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文明之间为什么需要交流互鉴 各民族创造了自己的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文明之间为什么需要交流互鉴

各民族创造了自己的灿烂文明。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民族都离不开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互鉴。那么,文明为什么需要交流?可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来理解。   

根源于文明路向的不同。“文明”是指人类在应对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制度、精神等成果的总和。文明交流指的是主动地把自己的文明推介、分享给其他民族的活动过程。任何民族的文明都不是完美的。由于遭遇外部环境的挑战不同,文化禀赋的不同,思维趣向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呈现出不同的文明景观。对这一过程的揭示,德国历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期”理论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他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短短几百年时间,却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本来是相互隔绝的各个文明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自己的伟大精神导师,如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中国有先秦诸子百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决定了后来这些地区各自迥异的文化形态。雅斯贝尔斯实际上揭示了人类精神的“裂变”过程,即不同民族如何“分有”了自己的文化精神,形成了自己的文明路向。   

在“裂变”之前,人类的精神虽然完整却蒙昧不明。“裂变”之后,沿着自己的路向发展,却难免走向偏执,陷入所谓的“相对真理”的困境。因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甚至整合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文明交流史上,最大的敌人就是“文化自我中心论”者。如19世纪后期,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文化也同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标准,不同文化之间是可以比较的,有先进和落后、高级和低级之分。这种思想刚一提出就遭到“文化多元论”者的激烈反对,后者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曾在或者正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立足于现实梦想的差异、文明交流的直接原因在于现实中不同民族梦想的差异性,甚至排斥性。文明交流的深层目的在于通过历史的沟通达成对现实的理解、和解。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可以说就是由众多的文明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和在时间上的继起而构成的活生生的画面。这些文明形态之所以能够发展与延续,主要是由其内在的文化精神支撑的。今天,中西方的沟通既是关乎未来的梦想的沟通,又是历史与文化的沟通。   

着眼于共同未来的应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问题、气候环境的异常问题等等,所有这些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都需要打破地域与民族的局限性进行深度合作,在文明层面相互启发与借鉴。“自视者不幸,自见者不明”,除了对自身文明固有的傲慢和偏见,人们又天然地对已有的文明有着“路径依赖”,这注定了此类问题在同一文明内部是无法解决的。所以,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在文明交流中知己知彼,扬彼之所长补己之所短,才有可能形成应对未来的新思维。   

人的生命活动的丰富性、开放性,决定了文明交流的无限可能性。两种异质文明既可以和谐相处,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生活方式。一个民族如果缺失了兼容创新的动力,那么它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饽”,只有在真切的对话与交流中,才能携手应对共同的未来!  (本文有删改)
1.关于文明为什么需要交流,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同民族呈现出的文明不同,而任何民族的文明都有缺陷,一个民族需要主动地把自己的文明推介、分享给其他民族。

B.历史中不同民族沿着自己的路向发展,却难免走向偏执,陷入“相对真理”的困境,文明间的交流、互鉴甚至整合就变得尤为重要。

C.现实中不同民族梦想的差异性、甚至排斥性,使得文明需要交流,在交流中力求通过历史的沟通达成对现实的理解、和解。

D.人们又天然地对已有文明的“路径依赖”,成为文明交流的障碍。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在未来找到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方案。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各民族由于文明路向的不同,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互鉴中才能创造本民族的灿烂文明。

B.在文明交流史上,一些西方学者曾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认为文化也有先进和落后、高级和低级之分。

C.人类共同应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问题、气候环境的异常问题等等,都需要打破地域与民族的局限性开展深度合作。

D.文明之间的交流具有无限可能性,两种异质文明既可以和谐相处,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生活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自己的伟大精神导师,提出的思想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决定了后来各自迥异的文化形态,形成了自己的文明路向。

B.“文化自我中心论”者的思想观点,遭到了“文化多元论”者的激烈反对,后者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C.人类历史是由众多的文明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而构成的,人类社会则是由众多的文明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所构成的。这些文明形态能够发展延续,主要由其内在的文化精神支撑。

D.一个民族只有具有兼容创新的动力,才能在真切的对话与交流中知己知彼,扬彼之所长补己之所短,防止“一条道走到黑”。

 

1.D 2.A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在未来找到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方案”说法过于绝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交流和互鉴”之前,各民族已有“灿烂文明”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结合原文可知,不能拆分“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朋友是一位画家,尤其擅长画山水,水中的小船与空中的飞鸟是他画作中最令人称道之处。可近日我再观朋友近作,却愕然发现,小船与飞鸟在长长的画幅中竟然已经踪影全无。

我问朋友:“小船与飞鸟是你画作中的点睛之笔,也一直被业界所赞可,为什么你的新作中都没有它们了呢?”

朋友笑着说:“这是我故意不画它们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我画小船和飞鸟最精致也最写意,所以大家一看我的画就会不自觉地去找这两样事物,反而忽略了我画的山河溪流,忽略了我的构图与线条。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我总是画这两样事物,会让我变得倦怠而满足,忽略对其它事物的描摹,放松对其它技法的学习,变得固步自封,最后,当大家都看腻了我画的小船和飞鸟的时候,也许我再想改变自己提高画技也来不及了。”

其实,不仅是绘画一事,我们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也要学会删除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不仅仅是一种自我否定的勇气,更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超越的智慧。

读了这则材料对你有何启发,请以“删除优点”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1)不得另拟题目。(2)诗歌除处,文体不限。(3)立意自定。(4)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5分)

重庆小面是一款发源于重庆市的汉族地方特色传统小吃。属于渝菜。小面属于汤面类型,麻辣味型。狭义的小面是指麻辣素面            ,如牛肉、肥肠、豌豆炸酱面等。小面富于变化,在面店,            ,如要求店家“干熘”(拌面)“提黄”(偏生硬)、“加青”(多加蔬菜)、“重辣”(多加油辣子)等等。        。一碗面条全凭调料提味儿。先调好调料,再放入煮好面条。麻辣味调和不刺激,面条劲道顺滑,汤料香气扑鼻,味道浓厚。

小面是作为南方人的重庆市民唯一普遍接受的传统面食。因其独特口感,近年来全国知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满分5 manfen5.com

 

(1)为这幅漫画加一个标题      (不超过6个字,不得以“无题”为题,2分)

(2)请用一句话揭示这幅漫画的寓意。(3分)

 

查看答案

下面三句话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一个句子的标点符号有错,请指出并正确修改。(4分)

今日上午10点起,陕西省级机关第一批共111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消车辆正式通过网络起拍 简称“车改取消车辆” 这也是我国在公车改革后,首通过网络进行的公务车拍卖。③记者发现,在淘宝网实际参与拍卖的汽车共109辆价格从1000元到12万不等其中一辆奥迪A6的起拍卖价仅为8000元。

(1)有语病的一句是   (填序号),修改为            (2分)

(2)标点有错的一句是   (填序号),修改为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

朱三婆的果树

⑴朱三婆是村里老字号的人物,以其年龄大、辈份老而在村里受到人们的尊重。她已经很少下地干活,主要是在屋檐下纳鞋底、捶麻线,守守家门罢了。

朱三婆家就住在大田湾里,一垄垄的梯田顺势而下,像展开的一幅巨大的画,田坎边有一排高矮不同的果树,李子、桃子、杏子都有,那都是朱三婆家的。朱三婆经常呆在屋檐下就是看管果树的,害怕被村里的野崽崽偷吃光了。因为朱三婆家的大门正好对着大田湾,一湾的水田、果树都尽收眼底,只要坐在屋檐、坝子上都可以一览无余,谁还有机会偷吃诱人的水果呢?

⑶村里的野崽崽大多数是野惯的。爸爸妈妈大都到深圳、东莞、上海、浙江打工去了,家里只有爷爷奶奶陪着,根本没有办法管得住这些孩子,能够看到他们在桌子上做作业的,都是比较乖的孩子,大部分都在村子里野来野去。对于农活,他们都懒得干,也没有人教他们怎么干,就是爷爷奶奶愿意教,他们也不会干,离开家的爸爸妈妈每月都会寄一点钱回来,目的是怕他们吃苦,让他们多读书将来考大学有出息,也没有让他们做点农活的意思。

⑷村里的孩子从小学放学回家,即使背着草篓去田野里,出门也只是当作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没有多少孩子是要供着一头猪一头牛的食物来当作必须完成的任务。但孩子们背着草篓在乡村的山坡坡、山岗岗、田湾湾、土坎坎去溜达一圈,就有了接近朱三婆果树的机会,可想要下手偷吃水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⑸夏天一晃就到了,朱三婆门前的果树上吊着的果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缕缕的阳光射着果子和田里的明晃晃的水,有着十分诱人的姿态。村里的野孩子们都在打着这些李子、桃子、杏子的主意,尽管这时候果子还是青涩的,咬在嘴里全是苦涩苦嘴的。孩子们放学后都会背着背篓到大田湾里来转一圈,一来看看果子哪天能成熟,二来看看朱三婆防守严不严?朱三婆也更加警惕了,她知道这些野孩子的板眼,就是盯着田坎边的果子的,每年都是严加防范,可又总是防不胜防,低矮的果子总是少了又少,难道是人老了眼睛看花了吗?可人那么大个影子,有人在田坎上走来走去,还有阳光倒下的影子应该是可以看得到的。

⑹村里的野孩子经过几天的侦察以后,渐渐地找到了对付朱三婆的办法,但他们必须联合作战,还有蒙哄朱三婆的办法和机会,而且这种机会一晃就过,一当被认出是哪几个孩子在田坎边偷摘果树的,回家也免不了一顿臭骂或有可能吃一顿黄荆棍肉的。

⑺野孩子们分兵作战,一部分潜伏在田坎的两边,手里拿着一把绑着竹杆的刀,一当有机会就沿着田壁溜到果树的下面,人站在水田里等候机会,另外几个小孩主要就是把朱三婆引到别的地方,眼睛看不到果树的地方,尽量地把时间拖长,给田壁的孩子留出更多的机会。

⑻就这样,夏天里的一场乡村游戏就开始了。游戏的主角是乡村儿童和乡村婆婆之间的较量。

⑼朱三婆也见惯了几种招式,野孩子们手抱脑袋想出更新的办法,把朱三婆引出去。捅房子后面猪圈里的猪儿,让猪儿闹哄哄的乱叫,朱三婆总得出去吧;把朱三婆的孙子弄到后面山坡上,挠他痒痒,让他叫个不停,朱三婆一当听见孙子的叫声,当然两腿就颤悠悠的拐过房屋到后山去了。

⑽今年该怎么办呢?

⑾野孩子们凑在一起,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他们要年年翻新花样,也不比诸葛亮差。他们嘀嘀咕咕了一阵,分出两队人马,一队人马还是隐蔽在田坎果树的两边,用往年常用的办法,一队人马往朱家的后面跑去。一会儿,朱家的后面冒出了浓浓的白烟,在竹林里升了起了,只听见后山上有人叫喊:朱家的竹林着火啦,快来救火啊。

⑿朱三婆拐出屋檐,站在院坝里一看,果然一股烟子从房屋的后面冒出来,沿着竹林的方向飘过来的。她并不十分惊慌,走到院坝边上往田坎边果树的两边望了望,看有没有野孩子藏在那儿,才快速往房屋后边走去,刚要拐弯的时候,又转过头来往后望了望,确信果树两边没有人了才镇定地走向后山坡。

⒀趴在田坎两边的孩子伸了伸舌头,真是差一点露出了马脚。待朱三婆完全转进后山,两个孩子迅速跑到果树下,一个人用笔杆绑着的刀向果树钩去,一枝丫一枝丫钩下来,另一个孩子动手把枝丫上的果子往背篓里“嘭嘭”地搓下来,果子就一缕缕地往背篓里钻,只须几分钟的时间背篓的底子就铺上了一层果子,绿色的叶子混合在一起。一个孩子说:差不多了,快走吧,够我们吃阵子了,我的手都搓出血丝了;还在钩树丫的孩子到不管那么多,朱三婆去看竹林里的烟了,没有这么快就回来的。只争执了几句,还是赶快收手吧。

一瞬间,田坎边又恢复了平静,颤动的水田慢慢地一个圆圈一个圆圈地恢复了模样。

⒂朱三婆心里也不踏实,使劲用力地把冒着烟的灰堆踩熄,连忙往屋里赶,生怕前面的果树被人偷摘了。可她还是失算了,她站在院坝边,看到果树的枝丫还在一闪一闪的,肯定被人摇动过,那乱糟糟的树叶不就是证明吗?又是那些野崽崽,真是不像话,又来惹我老太婆。骂了几句也只好罢了。

⒃朱三婆的果树还是茂盛,可待果子真正成熟时就不多了。她也没过多的认真,权当是乡村的野孩子的一份乐趣吧,不过是智力拼争的乐趣。
1.第⑵⑸⒁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属于景物和环境描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3分)
2.第⑶段开头说“村里的野崽崽大多数是野惯的”,结合全文看,“野惯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请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6分)
4.文章结尾说 权当是乡村的野孩子的一份乐趣吧,不过是智力拼争的乐趣”,这里“乐趣”的含意是什么。(4分)
5.有人认为本文展现了乡村淳朴自然的人文风情,体现的是老人的善良与宽容,儿童的调皮与可爱。也有人认为本文揭示了乡村留守儿童缺少教育的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