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④,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文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清代廖燕《二十七松堂集》)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③鼎革:指明清易代。④金圣叹因“哭庙案”罪被冤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示:给……看
B.迥出意表 迥:远。
C.因为诗吊之 因为:就给(他)
D.读书著述为务 务,追求
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B.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C.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D.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在贯华堂召徒讲经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但讲稿秘不示人。
B.金圣叹的好友王斫山给他提供了放贷银子,虽然金圣叹交还了本金,但利息全被花光,王斫山也只是一笑了之。
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的字改为“圣叹”,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物;他评论六大才子书,皆有独到的眼光。
D.本文作者既记述了金圣叹的不识时务之处,又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伤。
4.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5分)
(2)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知识分子的活动,一般说有“超然”和“参与”两个方面。“超然”,是指超然于一般社会生活之上而特别地致力于文化责任;“参予”则是以其知识、理想等影响与改造社会生活。借中国古人之用语,大致可以区分为“出世”与“入世”。就“入世”讲,这一因掌握了知识而思考更具“普遍性”的群体,自古就形成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孔子曰“爱人”,墨子曰“兼爱”,孟子说“民为贵”。他们深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以“平治天下”为“舍我其谁”之重任。由此养成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弘大气象。同时,也培育了一种深沉博大的忧患意识。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忧其民者,忧民生之艰辛也;忧其君者,忧肉食者之失德也。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所谓“邑有流亡愧俸钱”,都反映了那种战战兢兢、任重道远,于国事民生不敢须臾忘怀之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确实成了中国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
谈到“出世”,人们随即会想到道家与隐士。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界与政治界截然两分,各有职能,居知识界内从事分内工作,并不得谓之“隐”。但古代的“士”为王朝官吏之主要来源,若不为官则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常无着落,于是“仕”与“隐”便形成鲜明对照的不同人生选择。庄周向往“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无待”境界,君主“欲以境内累”而不受。这是一种对超越精神境界的探求。儒者虽以“明道救世”为务,但也并非不讲“隐”。作为知识分子,他们自有“所为之事”,如“博学习文”之文化责任,“砥厉廉隅”之人格完成等,未必要“与人为臣”。故古之儒者,亦不乏“累征不就”,而“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之人。今人多以隐居为消极退避,对“独善其身”颇多非议。其实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又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知“独善其身”原乃穷亦坚守节操之意。所以,“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无心爵禄、甘心林泉、潜心道艺之举,自古就被看成是难能可贵的高尚行为。如果说“入世”反映了知识分子对社会责任与理想的履践,“出世”则集中反映了其对文化的自由创造和个体的自由人格的追求。对不同个体,在“入世”“出世”上完全可以有不同选择;但就整个知识群体来说,二者却决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1.下列关于古代知识分子活动“超然”与“参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超然”是指古代的一些知识分子不“与人为臣”,超然于一般社会生活之上而特别地致力于文化责任的生活态度。
B.“参与”是指古代的一些知识分子以“平治天下”为重任,以自己的知识、理想等影响与改造社会生活的生活态度。
C.“超然”是一种“出世”的态度,在古代社会中与道家、隐士有关,是与儒家所提倡的“士”应尽的社会责任相违背的。
D.“参与”是一种“入世”的态度,它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仁以为己任”“平治天下”等知识分子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古代知识分子提出的一种社会理想,它的形成,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社会中具有“普遍性”问题的思考。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是儒家代表人物对知识分子的一种社会要求,体现了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社会责任感。
C.“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是庄子设想的一种“无待”境界,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一种对超越精神境界的探求。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孟子提出来的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处世哲学,以现代人的观点看,“独善其身”是不值得提倡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孔子的“爱人”,墨子的“兼爱”,孟子的“民为贵”,以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都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对百姓生存的一种忧患意识。
B.“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千古流传的名句,都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国事民生不敢须臾忘怀的责任意识。
C.在古代,知识分子或“仕”或“隐”,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若“仕”则有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若“隐”则无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D.在古代,知识分子在“入世”“出世”上完全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在对社会责任与理想的履践和个体的自由人格的追求上两者并不矛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哈佛校长Drew Gilpin Faust提出了这样的一条“择业停车位”理论:不要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20个街区远的地方。直接去你想要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再绕回来。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否则你会后悔的。人生之路很长,总有时间去实施备选方案,但不要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假如你是某大学校园电视频道的工作人员,想要在第一时间以滚动字幕的方式向同学们通报下面材料中所包含的信息(因技术条件所限,字幕只能使用汉字,且不超过20个字),那么,字幕内容怎样拟?
为了丰富群众春节期间的生活,充分利用淡季旅游资源,人民公园推出吸引游客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春节期间(大年初一到元宵节)在校大学生持学生证购票游人民公园,票价在原来的基础上优惠60%。
答: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6分)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日,古人又称夜为“宵”, ① 。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赏月,② 。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③ ,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这种美好就足够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让人品味,让人沉湎。
②在中国诗歌里,还有意境。
③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
④就是林语堂说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 。
⑤什么是意境呢?
⑥主观情意和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
A.④②⑤①⑥③ B.④⑤③⑥①②C.②④⑤⑥③① D.②⑤④③⑥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