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用故事、案例阐明道理,陈述主张,可以使人觉得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你创作或复述一...

用故事、案例阐明道理,陈述主张,可以使人觉得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你创作或复述一个故事(案例),并用破折号引出一句话简述其寓意。(5分)

示例:

①护士叫醒熟睡中的患者,让他服用安眠药。——有些人只知道机械地做事,对做事的目的却不了解,甚而至于南辕北辙。

②青蛙博士问蜈蚣:“你有成百条腿,你是怎么决定先迈哪条腿的呢?”蜈蚣想啊想,他想不清楚,而且连路也不会走了。——对本能作过度的研究,反而丧失了本能。

 

示例:①林巧稚大夫一生没有婚育,却成为公认的妇产科专家——好的学者、读者不必就是诗人或作家; ②一个人买了昂贵的真皮沙发,却一直舍不得撕掉蒙在它表面的塑料护膜。 ——如果为了保护大脑而不用它来思想,那和傻瓜有什么不同? ③猫半眯着眼,看着飞来飞去的蜜蜂: “不是够吃了吗,怎么还忙个没完呢?”蜜蜂边采蜜边替小猫着急: “整天躺着不动,冬天来了吃啥呢?”——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吧,甭整天琢磨别人。 (故事3分,相关的道理、主张2分。故事和道理、主张之间缺乏相关性,最多给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和语言表达生动形象的表达能力。要紧扣题干要求分析作答。可以自编故事,也可以直接复述现实中存在的案例,然后由该故事或案例总结出哲理。由题干和例句可知,只要能注意故事和道理、主张之间的相关性,语言通顺流畅,表述内容合乎情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                ,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琴厚重的人文积淀之外,琴的审美在世界音乐中独树一帜              难怪世界为之惊叹。

琴没有肆意的宣泄

琴与诗歌密不可分 

从而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这和国画的审美追求是统一的 

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      

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音,虚实相生

A.①⑤②⑥③④   B.②⑥④①③⑤  C.①⑤②③④⑥  D.②④⑥①⑤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B.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央视马年元宵节期间重磅推出了“中国谜语大会”,节目形式、内容都十分充实,再掀收视狂潮。

C.打车软件在给乘客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高了出租车的用车效率,但司机在开车时分心使用打车软件,成为出租车事故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D.通过《中国之声》微博推出的“正能量益起来”这项活动,让我们一同探寻发现在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点滴美好,一起寻找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大量外国游客涌入中国,            ,可能会导致犯罪率的提高

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但在大反战的过程中,难免会            ,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            的野山人参,是用萝卜根制作的。

他虽说是个大学生,但没什么专长,现在仍然只是给别人打打工,            的,真替他担心。

A.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不稂不莠

B.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       不稂不莠        鱼目混珠

C.泥沙俱下       不稂不莠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

D.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泥沙俱下        不稂不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诗人食指:我这样写歌

李翚 庄劲扬

“我就是喜欢写诗,就是写了几首当时那个环境下年轻人比较喜欢的诗”。2009年10月食指在中国诗坛第一次专门为他举行的作品研讨会上,作了这样的一个开场白,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不要用“大师”、“英雄”、“先驱”这样的词句来界定他。

研讨会期间,食指大多时候都是低着头默默地聆听、记录,只是偶尔对专家们坦诚地对他的诗做出“文本还不够精美”、“部分诗歌在语言的美感方面还欠火候”这样的评价时,抬起头来频频点头。在历时近3个小时的研讨会结束时,主持人请他再次致辞,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朗诵了他的诗作《我这样写歌》:“这首小诗完成的一刻/结束了一切精神的折磨/别人以为是不修边幅/其实我早已失魂落魄/……一个人承受心灵的寂寞/年年如此,日月如梭/远离名利,远离污浊/就这样在僻静荒凉的一角/我写我心中想唱的歌”……

诗人喜欢朗诵。南京大学的文学评论家傅元峰副教授说,食指是那种能背下自己所有诗的人。食指点头,“这都是我呕心沥血的作品”。

食指在诗作《世纪末的中国诗人》中说自己是“自幼追求艺术的一生”。不过,如果不是因为中考失利,他很可能成为一名天文学家。“都是5分的特优生,居然没考上,只好学文了。”

“我是从一些批判文章里偷学的”,食指有些狡黠地笑着谈到了他的诗艺学习之道。

“文革”期间,几乎读不到什么书了,诗歌也都是政治口号语体。但食指却找到了自己的源泉。他从《文学评论》里读到了那些作为批判对象的外国诗歌,虽然大多只是片段,他也觉得太美了。

食指偷学的第二个源泉是刘白羽的藏书。当时刘白羽已经被造反派打倒,书房被查封,里面有很多国外的诗歌集,食指就和伙伴们从天窗翻进去“借”书来翻阅。

第三个源泉是当时能够公开出版的国外近代诗人的诗歌,普希金、拜伦、马雅可夫斯基等等,他都阅读吸收。

而让食指感到尤为幸运的是在写诗的起步阶段得到了“高人指点”,这“高人”就是何其芳。何其芳是最早一批被打倒的“走资派”、“黑帮分子”,当时已很少有人敢去家里看望他。食指在中学课本里就学过他的诗,很仰慕他。食指回忆那天去何其芳家的情形时说,那是1967年夏天的一天,我穿一条短裤,一件背心,像小孩一样。何其芳的女儿何京颉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他们谈了很长时间,虽然当时郭路生只是个十八九岁的小青年,可父亲没有把他当成是小孩子,而视他为同辈人,与他滔滔不绝地谈着新诗的创作、发展,诗歌的韵律、语言等等,对郭路生所提的问题也一一做了认真细致的解答。”

从那以后,食指就经常带着自己的诗歌去何其芳家向他请教。他说,“何其芳把我引向了正道”。遗憾的是,不久何其芳就离开北京,而食指也于1968年12月下乡去了……

1966年——1969年,被称为“文化大革命”的第一阶段,“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论调甚嚣尘上,一派“全面内战”之势。食指却在这几年里完成了他“最为辉煌的青春期创作”,大部分代表作都是这几年写的,诗人林莽认为食指的这些作品“是对那些心灵命题的记录与回答”。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食指1968年12月作为知青去山西时,在火车上写成的。他写道:“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翻译家戈宝权的女儿戈小丽当时与食指一起下乡到了山西杏花村,她在回忆文章中说 “一次他朗诵《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当时的两个女生还没听完就跑出厨房,站在黑夜中放声大哭。”食指的诗很快就传遍了全国有知青插队的地方。

食指觉得幸运的是,那时大家的注意力都只集中在他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相信未来》上,而没有完全解读他的那两篇长诗《鱼儿三部曲》和《海洋三部曲》。按那时的标准,这两首才是真正的“反动”诗,都直接指向了“文革”与红卫兵。

“幸好我的诗只是在传抄,而且传到上面的是些短诗,躲过一劫”,食指这样说。

1973年,在青春还在奔放地燃烧时,诗人却在理想幻灭爱情受挫的打击下精神抑郁,被诊断为“精神分裂”。从这一年第一次住进北京第三福利医院,直到2002年,食指在这家精神病疗养院断断续续住了12年。

即使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食指仍然坚持思考,坚持写诗。“我知道进福利院是一种沉稳,于是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

2002年他从福利院走了出来,有了新的家庭,也开始了新的生活。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食指的诗作《我这样写歌》中提到的“精神的折磨”指的是他在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后,在精神病医院里所受到的精神折磨。

B.在中考中,成绩本来很好的食指却意外没能如愿去学习自己喜欢的天文学,所以只好选择去学习自己并不怎么感兴趣的文学。

C.为了更好地创作诗歌,食指去何其芳家拜访,并与之从新诗的创作、发展谈论到诗歌的韵律、语言,一些疑问也得到了解答。

D.《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相信未来》都是食指的代表作,其中前者形象而又贴切地写出了远离家乡的知青的心情,广为传抄。

E.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开篇通过食指参加作品研讨会的一些细节描写设置悬念,后文通过对食指下乡和生病的详细叙述揭开悬念。

从前三自然段研讨会期间的言行,可以看出食指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在中考失利选择学文后,哪些因素使得食指一步步到达创作的巅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诗人的笔名“食指”,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做诗人如此,做人亦应如此。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