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晚明文化与昆曲盛世 郑培凯 昆曲是中国艺术在舞台表演...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晚明文化与昆曲盛世

郑培凯

昆曲是中国艺术在舞台表演这个领域,发展到巅峰的一种艺术形式,而这个艺术形式最辉煌的时期,就是从晚明到乾隆。或许有人问,到了清朝中叶,昆曲还有发展的生机,不是可以反驳康雍乾三代钳制文化的说法吗?

文化艺术的发展,有其相对独立的场域,虽然受到政局动荡及经济变动的影响,但审美追求所开拓的精神境界依然可以传承,艺术创造的成果可以历劫而重生。文化艺术一旦有所开创并能蔚成风气,形成典范,则可传诸后世,形成传统。晚明文化的重大意义在此。当时所创作的文学、戏曲以及各种各样艺术品在审美情趣上的成就,并不因明清易代的天翻地覆而消逝。昆曲的兴盛即在晚明这个时期,而其繁盛的生命力可以跨越改朝换代的戕害与创伤,一直延续到乾嘉时期。大家可能看过余怀《板桥杂记》这本书,主要写的是秦淮风月,给人一个感觉,是落拓文人的艳情文字,在国破家亡之际居然还怀想歌姬名妓的青楼风光。其实,余怀在晚年写《板桥杂记》,真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秦淮风月任情恣性的氛围。余怀这个人也不是大家以为的情场浪子,而是有守有节的文化精英,是个君子固穷的明遗民,甚至参加过反清复明运动。余怀著作资料大量散失,只有《板桥杂记》流通最广,使人误以为秦淮风月就是他唯一的生活行径。近几年因为学者的努力,有两部搜集余怀著作的诗文集出版,一部是《余怀全集》,一部是《甲申集外十一种》,让我们了解明末清初的一些文人,有其志向,有其政治操守,甚至投身危险的复国运动;但最欣慰的还是了解了当时的文化传统与艺术追求,他们经历的浮华世界,以及繁华所造就的审美境界。在清朝高压统治下,他们暗地里从事反清复明的远动,同时却可以公开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赏心悦目的诗酒风流以及千折百回、婉转动听的昆曲。我时常想,晚明昆曲的艺术追求,到了清代施行高压统治与文化钳制之时,仍然蓬勃发展,不是因为康雍乾三朝盛世的提倡,而是与这种缅怀故国的优越文化成就有关。清朝前半叶为什么还能够让昆曲继续发展,甚至出现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是因为晚明余韵的延续,而不是清朝政治稳定局面的结果。

                                        (选自2014年1月20日《光明日报》)
1.在作者看来,晚明文化的重大意义在哪里?(4分)
2.作者对《板桥杂记》这本书有哪些评价?(5分)
3.作者为何要写余怀这个文人?(6分)

 

1.以昆曲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艺术在晚明蔚成风气(2分),形成典范,传诸后世,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 2.表面上是书写秦淮风月生活的艳情文字(2分),究其实质是晚年回忆秦淮风月任情恣性的氛围,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赏心悦目的诗酒风流(3分)。 3.指出余怀不是大家所以为的情场浪子(1分),而是有守有节的文化精英(1分),他是晚明时期有人生志向、有政治操守的文人代表(1分),指出正是由于他们在文化艺术上的情趣追求、他们缅怀故国优越文化成就的情怀,造成了晚明文化艺术的审美情趣并形成风气。(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的答案区间在第二段,“晚明文化的重大意义在此”是答案提示语,由代词“此”可知答案就包含在前面的一句话中:“文化艺术一旦有所开创并能蔚成风气,形成典范,则可传诸后世,形成传统”。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的答案源为“使人误以为秦淮风月就是他唯一的生活行径”和“却可以公开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赏心悦目的诗酒风流以及千折百回、婉转动听的昆曲”两句话。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作者以点代面,用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表达自己的观点。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10分)

(1)《三国演义》中,在火烧赤壁前,周瑜智囊团队使用了哪些计策,一步步将曹操引入必败的境地?(5分)

(2)请简述《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疯”与奥菲利娅的“疯”有何不同。(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昔吾举进士,试于礼部,欧阳文忠公见吾文曰:“此我辈人也,吾当避之。”……今吾衰老废学,自视缺然,而天下士不吾弃,以为可以与于斯文者,犹以文忠公之故也。张文潜、秦少游,此两人者,士之超逸绝尘者也,非独吾云尔。二三子亦自以为莫及也。士骇于所未闻不能无异同故纷纷之言常及吾与二子吾策之审矣士如良 ,岂可以爱憎口舌贵贱之欤?

                                        (选自《苏轼文集•太息送秦少章》)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2.秦少游(秦观)、张文潜(张耒)与哪两位北宋文学家并称“苏门四学士”?(2分)
3.结合文段,概括苏轼与欧阳修相似的对待后辈做法。(2分)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今天的互联网给予了社会公众更为广阔、更为宽松的舆论表达空间,任何人随时可以对世界任何地方的人或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心声,但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网络言论是有边界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钱钟书

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一般人并非因有幽默而笑,是会笑而借笑来掩饰他们的没有幽默。笑的本意,逐渐丧失;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慢慢地变成了幽默贫乏的遮盖。

笑是最流动、最迅速的表情,从眼睛里泛到口角边。东方朔《神异经》载东王公投壶不中,“天为之笑”,张华注说天笑即是闪电,真是绝顶聪明的想像。据荷兰夫人的《追忆录》,薛德尼•斯密史也曾说:“电光是天的诙谐。”笑的确可以说是人面上的电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间闪烁着牙齿的光芒。我们不能扣留住闪电来代替高悬普照的太阳和月亮,所以我们也不能把笑变为一个固定的、集体的表情。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这种机械化的笑容,只像骷髅的露齿,算不得活人灵动的姿态。柏格森《笑论》说,一切可笑都起于灵活的事物变成呆板,生动的举止化作机械式。所以,复出单调的言动,无不惹笑,像口吃,像口头习惯语,像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老头子常比少年人可笑,就因为老头子不如少年人灵变活动,只是一串僵化的习惯。幽默不能提倡,也是为此。一经提倡,自然流露的弄成模仿的,变化不居的弄成刻板的。这种幽默本身就是幽默的资料。这种笑本身就可笑。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也许要在几百年后、几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假如一大批人,嘻开了嘴,放宽了嗓子,约齐了时刻,成群结党大笑,那只能算下等游艺场里的滑稽大会串。所以,幽默提倡以后,并不产生幽默家,只添了无数弄笔墨的小花脸。挂了幽默的招牌,小花脸当然身价大增,脱离戏场而混进文场,反过来说,为小花脸冒牌以后,幽默品格降低,一大半文艺只能算是“游艺”。小花脸也使我们笑,不错!但是他跟真有幽默者绝然不同。真有幽默的人能笑,我们跟着他笑,假充幽默的小花脸可笑,我们对着他笑。小花脸使我们笑,并非因为他有幽默,正因为我们自己有幽默。

所以,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决不能标为主张,更不能当做职业。我们不要忘掉幽默的拉丁文原意是液体,换句话说,好像贾宝玉心目中的女性,幽默是水做的。把幽默当为一贯的主义或一生的衣食饭碗,那便是液体凝为固体,生物制成标本。就是真有幽默的人,若要卖笑为生,作品便不甚看得,例如马克•吐温。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提倡幽默作一个口号,一种标准,正是缺乏幽默的举动;这不是幽默,这是一本正经的宣传幽默,板了面孔的劝笑。

                                            (选自《写在人生边上》,有删改)
1.在作者看来,什么是真正的幽默?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6分)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二段的论述层次。(6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

断桥的虚与实

程耀恺

①四月的最后一天,我来到杭州。仿佛置身巨大的青绿山水画中,惊回首,自己已经成了画中人。身为画中人,我心里却盘算着如何给这画图的某一特殊部分,拍一张像——这是隐藏已久的一个心愿:为断桥留影。拍好了,存到电脑里,没事的时候,调出来看看,聊慰思古之幽情。

②我心中有个断桥结,它发端于三十年前。那是一个七夕之夜,杭州城姚园寺巷的束家小院里,一位长辈意味深长地问我们:天上牛郎织女要相会,鹊儿来搭桥,这鹊桥,既浪漫又踏实,足以承载思念与惊喜。可人间的许仙白娘子,怎么就看上了一座断桥?

③这个七夕之问,从此潜伏到我的灵魂深处。三十年来,我有种种答案,但都拿不准。

④随着阅历的积累,见识的增多,我开始懂得,凡事先从浅处入手,我就问自己:这断桥,是为了《白蛇传》而预设的呢?抑或《白蛇传》是为断桥而量身定做的呢?

⑤一个年轻的后生,搭救了青、白二蛇。有了这样的因缘际会,那蛇便化为美女,嫁给恩主。这故事在中国,尤其在江南,像风吹流水一般地流播,故事中爱情的、伦理的、宗教的诸多元素,纠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但有一条可以肯定,要是没有断桥的介入,那么,《白蛇传》也许与普通的江南地方戏,永远难分伯仲。

⑥不管怎么说,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硬是把相貌平平的一座石拱桥,诗化了,神化了。从此,弧度近乎直线的断桥,渐渐地隆起,慢慢地升腾,以至上接银河,下连人心。近处的雷峰塔,远方的金山寺,都成了陪衬。亦真亦幻的许仙白娘子相会,让断桥成了一座延续千年的“爱情桥”。那断桥仿佛从现实世界中,搬移出来的奇妙空间:烟火人间、灵异世界、美学视野、感情天地,分分合合,变动不居。正是这个奇妙的空间,让许仙成为混沌相公,让白蛇成为痴情娘子,让青蛇成为刚烈小青,而本该普渡众生的僧人,却成为荼毒生灵的法海。

⑦不难想象,若是没有白娘子和许仙,没有他们的痴心与负情,没有他们的抗争与醒悟,这断桥,便是个俗桥,湖上烟柳画桥有的是,它们或声名显赫,或风情万种,它们会毫不客气地把平庸的断桥,挤到自己的影子里。然而造化弄人,丑小鸭竟然成了白天鹅,人妖之恋,居然拨动了人类柔弱的心弦,一处又一处的游客,向往断桥,不远千里而来;一代又一代的情人,陶醉断桥,在桥上喜结连理。连我那穷乡僻壤的故乡,没见过世面的村夫野老,赶上春光明媚之时,也会哼上一句“西湖山水还依旧……”,他们口中的白娘子,他们心中的断桥,虽然不能给他们苦难的命运,带来一线希望,至少给他们平淡的日子,吹进一丝暖意。

⑧无论谁,只要靠近断桥,就会觉得,时间凝固了,季节止步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断桥上,天天都是人间四月天。

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断桥成就了《白蛇传》。反之《白蛇传》也成就了断桥。

⑩就在我从杭州回来,把断桥的图片存入电脑的那天晚上,我与老人在梦中不期而遇。看了照片,老人先是若有所思,转而喃喃自语:以前忘掉告诉你们小辈,打你出世起,这断桥,早已不是许仙白娘子的断桥了。我听得没头没脑,老人倏忽不见了。

打那之后,一连好几天,我都寝食不安,难道此桥非彼桥?后来,终于在一本叫《钱塘遗韵》的书里,找到了1923年前断桥。看上去,桥上桥下,一色石阶,桥的正中,有亭翼然。我心里一亮堂,难怪不同的脚本里,青儿都不改其口:“看前面已是断桥亭,待我扶着娘娘,去至亭中,稍坐片时”。可惜,为了让富人能在白堤上开车,毁亭、削拱——权力矮化了断桥。

如果白娘子一家,也有今生今世,面对这座被红男绿女们视为“爱情桥”的断桥,会不会感到陌生呢?

(选自《散文》2010年第9期,有删节)
1.请分析文中第七段画线句的表达特色。(4分)
2.文章第二段和第十段两次写到老人,说说老人在文中的作用。(5分)
3.第十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提到《钱塘遗韵》里1923年前断桥?(5分)
4.文章题为“断桥的虚与实”,说说其“虚”的含义。(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