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司马迁《报任安书》)

2)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3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4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5青山隔送行,           ,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4)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5)疏林不做美 禾黍秋风听马嘶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频烦”、“ 愤”、“ 宵”、“ 黍”、“ 嘶”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5分)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墨子·兼爱中》)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1.社会动荡、国家败亡的原因,墨子认为是          ,孟子认为是           (2分)
2.结合现实生活,简要谈谈上述两种思想的积极意义。(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7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南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词中出现的意象“杜宇”常被赋予             的情感。(1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上阙所用的表现手法。(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9分)

送会稽金生序   [明] 宋濂

余居京师十余年,四方贤士从余游者众矣,晚得某生之才。余爱之既甚,凡见其乡里及所与交游之人,无不爱也。今年,某生以其友太学郭生睿来见,郭生与某同邑,出其文数十篇,读之,善驰骤①可喜,与之语,义理蔚然②,余又爱之。既而郭生又以其同舍会稽金文举访余,且称文举交朋友有义,见人有才者,事之惟恐不至;善为诗,太学之论诗者必称之。余又以爱郭生者爱焉。

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材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③,不培而自长;才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灵芝瑞木之不易得如此,见者苟不爱之,非无目之人,必无识者也,是岂人情哉?自昔国家盛时,材士布列于朝,与其同时者且犹爱之,况今丧乱之余,斯道之不绝者如发,则才之生于此时者尤不易得,其可不加爱乎?余怪世之士为识不宏,见有才者,位尊则忌其蔽吾名,年少则恶其分吾誉,交排竞讦④,伤至公之道。益知某与郭之交荐其友为可爱,而喜文举爱才之心为足取也。

及文举将归省其亲某生为之求言余故以爱才之说告之使见文举者若睹灵芝瑞木然而毋蹈余之所怪也

【注释】①驰骤:指才思敏捷,善于驾驭文字。②义理蔚然:指言辞有文采,华美。③枥:通“栎”,劣质木材。④讦(jié):攻击别人的短处,句中“排” 与之同义。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之论诗者必   称:称道,称赞

B.世不一二见      举:整个,全部

C.年少则其分吾誉     恶:厌恶,嫉妒

D.而喜文举爱才之心为足    取:取得、得到
2.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见乡里及所与交游之人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B.余又爱郭生者爱焉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与其同时者犹爱之     北山愚公者 九十

D.余怪世士为识不宏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主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写给会稽金文举的序,属于赠序,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B.金文举是郭睿的同乡同学,很有朋友之义,又爱才,善为诗,当时太学里那些论诗的人都称赞他的诗写得好,作者也喜爱他的诗。

C.作者感叹这个时代少有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像灵芝一样少见和难得。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人忌才妒才,作者认为这不是人之常情。

D.本文借金文举的“爱才事才”来批评那个时代中“无才者忌才的现象,希望社会上的有识之人能“识才爱才”。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及文举将归省其亲某生为之求言余故以爱才之说告之使见文举者若睹灵芝瑞木然而毋蹈余之所怪也。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①见人有才者,事之惟恐不至。(2分)

②见者苟不爱之,非无目之人,必无识者也。(3分)

③其可不加爱乎?(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0分)

在小日子里生长与飘零

程耀恺

董桥偶于市上得到一枚闲章,材质也许不敢恭维,印文却是绝妙好辞:“我是个村郎,只合守篷窗、茅屋、梅花帐。”这十五个字,印在纸上,无论怎么读,感觉都是一首诗,而诗眼就在“只合”二字上,这个村郎,肚子里肯定贮了些墨水,却不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你若以为他是一个胸无大志、不求上进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篷窗、茅屋、梅花帐,是他的选择。

我也是个村郎,因为时代发生了骤变,“篷窗、茅屋、梅花帐”像云彩一样飘逝了,我够不着了。这时候,城市吸纳了我,没办法,我只有在城市里过日子。城里的日子,有采采流水的好日子,有蓬蓬远春的美日子,有举步维艰的难日子,有平淡无奇的小日子,也有鲜花着锦的大日子。在这当中,我偏偏选择了小日子,我只合过小日子。

别看这小日子,就是“白菜豆腐保平安”,没这么简单。过小日子,还有不管风吹浪打,自有风景可看的一面;过小日子,还有在你不想走的路上来来往往,在你不想呆的地方安家落户,与你不相识的人同舟共济的一面。说到底,过小日子的真谛,就是不拘酸甜苦辣,自然而然地生活。

诚如托尔斯泰所言,各家各有各的幸福与不幸,小日子从来就不是千篇一律。至于我的小日子,说得好听点,就是锅碗瓢勺交响曲;说得直白些,便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只不过,因为我粗识几个字,在开门七件事之外,我也买些书籍与刊物,这样一来,烹文煮字也就和我的小日子水乳交融在了一起。

过小日子,当然要精打细算了,但绝不仅仅是精打细算。有朋自远方来,曾经共患难,而今相去三千里,相隔三十年,最难风雨故人来,开茅台,泡龙井,倾其所有款待,也在所不惜。又譬如,买一件羊毛衫,通常要问问价,说不定还要货比三家。若是添置电脑、数码相机之类,那就只在贵的里挑,拒绝便宜货。花钱的事,正如女人的面霜,往脸上抹不心疼,但绝对不会往身上抹。总而言之,铢积寸累,是小日子的本色;一掷千金,是小日子的彩色。如此说来,小日子不是富,小日子也不是穷,贫困与富有,在小日子里,是没有重量、没有颜色的词儿。小日子好比量体裁衣,无所谓峨冠博带,称心如意才是根本。

像我这样过着小日子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生活在两重世界里的人。八小时之内,我是必然王国里的臣民,只知道为生存而生存;八小时之外,我是自由王国里的臣民,可以为看云而看云。我当臣民的时候,就听天由命;我当百姓的时候,就笑骂由心。我知道,一个人活着,就得忍耐我们必须忍耐的,也要创造我们必须创造的。幸亏还懂得这一点点小道理,才不致被两重世界撕裂开来,依旧是个完整的过小日子的人。

有一阵子,我在广州的一家公司做事。公司为房地产商做策划销售,我们就让甲方打广告,说什么“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买某某花园,就是买高兴!”我做策划做得久了,卖房子卖得多了,就明白买房子这件事,不见得有多少高兴,有点高兴,终归也要被折腾成落花流水。后来我退出了江湖,回到老房子里,回到小日子里,我下了决心,固守我的老巢,我深知小日子经不起折腾。小日子就像一只提水的木桶,外边至少要有一道箍儿箍着,才不致散板,不折腾就是小日子的箍儿,有了这道箍儿,小日子就能循序渐进,就能风平浪静。

跨过了青年的混乱,越过了中年的不安,迈过了老年的苍凉,我的人生,就在小日子里生长与飘零,如同一片树叶,在森林里生长与飘零。                              (选自《思维与智慧》)
1.文章第①段写董桥的一枚闲章有什么作用?(3分)
2.结合上下文,理解画线句的含意。(4分)

(1)花钱的事,正如女人的面霜,往脸上抹不心疼,但绝对不会往身上抹的。

(2)一个人活着,就得忍耐我们必须忍耐的,也要创造我们必须创造的。
3.文章第⑦段,作者为什么要特别提到在广州一家房产公司工作的经历?(4分)
4.赏析文章的结尾。(4分)
5.作者笔下的“小日子”充满了思辨色彩,请从文中找出一组,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感悟。(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9分)

文学与史识:如何享用历史资源

所有过往的事件都可以通俗地称之为历史,历史是一个巨大而庞杂的矿藏。人们时常潜入堆积如山的陈年旧事,修复记忆,提炼传统,并且以史为鉴,认定自己的楷模和规范。无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个人,历史无不提供了自我认识的参照坐标。因此,如何享用历史资源时常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命题。历史学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文学是另一种。

人类早期的某一个段落,历史学与文学曾经浑然一体。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既是历史事件的记载,又存在强烈的美学特征。历史学与文学的分道扬镳意味着另一个文化阶段的开始。显而易见,历史学更多地负有特殊的责任。从“史官”的设立到修史的慎重严谨,历史学的记载、叙述以及形形色色的褒贬时常与涉及江山社稷的大是大非联系起来。孟子曾经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是历史叙事不露声色的政治倾向。因此,历史学热衷于注视各种宏大的巨型景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政治风云,外交形势,社会制度,革命运动,诸如此类的显眼事件往往是历史学的注视焦点。多数时候,帝王将相理所当然地充当了历史著作的主要人物。

相对地说,文学认领的是各种具体的人生故事,现实主义之后的文学明显地转向了底层,转向了普通大众的悲欢离合。文学带来的喜怒哀乐源于日常生活的各种经验、细节,而不是高瞻远瞩的宏论。一首小令或者一篇美文仅仅抒写了些许人生感慨;即使像《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这种鸿篇巨制,人们读到的仍然是一个个人物的曲折命运,而不是包罗万象的历史全景。为了强烈的戏剧效果,为了逼真的现场气氛,文学甚至享有一个特权:虚构。现今,历史学与文学的分工日益清晰:当前者精确地提供某一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数据或者翔实陈述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文学正在栩栩如生地想象一条街道,一幅肖像,或者一批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

然而,这并不是文学与历史相互分离的证明。相反,“历史”始终是文学围绕的一个中心词。这不仅表现于一批以历史故事为主轴的“演义”小说,不仅表现于迄今盛行的历史小说或者历史戏剧,更为重要的是,“历史”的理解、再现时常成为鉴别文学价值的内在尺度。“诗史”是杜甫赢得的一个崇高赞誉,巴尔扎克自称要做法国历史的书记员,恩格斯在典型人物背后察觉到某种“历史潮流”,并且提出了“美学的”与“历史的”相结合的批评标准……或许,亚里士多德关于诗比历史著作更富于哲学意味的观点已经包含了重要的启示:文学不负责陈述已发生的事情,“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显示的是另一种史识。如果说,历史学擅长居高临下地处理历史,那么,文学考察的是历史与人生的复杂互动。没有完全脱离宏观历史的具体人生,正如没有完全脱离具体人生的宏观历史;但是,文学主要承担这个命题的上半部分。历史如何造就各种不同的人生,同时,每一个体如何在自己的位置上理解和承受来自历史的压力。

文学兴趣不衰的探索表明,历史从未关闭。每一种探索的视角都有理由期待自己的发现,即使是“大话”、“戏说”式的解构。然而,解构存在的后续问题在于,哪些更为深刻的历史阐释脱颖而出?李白轻功卓绝,关云长拔剑自刎,宋江与李逵存在同性恋关系……这些乏味的想象又有多少真知灼见?如果践踏已有的历史解释无非是博得一笑——如果历史仅仅被视为炮制笑料的作坊,那不啻于双重的辜负:既辜负了解构主义的理论锋芒,也辜负了历史隐含的真正价值。
1.结合文本,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历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巨大而庞杂的矿藏,它为民族、国家还个人提供了自我认识的参照坐标。

B.历史从未关闭,对历史即使是“大话”“戏说”式解构,也是有理由期待自己的发现的,这是文学兴趣不衰探索得出的结论。

C.我们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既是历史事件的记载,又存在强烈的美学特征的情况中可以看出,历史学与文学是浑然一体的。

D.相对历史学而言,文学在创作中享有“虚构”这样一个特权,其目的和作用是为了收到强烈的戏剧效果,为了逼真的现场气氛。
2.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历史的叙事具有不露声色的政治倾向的特点,所以当孔子写好了《春秋》这本书之后,一些乱臣贼子都非常恐惧害怕。

B.有些鸿篇巨制,像《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等,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物的曲折命运,还有包罗万象的历史全景。

C.大话、戏说李白轻功卓绝,关云长拔剑自刎,宋江与李逵存在同性恋关系,这些想象是乏味的,是在践踏已有的历史解释。

D.杜甫的作品被誉为“诗史”,巴尔扎克要做历史书记员,恩格斯在典型人物背后察觉到某种“历史潮流”,都表明历史对于文学很重要。
3.文中画线句说“历史学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文学是另一种”, 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历史和文学分别是如何再现历史的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