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0分) 水性江南 王本道 ①每次去江南,大抵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0分)

水性江南

王本道

①每次去江南,大抵是在莺飞草长的三四月间。去的次数多了,便萌生了探究江南真谛的念头。

②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那锐利的兵——剑,也是源于江南的吴越。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凌厉强悍这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我一度大惑不解。

③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间,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呜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④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对江南人的赞美虽有些夸张,但说的却是实情,那无边的波光水影之中,充溢着无边的风月。莫愁湖畔莫愁女,西泠桥边苏小小,还有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秦淮河上的桃叶渡……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那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诉,弦乐清丽委婉,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⑤江南的水又时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而顽强的水,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的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占尽风云。那山间的飞瀑,山下的激湍,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据说古代铸剑,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放到水中浸泡,几经反复,才铸成一把好剑。这种浸泡过剑的江南之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而持戟呐喊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发挥到了极致。就连文雅娟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润泽下,也尽显铮铮侠骨。明末的秦淮八艳是有力的佐证.清末的秋瑾则是最优秀的代表。

⑥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美是刚与柔的融合。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
1.第③段中作者引用《老子》中的一句名言,有何作用?  3
2.联系全文看,江南的美是刚与柔的融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                                                                                                                                                                          
3.文章题目是“水性江南”,行文为什么处处写到人的行为?3
4.结合上下文,赏析下面两个句子的妙处。(5分)

1)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化无穷。(2分)

2)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占尽风云。(3分)
5.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人文历史不同、造成思想观念不同、为人处事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对这种说法你是否认同?请结合作品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1.內容上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1分)为作者的看法找到了理论依据,丰富了江南之水的文化内涵。(1分)结构上承上启下,既解答了上文的提问,又自然过渡到下文对江南之水两重性的写作上。(1分) 2.江南的水既柔弱秀美又坚韧顽强,江南的人既柔肠百转又侠骨铮铮,江南风物既风姿绰约又雄伟挺拔。(3分,每点1分,意思同即可) 3.文章写江南水性的刚与柔。最终目的是写人性的两种气质要完美统一,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并对其进行完美的整合。这才是文章的主旨所在。(3分,意思对即可) 4.(1)运用比喻的修辞(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江南水的轻柔特点。(1分)(2)以排比句式增强语势。(1分)一个“占”字,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江南大地上崇山峻岭的雄霸气势,(1分)为江南的水涵养了江南风物的英豪之气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1分) 5.赞同。理由要点: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风貌对人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南方人细腻,北方人粗犷,海上的人敢于冒险,山里的人质朴踏实,都说明人的性格和所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不赞同。理由要点:①人的性格和地域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同一个地方的人也有极大的性格差异。②因为江南的水有两重性,就把江南的人分成两种,这样的构思牵强附会,弄巧成拙。(这是一道开放题,提倡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阐明理由,要言之有理,层次分明。6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解答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从内容上看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丰富了江南之水的文化内涵。结构上承上启下,既解答了上文的提问,又自然过渡到下文对江南之水两重性的写作上。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做这类题时,首先要根据题干的指向在原文中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再结合上下文,顺藤摸瓜,大致确定作答范围。最后缩小范围,或直接引用原文作为答案,或通过仔细搜寻并连缀关键词句,获得正确的答案,或用自己的话,简明准确地写出答案。此题答题区间在第四段,主要从江南的水、人、物等方面来说江南之美。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主要分析文章的主旨,此文的主旨是写人性的两种气质要完美统一,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并对其进行完美的整合,所以文章写江南水性的刚与柔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旨。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分析,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第一句把水比作薄雾,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江南水的轻柔特点。第二句描绘出江南大地上崇山峻岭的雄霸气势,为江南的水涵养了江南风物的英豪之气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此题答题步骤:①亮出明确的观点;“赞同还是不赞同”②分点列出事实依据;③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④注意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此外,答题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9分)

从古至今的中国人怎样表达乡愁

乡愁是一种情愫,更是一种文化表达,从古至今,横隔千年,历久弥坚。

乡愁作为“人类一种难以捕捉的情愫”、无法解开的情结和回家的冲动,是中国诗歌中的永恒话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研究乡愁诗就是回望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历史,这历史就是一幅重土轻迁,“父母在,不远游”的浓情画卷;是故园家国的情怀,风物长宜的胸襟;是乡土、乡音和乡味的牵挂。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溢着乡愁的历史,乡关何处的追问从秦时明月到汉时雄关,无论是“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喜悦,还是“近乡情更怯”的忐忑,都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情感。从颠沛流离的民国往事到狂飙突进的城市中国,故乡总是魂牵梦绕,让游子夜不能寐,挥毫抒写对故乡的眷恋。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说:“哲学是一种乡愁,是一种在任何地方都想要回家的冲动。”中国人的乡愁是一脉相承的,重土轻迁,“父母在,不远游”,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因此,乡土中国的乡愁始终都流露着东方人文化哲学的思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表达了中国人的乡愁观,穿越时空,感动今人。

乡愁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具有时代烙印。有学者认为:“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所指的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农耕时代信息不畅,交通不便,人们颠沛流离,“黄鹤一去不复返”,“少小离家老大回”是人生常态。而现代人类社会进入科技超速发展时期,有人称之为“最好的时代”,城市化让人和故乡变得越来越模糊,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后,许多社会问题显露出来,乡愁不仅是文化反嚼,更是对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的反思追问,只是以乡愁这种形式表达出来,如邹广文先生所说:“乡愁是我们在生活标准化、理性化,文化个性消弭的今天,对现代性实践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的抗拒和对多元、个性化生活的憧憬。”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进入市场化阶段进程中,传统乡村结构、宗族关系解体,但是新的乡村关系却没有建立起来,大量农民身份转化为农民工,随着城市的持续扩张而将乡愁传递到角角落落,于是人们开始怀念过去,当然,怀念不是要恢复到以前的穷苦生活,而是对由于经济发展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的反思。
1.下列选项中关于“乡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城市化的中国,人们始终都流露着东方人文化哲学思考的乡愁,这种乡愁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关系着整个民族的盛衰。

B现代人类社会进入科技超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反思,这种反思也以乡愁的形式表达出来。

C传统意义的乡愁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前者指向的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而后者所指的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D城市化让人和故乡变得越来越模糊,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后,许多社会问题显露出来
2.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乡愁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是中国诗歌中的永恒话题“黄鹤一去不复返”,“少小离家老大回”至今都在频繁地上演。

B在生活标准化、理性化的背景下,乡愁是对文化个性消弭的反抗,是对多元、个性化生活的憧憬。

C中国社会经济的市场化,使得中国传统乡村结构、宗族关系解体,大量农民身份转化为农民工,形成了新的乡村关系。

D随着城市的扩张以及传统乡村结构的解体,乡愁传递到了角角落落,人们开始怀念过去的生活,表现了对生活的憧憬。
3.概括新时代乡愁的内涵。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面的图标,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满分5 manfen5.com

这是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主标志(不包含文字),请对其构成进行说明诠释其创意

 

查看答案

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 4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语言的时代性和规范性统一是个大课题,我们既要讲究包容,又要注重规范,二者不可偏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同时,也要维护公共领域的语言文字规范,防止语言运用低俗之风泛滥成灾

②比如写小说,那肯定得用新词

③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包括“火星文”在内的语言现象

④同时,语言的应用和发展,也是具有一定的规范的,如果失去规范,也必然带来无序和混乱,妨碍社会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

⑤从语言史上看,语言在其发展历程中常常是兼容并包的,几乎没有任何语言是在自生自长的状态下发展到今天的

⑥考虑到维护语言表达的多元化与活力,不妨对新词保持宽容的心态,不应干预个人的语言使用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自主招生政策自从被列入各省四星级学校高三工作重点之后,各校积极行动,宣传、组织、模考,都希望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进来,争取获得优惠分数。

B.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向“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C.我们对于高度重视外语学习却十分轻视母语学习的现象,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必须敦促有关部门特别是职能部门重视并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D.阴雨连绵的天气,着实让许多旅行社和游客懊恼,但一些旅行社也以雨为噱头,做起了“雨中赏景”的文章,纷纷推出“雨中游”系列旅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