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9分) 孝与廉在中国古代虽有一致与相互支持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9分)

孝与廉在中国古代虽有一致与相互支持之处,但它毕竟是属于处理家庭私人关系与国家政治关系的两种不同道德,而且其道德主体也是两种人伦角色即孝子与廉吏,或者说前者是对为人子者的要求,后者是对为人臣或拥有一定公权力的人的要求。在中国古代两者的统一性之所以被看重,是因为社会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在汉代实现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孝被全面泛化,当作一切道德的代名词,似乎有了孝,人就会有一切道德。不可否认,这种思维在中国古代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性,这是因为那时确实孝是百善之先之首,人的安身立命,人生责任感均产生于对父母亲祖的责任感,因此,人们的行为道德选择,往往首先考虑到做任何一件事是不是会辱没祖先,会不会光宗耀祖。按儒家亲亲、仁民、爱物的推扩伦理思考方式,似乎孝了就能够做到忠、廉了。孝在中国古代不仅被看作是一切道德之基,而且被看作是中国人的人文性宗教,对祖先与家族的责任感是中国人一切行为选择的价值基础。 

但是,孝与廉毕竟是两种不同领域的道德,它本身是有差异的,随着家国一体即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的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公民社会的形成,随着传统文化与孝道影响的衰落,随着现代社会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日益区隔,我们更要充分看到孝与廉的差异和不同,在继承优秀传统道德资源时既要充分肯定但又不要盲目夸大孝文化在加强干部廉政与廉德建设中的作用。以为只要干部能孝其亲就必然会廉洁奉公,这种想法是简单化的,缺乏深入分析的。

孝毕竟是“亲其亲”的私人意识,能否从“亲亲”推扩出“仁民”、“爱物”这种他人意识、公共意识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这只是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期待。在中国古代虽然有丰富的公私之辩的理论,但公与私的客观疆界却长期是不清楚的。能孝必廉的思维实际上仍然是这种公私不分思维方式的体现。家国同构,公私不分,裙带风、枕头风甚至孝敬父母的意识往往成为某些官员贪腐的思想根源。当然我们也不能反过来说,孝了必贪,我们想说的是,孝了未必就廉,这在现代社会是两回事。                                  
1.下列对“孝与廉”关系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孝与廉属于不同道德范畴,尽管在中国古代存在一致性和互相支持之处。

B.孝与廉是两种人伦角色即孝子和廉吏,也就是对不同道德主体的不同要求。

C.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是孝与廉两者的统一性被看重的重要原因。

D.孝是百善之先之首,只要孝了就能忠、廉,在中国古代是合理的客观存在。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家国一体社会结构的解体,孝道影响走向衰落,孝文化也必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B孝与廉是两种不同领域的道德,彼此有差异,不能盲目夸大孝文化对廉政建设的作用。

C在当今社会,需要充分认识孝与廉的差异和不同,而“能孝必廉”的想法失之简单化。

D私人意识跟他人意识、公共意识之间不存在必然性,因而孝与廉在现代社会是两回事。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字)(3分)                                                                                            

 

1.D 2.A 3.在现代社会,能孝必廉的观点(想法)不够恰当。 【解析】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从文中找到与“映射”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D项文中用了“似乎”、“一定的合理性”,并不认为这种伦理观“在中国古代是合理的客观存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孝文化也必将失去存在的价值”的推断缺乏理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抓关键语句概括即可。就此提而言,可以概括为:在现代社会,能孝必廉的观点(想法)不够恰当。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针对下面的新闻写一则评论,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明,不超过80字。

  (5分)

9月22日是中国城市无车日,本届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交通·城市未来”,旨在鼓励人们更多关注和选择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绿色出行方式,并传递政府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发展绿色城市交通的决心。“中国首善”陈光标在自己公司提前过了“员工无车日”,给员工发放200多辆自行车,并发骑车补贴,倡导低碳绿色出行。他又亲手将自己一部还有3年才报废的60升排气量的奔驰当场砸毁,说是为了响应“中国城市无车日”的活动。 

 

查看答案

依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形式,再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4分)

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你的鼻子能否嗅得出四季的不同?                          ?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粗细和清风的徐疾?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要点。(不超过15字)(3分)       

说到底,公款吃喝之所以会“潜伏”,还是因为见不得阳光。只要把一切公务接待活动都置于公众的监督下,相信再怎样“潜伏”也会被挖出来。公务接待本身,涉及作为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公务人员的消费行为,是“自己为自己怎样花公家的钱立规矩”,是典型的包含潜在“利益冲突”的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财务支配和使用的预算、审批、审计和约束机制,一环扣一环,让公务接待中“潜伏”的开支无处藏身,从制度上杜绝公款吃喝。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些国际权威学者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B.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C.是否需要恢复五一长假的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甚至涉及交通、电力、通讯等部门,不是仅凭网上投票就能最后决定的。

D当前的反腐败斗争,既有阶段性的显著成效,也面临着反腐败与腐败处于胶着状态的压力,更有不进则退、功亏一篑的风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契合了整个社会的心态,必然是这部小成本电影走红的深层次原因,更何况其中还有如何理解名利、如何回归单纯的“心灵主题”。

B.当下的诗歌作品辐射出一种明晰的信息,那就是优秀的诗人在追求做一个扎根大地的诗人,他们甚至会把故乡意识视为真理。

C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中,“精忠报国”“鞠躬尽瘁”“一诺千金”和“负荆请罪”等,都在当下获得传承与创新。

D不少举报案例表明,正是那些举报人义不容辞的实名举报,才使得一些“硕鼠”成了“见光死”,在网络曝光之下丢盔卸甲、身败名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