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① 接叶巢莺,平...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①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入?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②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解析】
①张炎,南宋词人。
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②“见说”二句:沙鸥色白,因说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头。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1)本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2分)

(2)试分析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4分)

 

(1)面对花儿凋零、春光逝去而生发的伤春之情,(1分)看见当年燕子、听见啼鹃而触动的故国之思。(1分) (2)①用典。“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见说”二句化用辛弃疾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答道一例即可)②对比。“当年燕子”与“苔深韦曲,草暗斜川”的如今景象形成古今对照。③借景抒情。“苔深韦曲,草暗斜川”以荒芜冷落之状写出故国之思,以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抒发亡国之痛。(一点2分,能够写出两点并加以分析即可4分。其他手法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读懂诗意。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作者借西湖观感这一旧话题抒发亡国的痛烈心情。在上阕,作者通过强烈的今昔对比,接触了抒发亡国之痛这一主题。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下阕。下阕起笔令人一振。“当年燕子知何处”一句代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当年的繁华风流之地,只见一片青苔野草。昔日燕子也已寻不到它的旧巢。“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词,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此二句既说现在的倦怠失意,又点出自己从前的身份:贵公子和隐士。“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张炎此词用鸟声结尾,这就使词有凄切哀苦的杜鹃啼泣之声,余音袅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李申耆治盗

李兆洛,字申耆,尝官安徽凤台县。凤台称难治,其地贫瘠而俗悍,以故民多流为盗,出入淮、泗间。李既至,乃时策骑挟健役,周视乡墟,廉知豪桀有不法者,至其家,缚其魁以去。审其有材能者,其罚,署为县役,责以捕贼,于是凤台之盗渐戢。

时百龄督两江,治盗极严。会仪征有巨绅被盗,且戕其全家以逸。百震怒,下所属,一月不得盗,皆劾罢之。李侦知盗为蒙城人,既劫,实伏匿于凤,又知翼蔽此盗者有巨猾,若名捕,或计诱之,必不得。乃夜密招前所无用之健役,置酒于署中内室而命之饮。酒数行,李曰:“吾不日去官矣!今置酒,与若辈别耳。”

群役惊相顾,有泣下者。李复徐曰:“仪征之盗案,若曹所知也,一月不获,则吾必同被劾。吾本欲遣若曹缚此盗,虑有不能,则不如吾一人任其咎。”语竟,群役进曰:“公,好官也。甘自得罪去官,不以难事役辈,役辈之有今日,惟公生之,今请以死相报。”李慨叹,亦泣下,拊其背,许而遣之。

盗所匿巨猾家去县城四十余里,役辈乃以夜往。至时,巨猾方宴盗,室中燃巨烛如椽大,酣呼之声达户外。役突入,至其庭曰:“故人别来相念否?今敢为不速之客。”巨猾睨役辈而笑曰:“君辈久已在官中,此来,岂以仪征一案耶?”

役乃言李以此案将去官。巨猾指上座一客曰:“此即某也。君以李公命来,吾不忍相负,否则君不生还矣。至某之诣狱与否,君自商之。”盗某大声曰:“去去,我从汝行。李公固好官,虽罪我,当也。我岂忍以自全躯命,累李公及汝辈?”遂相将入城。

李知役去必得盗,预置槛车,并集壮丁百余人以待。及役偕盗至,即略诘狱情,盗亦直供不讳,即槛送蒙城,而亲其行。凤台距蒙城八十里,中有巨镇,为凤、蒙交界地,亦往来所必经之要道也。李至镇,命舁槛车入旅店,自踞坐胡床于店门外。

方初发凤台时,知巨猾已约期于此镇来劫盗,既至镇,即踞坐店外,与观者语刺刺不休,而潜使壮丁在店中饱食后,即随槛车破后墙先行,疾驰至蒙。行时,巨猾率徒追于后,然已后槛车十余里矣。

李既械盗入蒙城狱,具狱词以上,云仪征盗已获,今由凤台解蒙城,不日可归案。百得牒,大喜。

(选自《清稗类钞》,有删节)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罚,署为县役                    贷:赦免

B百震怒,下所属                    檄:下令

C不以难事役辈                      属:交付

D即槛送蒙城,而亲其行              督:掌管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李申耆善于攻心之谋的一组是(3分)

①李侦知盗为蒙城人,既劫,实伏匿于凤          ②吾本欲遣若曹缚此盗,虑有不能,则不如吾一人任其咎         ③李慨叹,亦泣下,拊其背,许而遣之        ④君以李公命来,吾不忍相负      ⑤既至镇,即踞坐店外,与观者语刺刺不休      ⑥巨猾率徒追于后,然已后槛车十余里矣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申耆到凤台后,时常带领下属巡行乡里,到那些不遵守法度的豪强家里去抓人。

B.凶犯藏匿于凤台某奸猾之徒家中,对他公然抓捕或是诱捕,李申耆都没有十足把握。

C.如果一个月之内抓不到凶犯李申耆就将被免官,因此他在家中摆酒与众差役告别。

D.从凤台出发时,李申耆便已知道有人要劫囚车,使用巧计把囚犯平安押送至蒙城。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会仪征有巨绅被盗,且戕其全家以逸。(3分)

(2)我岂忍以自全躯命,累李公及汝辈?(3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夙兴夜寐,              。(《诗经》)

(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5)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弘一大师写过一幅字,只有“知止”二字。对“知止”二字的意思,学者们有以下不同的解读:

甲:朱熹曾说:“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止,就是知道什么是至善境界,从而促使自己追求至善,止于至善。

乙:老子《道德经》有言:“知止不殆。” 意思是,知止就不会落入危险。知止,就是懂得适可而止,懂得不可越过界限,懂得某些东西不可触碰。

丙:知止,就是明白自身能力无论多强,都是有限的,从而促使自己谦逊待人;知止,就是懂得生命的时光有限,从而促使自己珍惜光阴。

丁:知止,就是在忙碌中要懂得稍作停歇,想想自己珍惜的是什么,想想自己丢失了什么,或者,就看看沿途的风景。

要求:1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不得脱离材料;(2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3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2)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

(4)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

(5)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李凭箜篌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5分)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   

“有知虑乎?”曰:“否。”   

“多闻识乎?”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①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选自孟子·告子下》

】①訑訑(yí):听别人意见时的不耐烦声音。
1.通读文段后可知,熟语“              ”即源于此。(1分)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孟子的为政观。(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