去官矣!今置酒,与若辈别耳。”

群役惊相顾,有泣下者。李复徐曰:“仪征之盗案,若曹所知也,一月不获,则吾必同被劾。吾本欲遣若曹缚此盗,虑有不能,则不如吾一人任其咎。”语竟,群役进曰:“公,好官也。甘自得罪去官,不以难事役辈,役辈之有今日,惟公生之,今请以死相报。”李慨叹,亦泣下,拊其背,许而遣之。

盗所匿巨猾家去县城四十余里,役辈乃以夜往。至时,巨猾方宴盗,室中燃巨烛如椽大,酣呼之声达户外。役突入,至其庭曰:“故人别来相念否?今敢为不速之客。”巨猾睨役辈而笑曰:“君辈久已在官中,此来,岂以仪征一案耶?”

役乃言李以此案将去官。巨猾指上座一客曰:“此即某也。君以李公命来,吾不忍相负,否则君不生还矣。至某之诣狱与否,君自商之。”盗某大声曰:“去去,我从汝行。李公固好官,虽罪我,当也。我岂忍以自全躯命,累李公及汝辈?”遂相将入城。

李知役去必得盗,预置槛车,并集壮丁百余人以待。及役偕盗至,即略诘狱情,盗亦直供不讳,即槛送蒙城,而亲其行。凤台距蒙城八十里,中有巨镇,为凤、蒙交界地,亦往来所必经之要道也。李至镇,命舁槛车入旅店,自踞坐胡床于店门外。

方初发凤台时,知巨猾已约期于此镇来劫盗,既至镇,即踞坐店外,与观者语刺刺不休,而潜使壮丁在店中饱食后,即随槛车破后墙先行,疾驰至蒙。行时,巨猾率徒追于后,然已后槛车十余里矣。

李既械盗入蒙城狱,具狱词以上,云仪征盗已获,今由凤台解蒙城,不日可归案。百得牒,大喜。

(选自《清稗类钞》,有删节)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罚,署为县役                    贷:赦免

B百震怒,下所属                    檄:下令

C不以难事役辈                      属:交付

D即槛送蒙城,而亲其行              督:掌管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李申耆善于攻心之谋的一组是(3分)

①李侦知盗为蒙城人,既劫,实伏匿于凤          ②吾本欲遣若曹缚此盗,虑有不能,则不如吾一人任其咎         ③李慨叹,亦泣下,拊其背,许而遣之        ④君以李公命来,吾不忍相负      ⑤既至镇,即踞坐店外,与观者语刺刺不休      ⑥巨猾率徒追于后,然已后槛车十余里矣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申耆到凤台后,时常带领下属巡行乡里,到那些不遵守法度的豪强家里去抓人。

B.凶犯藏匿于凤台某奸猾之徒家中,对他公然抓捕或是诱捕,李申耆都没有十足把握。

C.如果一个月之内抓不到凶犯李申耆就将被免官,因此他在家中摆酒与众差役告别。

D.从凤台出发时,李申耆便已知道有人要劫囚车,使用巧计把囚犯平安押送至蒙城。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会仪征有巨绅被盗,且戕其全家以逸。(3分)

(2)我岂忍以自全躯命,累李公及汝辈?(3分)

 

1.D 2.B 3.C 4.(1)恰逢仪征一带有个大户人家被盗,并且(盗贼们)杀害了他的全家之后逃跑了。(“会” “逸”各1分,语句通顺1分。)(2)我怎么忍心因为保全我自己的生命,而拖累李先生和你们这些人呢?。(“以”“累”各1分,固定句式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其是否合乎上下文意思。题中,D项的“督”应解释为“监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全都体现李申耆善于攻心之谋的一组“这一要求,对题中六句话逐一仔细审视,不难发现,①是李申耆察知盗贼所在的过程;④以巨猾之口表现李申耆的德望;⑥是巨猾劫囚失败的结果,因此,凡含此三项的选项都不是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C项错误在于,摆酒的目的是起用这些差役去抓捕盗贼,并非为了作别。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会”是恰逢之意;“逸”是逃跑之意。第(2)句中的“以”作介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累”是连累、拖累之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李兆洛,字申耆,曾经在安徽凤台县做官。凤台县以难于治理著称,那里土地贫瘠而民风剽悍,因此很多百姓都流落为盗贼,在淮水、泗水一带活动。李申耆到了凤台以后,就时常骑着马带着一些体壮的差役,在乡野间巡察,查知有不遵守法度的豪强,到他们的家里,抓走他们的头领。仔细考查这些人当中有能力的人,赦免他们的刑罚,登记为县里差役,责令他们抓捕盗贼,于是凤台县的盗贼日益收殓。 当时百龄督察两江,治理盗贼非常严厉。恰适仪征有个大户人家被盗,(盗贼们)杀害了他的全家之后逃跑了,百龄非常愤怒,下令下属的官员,一个月内抓不到盗贼,把他们都弹劾罢职。李申耆侦察了解到盗贼是蒙城人,抢劫之后,实际上藏在凤台,还得知有个特别狡猾的人藏匿了这个盗贼,如果以抓捕之名前往,或用计谋诱使他交出盗贼,都是不能实现的。于是夜里秘密招集之前没有发挥用途的那些差役,在官衙的内室之中安排酒宴邀他们同饮,酒过三巡之后,李申耆说:“我过不了多久就要丢官了!今天请大家喝酒,是和你们告别。” 众差人吃惊地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有的人流下了眼泪。李申耆又缓缓说:“仪征的盗窃案,你们是知道的,一个月没有抓到人,那我也一定会同其他人一样被弹劾。我本来想派你们去抓这个盗贼,担心你们做不到,那么不如让我一个人承担处分吧。”话说完,众差人上前说:“你,是一个好官,甘愿自己获罪罢官,也不把这难办的事移交给我们这些差人,我们这些人有今天,是你使我们有生路,现在就让我们用死来回报你吧。”李申耆不禁感叹,眼泪也流了下来,拍着他们的背,答应派他们去抓盗贼。 盗贼藏身的地方距离县城四十多里,差人们连夜前往。到的时候,那个奸猾之徒正设宴款待盗贼,屋里点着很粗的蜡烛,醉酒的呼喊声直传到屋外。差人们冲了进去,进入他的庭院中说:“老朋友别来无恙吧?今天我们冒昧地做一回不速之客。”那个狡猾之徒不屑地看着差人们笑着说:“你们早已是官府的人,这次前来,难道是因为仪征的案子吗?” 差人于是说了李申耆因为这个案子将被免官的事。那狡猾之人指着坐在上首的一个客人说:“这就是你们要找的人,你们受李先生的命令而来,我不忍心对不起他,不然你们就不能活着回去了。至于这个人愿不愿意进监狱,你们自己和他商量吧。”那个盗贼大声说:“去去,我跟你们走,李先生本来就是一个好官,即使降罪于我,也是应当的。我怎么忍心因为保全我自己的生命,而拖累李先生和你们这些人?”于是差人们带着他回到了城里。 李申耆知道差人们此去一定会抓到盗贼,预先安排了囚车,又招集了一百多个壮丁等在那里。等到差人们把盗贼带到,粗略地盘问了一下案情,盗贼也供认不讳,就用囚车装了押送蒙城,亲自监管他们押运。凤台距离蒙城八十里,中间有一个很大的乡镇,是凤台、蒙城交界的地方,是来来往往的人必经之路,李申耆到了镇里,命令下属抬着囚车进入了旅店,自己则坐在店门外。 刚刚从凤台出发之时,李申耆就知道那个奸猾之人已经与人约定到这个地界来劫囚车,等到了镇里,就坐在店门外,与围观的人说个没完,暗中却让壮丁们在旅店中吃饱后,就押着囚车推倒后墙先走,一路奔驰至了蒙城。走时,那奸猾之人率领众人在后面紧紧追赶,然而已经被囚车甩出十余里远了。 李申耆押送盗贼进入蒙城的监狱之后,准备好案情文书呈上,称仪征的盗贼已经被抓获,现在已从凤台被押解到蒙城,不久就可归案。百龄得到文书,非常高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夙兴夜寐,              。(《诗经》)

(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5)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弘一大师写过一幅字,只有“知止”二字。对“知止”二字的意思,学者们有以下不同的解读:

甲:朱熹曾说:“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止,就是知道什么是至善境界,从而促使自己追求至善,止于至善。

乙:老子《道德经》有言:“知止不殆。” 意思是,知止就不会落入危险。知止,就是懂得适可而止,懂得不可越过界限,懂得某些东西不可触碰。

丙:知止,就是明白自身能力无论多强,都是有限的,从而促使自己谦逊待人;知止,就是懂得生命的时光有限,从而促使自己珍惜光阴。

丁:知止,就是在忙碌中要懂得稍作停歇,想想自己珍惜的是什么,想想自己丢失了什么,或者,就看看沿途的风景。

要求:1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不得脱离材料;(2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3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2)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

(4)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

(5)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李凭箜篌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5分)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   

“有知虑乎?”曰:“否。”   

“多闻识乎?”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①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选自孟子·告子下》

】①訑訑(yí):听别人意见时的不耐烦声音。
1.通读文段后可知,熟语“              ”即源于此。(1分)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孟子的为政观。(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7分)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
1.词的结尾两句用了                  两种表现手法(2分
2.王安石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有人据此说他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你认为这种理解正确吗?请联系全词具体分析。(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