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明月文 周涛 ①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明月文

周涛

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月亮的提醒当然非常重要,人们不能无视这一天的存在。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的短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青天揽明月”。   

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因此,中国人过中秋节便顺情合理。可以说,中秋节是一个全民族的诗的节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世界上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的心思的节日呢?别的节日都热闹,惟有中秋节,静远。约定俗成,中秋节是不能放鞭炮的,别的节日放鞭炮是造气氛,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

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些人的伤感。这时候,伤感是一种难得的、美好的情绪,是思念,是怀旧,是静下心来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这些美好的情绪都天然地带有感伤的情调。“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是感怀;“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宁静;“露似真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一出手,写月亮也是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

最令人费解的是,以大唐国力之盛、疆域之广,唐诗里竟无一首写太阳的、歌颂太阳的,似乎太阳就根本不存在,“月上柳梢头”才是人间最美好的时刻。

最好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须温热,撒一撮姜丝。要有一碟花生米,茴香豆更好;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真可谓秋之伤情处,不过还有更伤情的,那一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唐以后,宋朝明月愈转华美凄清,这一脉相传的明月情结,已经明白无误地揭示出中国文化中的柔性倾向,即便豪放如苏东坡,高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也还是问的明月而不是红日。

那一轮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越来越圆了,如同宇宙间惟一的一盏华美的路灯。谁也不觉得那光明是反射太阳的,只觉得那清光是它自身独有的;它不炽烈,不耀目,使人可以沐浴那光明,直视那月轮,月之光明,亲近可人。“月光如水”,那是无声的低语,是母亲慈爱的目光,是打乱了星星的诗行后醒目的句号,是云朵的和声伴唱下突出的主题曲。

设想一下,那些终生仰望明月,看着它盈缩变化,产生过无限遐想悠思然后死去的人,肉身寂灭,灵魂是否可以奔月?或者虽不能奔月却化作一缕云影环绕在月之旁也好?因此,不能不羡慕那留下优美诗句的人,他说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他虽然早就死了,但谁敢说他真的就完全死了呢?

不朽的诗传诵了千年,已化为月光中的一缕,因而那诗人的心思,千年以后,还鲜活着。真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到这里,突然明白了:那轮月亮,那轮“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中国人的风韵,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的情态,全在那轮月亮的涵盖里,一句话,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

“月亮代表我的心”,我的心是中国心。

(摘自2009年1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段“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把明月比作一个句号,这主要是因为圆月的形状与句号的形状相似。

B.第 “因此,中国人过中秋节便顺情合理”一句中,“此”指中秋节是一个全民族的诗的节日,中秋节是静美的,而且不能放鞭炮。

C.文章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巧妙地引用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使得文章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

D.文章表面上主要是在描写月亮,其实是在借月亮写月亮文化,进而写中国的古老文化,表现中国古老文化的生命力。

E.第段“‘月亮代表我的心’,我的心是中国心”这一结尾巧借歌词来表达作者对中国古老文化的热爱之情。
2.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 “这些……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4分)
3.段中作者说“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6分)

 

1.AB 2.因为唐人在诗中对月亮的想象神奇、浪漫,所以“是瑰丽的想象”; (2分)又因为他们思考月亮何时始有,明了天地恒久而人生短暂是自然之道,所以“是科学的命题”。 (2分) 3.示例1:同意。中国自古以来的大量关于月亮的诗文表明了中华民族的月亮情结,月亮寄托了中国人细柔、感伤的人生情调和超越性的人生思考,涵盖了“中国人的风韵,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的情态”,表明“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 示例2:不同意。中国诗文题裁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生的种种体验,而并非只有咏月之作。月亮文化的柔性倾向不能代表中国古老文化的全部特质,中国古代文化也同样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品格。 (每点3分,能答对两点即给满分。其他答案观点明确恰当,理由充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表现手法、文本主题等角度分析选项是否正确,A项,主要是因为中秋节的月亮代表了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的结束;B项,“此”指从古到今,中国人敏感于月亮的变化,而中秋月亮的圆满宣告了四季中最好时光的结束,引起了人们普遍深沉、悠远的感伤和思索。故选AB。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瑰丽的想象”“科学的命题”,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由上文第二段中“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他意识到自己的短暂,”“浮生若梦”等内容,从唐人在诗歌中对月亮的想象,对天地恒久、人类短暂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本题,应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即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结合着文本中自古以来的大量关于月亮的诗文表明了中华民族的月亮情结等内容或从中国诗歌体裁及涉及到的领域等方面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孟子曰:“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孟子·万章下》)

②万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孟子)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孟子·万章下》)

注:①田:打猎。②虞人:管理山泽苑囿的小吏。③旌: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古代君王有所召唤,一定要有相应的标志,召唤大夫旌旗,召唤虞人皮冠不忘沟壑: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头颅。

(1)选段①“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体现了             的精神。(2分)

(2)请根据以上两个选段简要说明孟子对“礼”的具体要求。(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幾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颈联中”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3分)

(2)结合全诗,简析作者的情感。(3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与万化冥合。(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2)丰草绿缛而争茂,                      。(欧阳修《秋声赋》)

(3)霜露既降,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苏轼《后赤壁赋》)

(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苏洵《六国论》)

(5)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

(8)                      ,钟鸣鼎食之家。(王勃《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题目。(6分)

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赦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急击勿失。”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
1.用“/ ”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

勾践欲赦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
2.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5分

陈谨斋,字纯候。休宁有陈村,在县治西南山谷之间,俗尚淳朴,陈氏世居之。谨斋之曾祖仁琦,以孝悌称,为乡饮宾。其子耀然、孙世墱,皆敦厚不欺为长者。世墱又为乡饮宾,仅一子志鋐,守其家法尤谨,故自号曰谨斋也。

谨斋以行贾往来江上,或居吴,或居六合、江浦。所居货尝大利矣,而辄舍去之,既去而守其货者,果失利,其明智人如此。而内事亲孝,养寡姊甚厚。姊亡,尽力上请获其节。在里则岁以米平,建陈氏宗祠,置祀田,设为条制甚备;倡修邑乡贤祠。其村南有巨溪,越溪道达婺源,而溪涨则阻为人患。谨斋为造舟设义渡,置田以供其费。在六合、江浦,遇公事所能为者,必以身先,如其在休宁焉。

其自奉甚简陋,而济人则无所惜。人或欺许之,然未尝较也。人或频以事求索之,辄应,未尝厌也。暇则以忠谨之道,训其家人,而未尝言人之过。少时,遇一术者为言:君某岁当少裕,某岁大裕,及他事成,后皆奇验。又言君当五十三岁死矣!故谨斋至五十,即归卧陈村不出以待终。然寿七十八乃没,人谓其修善延也。既没,而其家不失长者风,谨斋之教也。

谨斋子四人:有灏、文龙、有泗,皆笃谨为善人,皆先人卒;惟幼子有涵送其终,时年五十矣,而以尽礼致毁有称。有涵之子兆麒,从姚鼐学为文,尝为鼐述谨斋之行

姚鼐曰:谨斋生平皆庸行,无奇诡足骇人者;然至今人我称之者,以其诚也。夫使乡里常多善人,则天下之治,无可优矣。如谨斋者,曷可少哉!曷可少哉!

(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有删改)

【注】①乡饮宾:主持乡饮酒礼的贤者祀田: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贤祠:供奉先贤的祠堂。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其明智人如此        绝:超过

B.然未尝较也          夷:坦然

C.尽力主请获其节      旌:表彰

D.及他事成            毁:诽谤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陈谨斋有“长者”之风的一组是(    )(3分)

①守其家法尤谨                            ②所居货尝大利矣,而辄舍去之

③而内事亲孝,养寡姊甚厚                  ④谨斋为造舟设义渡,置田以供其费

⑤故谨斋至五十,即归卧陈村不出以待终      ⑥时年五十矣,而以尽礼致毁有称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村民俗淳朴,陈谨斋的祖上几辈人都是贤良之人。这些因素对陈谨斋的高尚品性的形成不无影响。

B.陈谨斋做官时,有时会居住在六合、江浦,在这两地,他遇到力所能及的事也会率先去做,就像在家乡一样。

C.陈谨斋受人欺骗也不计较,耐心帮助多次求他办事的人。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性格温和敦厚的人。

D.文末姚鼐对陈谨斋的评价先抑后扬。先指出他一生没有突出的成就,再称颂他为人坦诚、德行高尚。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暇则以忠谨之道,训其家人。(3分)

(2)从姚鼐学为文,尝为鼐述谨斋之行。(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