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懒惰:“那...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会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擦亮你的窗子 课间,同桌心血来潮,与我玩起了“脑筋急转弯”。她诡秘地问:“明明的奶奶让他擦桌子,明明非常听话地把桌子擦得一尘不染,可是为什么他的奶奶却推了推老花镜,生气地责备明明做事不认真,没把桌子擦干净呢?”我思索了半天,也没能答出来。同桌哈哈大笑:“告诉你吧,是他奶奶的老花镜脏了!哈哈哈,你也真够笨的!”我也为自己没能转过弯来而不好意思地笑了。可是仔细想想,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几星期前,我与同桌“开战”了,起因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同桌喜欢喝茶,每天都从家里带一杯上学,放在课桌的中间。可是性格粗犷的她经常不小心把杯子弄翻,搞得整张课桌都被浸在雨地里。我看着自己的书,一本一本都被染上了污渍:红茶、绿茶、果汁……闻着就想吐!一天,她又是一个不小心,弄翻了咖啡!天啊!那黑色的液体“顺流而下”,不仅染黑了我那可怜的书本,还溅脏了我的白裙子!我忍无可忍,冲着她吼道:“你真是个屡教不改的东西!”她惊愕,我气愤,两人相视,都很委屈。她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擦干桌子,收起杯子。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带茶水上学,我的心里也掠过一丝得意。偶然一次和其他同学谈起“翻杯”事件,同学调侃地说:“别生气了,你还不知喝过人家多少茶呢!”“什么?”我不解地问。“你也真是的,人家把杯子放在课桌中间,不就是想与你分享吗?可你……”“你别帮她说好话了。她?哼!有那么好心吗?她只图自己喝得滋润,怎么会想到我遭的“水涝”之罪?”“信不信由你,你如果把自己的那扇窗擦亮了,或许能看到别样的风景……”朋友丢下话,走了。我一个人愣在那儿…… 后来,我发现,同桌总是靠着桌边坐,目的是留更多的空间给我;她总会把文具用品放在课桌的中间,目的是为我提供方便;无论我问她什么问题,即使是1+1,她也会很耐心地告诉我“等于2”……擦亮了自己心中的那扇窗后,我发现同桌竟是那么的友善。比起她来,我感到自己真是太渺小了! 桌子中间,再次出现了我们共同的杯子,倒下了,我们会把它扶正,然后擦干污渍,迎来的是对方会心的微笑。 [评析] 这是校园生活中溅起的一朵浪花,带着一丝青涩,带着一点懵懂,更带着一缕清新,让人品味出一份久违的纯真。摩擦源于“我”对同桌的误解——她只图自己喝得滋润,怎么会想到我遭的“水涝”之罪,但它在情节的“三转”之后立刻烟消云散了:“听”其他同学的调侃,“我”不禁有点疑惑,此为“一转”。“看”同桌的行动,“我”感觉到同桌的友善,此为“二转”。“扶”我们共同的杯子,我们会心一笑,此为“三转”。细细品咂,这三“转”,既“转”得自然,又“转”得轻松;既“转”得匠心独运,又“转”得水到渠成。本文启示我们:越是原汁原味的学生生活,越能拨动读者心灵深处那根敏感的琴弦,让人心有戚戚,怦然心动。 【解析】 试题分析:文题中的这个小故事启示我们: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简单。因此,我们不妨时常提醒别人:“擦亮你的窗子。”而我们也更应该常常扪心自问:“自己的窗子擦了吗?”这个“灰尘”,可能是猜疑、误解、成见、偏见等等,只有擦去了自己心灵这扇窗子上的“灰尘”,才能更客观、更准确地看待外部世界,而不至于因自己眼不亮、心不明而使自己的认识扭曲。因此有人说,黑白的胶卷拍出黑白的照片,彩色的胶卷拍出彩色的照片,我们也该为自己的眼睛装上彩色的胶卷,摄下世间动人缤纷的瞬间,留下我们心间永久的感动。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劝学》)

(2)吾闻之,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楚辞·渔父》)

(3)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4)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5)         ,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5分)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荀子·王制》)
1.成语“                         ”源自这段文字。(1分)
2.从这段文字中概括荀子的政治观并作简要评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7分)

春游

王令

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注】春城,指扬州。北宋时的扬州是繁华热闹、歌舞升平的大都会。
1.简要分析对比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3分)
2.关于诗中“春愁”的具体所指,历来解读不一。请谈谈你对“春愁”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9分)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己之子弟不与焉。不数年间,变富贵为贫贱:有寄人门下者,有饿莩乞丐者。或仅守厥家,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其所延师,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或暗笔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最是受病处。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吾子弟不逮。如必不可从,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认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猎蚤出。

(选自《板桥家书》)  

【注】潍县,当时郑燮供职于此。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此文是郑燮在官署中给弟弟郑墨的第三封家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富贵人家师傅教子弟           延:聘请     

B.当其故而无意中与之           察:明白

C.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           薄暮:傍晚          

D.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       藐忽:蔑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失温饱,目不识丁     吾尝终日思矣

B.世所传诵               若属皆且所虏       

C.不得直呼             且行千里,谁不知

D.训吾子弟不逮           立石于其墓之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指出学业优秀者大多出身于贫寒家庭,而富贵子弟能够发达的所占比例很小。

B.作者认为自己身为官员,儿子的成败可以丢在一边不管,最大心愿是儿子的同学学业有成。

C.作者是一位严父,对儿子品行要求严格,同时他不乏慈爱的一面,还主张对孩子有些奖励。

D.文末所附小诗,内容浅显,适宜儿童诵读,符合作者表达的观点,也符合书信的随意性。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4分)

②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0分)

乡关何处(节选)

余秋雨

我所离开的是一个非常贫困的村落。贫困到哪家晚饭时孩子不小心打破一个粗瓷碗就会引来父母疯狂的追打,而左邻右舍都觉得这种追打理所当然。这儿没有正儿八经坐在桌边吃饭的习惯,至多在门口泥地上搁一张歪斜的小木几,家人在那里盛了饭就拨一点菜,托着碗东蹲西站、晃晃悠悠地往嘴里扒,因此孩子打破碗的机会很多。粗黑的手掌在孩子身上疾风暴雨般地抡过,便小心翼翼地捡起碎碗片拼合着,几天后挑着担子的补碗师傅来了,花费很长的时间把破碗补好。补过和没补过的粗瓷碗里很少能够盛出一碗白米饭,尽管此地盛产稻米。偶尔哪家吃白米饭了,饭镬里通常还蒸着一碗霉干菜,于是双重香味在还没有揭开镬盖时已经飘洒全村,而这双重香味直到今天我还认为是一种经典搭配。雪白晶莹的米饭顶戴着一撮乌黑发亮的霉干菜,色彩的组合也是既沉着又强烈。

杨梅收获的季节很短,超过一两天它就会泛水、软烂,没法吃了。但它的成熟又来势汹汹,刹那间从漫山遍野一起涌出的果实都要快速处理掉,殊非易事。在运输极不方便的当时,村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放开肚子拼命吃。也送几篓给亲戚,但亲戚都住得不远,当地每座山都盛产杨梅,赠送也就变成了交换,家家户户屋檐下排列着附近不同山梁上采来的一筐筐杨梅,任何人都可以蹲在边上慢慢吃上几个时辰,嘟嘟哝哝地评述着今年各座山的脾性,哪座山赌气了,哪座山在装傻,就像评述着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到哪里去了?他们都上了山,爬在随便哪一棵杨梅树上边摘边吃。

孩子们爬在树上摘食梅树,时间长了,满嘴会由酸甜变成麻涩。他们从树上爬下来,腆着胀胀的肚子,呵着失去感觉的嘴唇,向湖边走去,用湖水漱漱口,再在湖边上玩一玩。上林湖的水很清,靠岸都是浅滩,梅树收获季节赤脚下水还觉得有点凉,但欢叫两声也就下去了。脚下有很多滑滑的硬片,弯腰捞起来一看,是瓷片和陶片,好像这儿打碎过很多很多器皿。一脚一脚蹚过去,全是。那些瓷片和陶片经过湖水多年的荡涤,边角的碎口都不扎手了,细细打量,釉面锃亮,厚薄匀整,弧度精巧,比平日在家打碎的粗瓷饭碗不知好到哪里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这里曾安居过许多钟鸣鼎食的豪富之家?但这儿没有任何房宅的遗迹,周围也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豪富人家的日子怎么过?捧着碎片仰头回顾,默默的山,呆呆的云,谁也不会回答孩子们,孩子们用小手把碎片摩挲一遍,然后侧腰低头,把碎片向水面平甩过去,看它能跳几下。这个游戏叫做削水片,几个孩子比赛开了,神秘的碎片在湖面上跳跃奔跑,平静的上林湖犁开了条条波纹,不一会儿,波纹重归平静,碎瓷片、碎陶片和它们所连带着的秘密全都沉入湖底。

我曾隐隐地感觉到,故乡也许是一个曾经很成器的地方,它的“大器”不知碎于何时。碎得如此透彻,像轰然山崩,也像渐然家倾。为了不使后代看到这种痕迹,所有碎片的残梦都被湖水淹没,只让后代捧着几个补过的粗瓷碗,盛着点白米饭霉干菜木然度日。忽然觉得霉干菜很有历史文物的风味,不知被多少时日烘晒得由绿变褐、由嫩变干,靠卷曲枯萎来保存一点岁月的沉香。如果让那些补碗的老汉也到湖边来,孩子们捞起一堆堆精致的碎瓷片碎陶片请他们补,他们会补出一个什么样的物件来?一定是硕大无朋又玲珑剔透的吧?或许会嗡嗡作响或许会寂然无声?补碗老汉们补完这一物件又会被它所惊吓,不得不蹑手蹑脚地重新把它推入湖底然后仓皇逃离。
1.第一段中“一个非常贫困的村落”的“贫困”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含意。(4分)  

(1)雪白晶莹的米饭顶戴着一撮乌黑发亮的霉干菜,色彩的组合也是既沉着又强烈。(2分)

(2)补碗老汉们补完这一物件又会被它所惊吓,不得不蹑手蹑脚地重新把它推入湖底然后仓皇逃离。(2分)
3.从构思的角度看,作者写故乡的“杨梅”,主要有哪些作用?(4分)
4.赏析最后一段文字的表现手法。(4分)
5.作者为什么把那些“瓷片和陶片”称为“神秘的碎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探究。(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