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            ,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②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         ,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③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         ,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B 【解析】 试题分析:B各执一词: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莫衷一是:不知哪个是正确。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①有互不相让,说明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各执一词最合适。②说有一点是公认的,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强调的是不同,可见只有各抒己见才符合。③句子中莫衷一是最合适。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卢鹤绂: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1941年,香港机场飞往大陆航班的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安检人员起了疑心,一摸,大衣各处硬邦邦的,打开一看,大衣里密密麻麻全是插袋,里面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安检员还从来没见过带这么多书的。“正在打仗的时候回国,你真是连命都不要了,还要带这么多书?”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卢鹤绂[fú]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家庭的熏陶下,卢鹤绂从小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l936年9月,卢鹤绂于燕京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前往美国深造。

1941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毅然回到了正在进行着抗战的祖国。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物理学家正在进行的课题,而不久后另外两位物理学家就凭该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在上海科学会堂作报告时会说:“如果卢鹤绂当年留在美国的话,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

当时内地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讲授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课,他常常只能在点灯草的油灯下备课,在古庙里给学生讲课。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一边讲课,一边还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他于1944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被学界认为是“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

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卢鹤绂预言“浓厚之能源”的“特殊之用途”得到应验。1947年,他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原子能与原子弹》和《从铀之分裂谈到原子弹》,对原子弹的发明做了介绍。此文一出,被美国文献和专著广泛采用,国际学界轰动,卢鹤绂因此被称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中国核能之父”。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到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546培训班”任教。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培训班:学员中有90名工程师,还有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包括日后的核基地司令。在后来的11位“两弹元勋”中,就有7位是卢鹤绂在“546培训班”的学生。

1958年,培训班的任务结束了,许多师生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如果卢鹤绂也到核弹基地,将来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但是,卢鹤绂认为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l958年,卢鹤绂回到复旦讲坛。

1980年,卢鹤绂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1995年,81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这篇文章之前曾被美国《物理学刊》拒绝刊登,对此,卢鹤绂坦然说:“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l997年病故,为世人留下8大提纲44项研究进展,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十分之一。

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科学院在2002年投入巨资,用发射卫星的手段,深入这方面的实验。

卢鹤绂除了是一名全球闻名的物理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他对京剧的痴迷源于年幼时在舞台下的耳濡目染,入门完全是无师自通,唱功、演技都是听来的、看会的。他曾自豪地说,他不用任何准备即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

有人问卢鹤绂为什么如此酷爱京剧,他回答说:“中国的传统京剧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些并非封建糟粕,我们绝对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它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再说,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吟唱京剧,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不啻是种‘醒脑剂’。”

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卢鹤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树立铜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近期,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也为其在校园里树立了铜像。在纪念大会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

(节选自《新民周刊))2014年7月)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卢鹤绂是一名全球闻名的物理大师,他在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基础学科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尤其是在核能方面颇有建树,被称为“中国核能之父”。

B.本文既叙述了卢鹤绂的家庭出身、求学以及事业成就,同时也写出了他在自己人生经历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

C.本文引用美国物理学家巴一丁‘在上海科学会堂作报告的话,介绍卢鹤绂任教的培训班的成员,都从侧面展现了卢鹤绂的人物形象。

D.“546培训班”任务结束后,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如果卢鹤绂不回到复旦大学继续当老师而是也到核弹基地,就不会成为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E.卢鹤绂酷爱京剧,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他认为中国的传统京剧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其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2)请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

(3)卢鹤绂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这句话意蕴丰富,手法巧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班

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那儿,现在就在她身边。在列有布伦特·马兰德火车事故遇难者的名单传来时,理查德正好在报社里。紧接其后的电报,使他在最快的时间里证明了消息的可靠性。    

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凯特•肖班(Kate Chopin1851-1904)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突然地“丧夫”事件使心脏有毛病的马拉德夫人备受打击,而丈夫的“死”而复生又给她以极度的高兴,这些突然地变化使马拉德夫人猝不及防而死。

B.理查德看见“死亡者”名单中马拉德的名字,又通过电报确认,但并未见到马拉德的尸体,这为后文马拉德“死”而复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C.马拉德夫人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就一屁股坐进了那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这时她全身的精疲力竭是由“丧夫”后的过度悲伤和放声大哭所致。

D.马拉德夫人在得到丈夫去世的消息后“暴风雨般”放声大哭起来。“暴风雨”表面上形容她的哭势强烈迅猛,深层却在暗示她的悲伤会如暴风雨似的来得猛去得快。

E.马拉德夫人眼中透露着炽热的凯旋般的光芒,她不自觉地摆出了一副胜利女神的姿态,心情欢愉并且不知掩饰地紧搂着姐姐的腰一起走下楼去。

(2)本文第四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3)小说对布兰特雷·马拉德和他夫人的描写一暗一明,请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形象。(6分)

(4)有人说《一小时的故事》是一曲关于人性解放的挽歌,也有人说《一小时的故事》是一声人生无常的吁叹,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1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之高超的句子是“                             。”

(2)在《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看见树木生长茂盛,泉水潺潺流淌,紧接着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  (3)范仲淹的《渔家傲》中表现戍边的将士因思念家乡而夜不成眠,潸然泪下的两句是                                            。”

(4)快乐源自心境,只要有信仰,居陋巷箪食瓢饮也是其乐无穷,孔子就说过:“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哪几句中写道,像张翰一样轻易地挂冠离职自己做不到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及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以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惟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节选自《北齐书·高长恭传》)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长恭其众  总:统领     B.为将勤细事   躬:亲自

C.今何不   发:发作      D.求福反以   速:加速
2.文中划线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B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C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D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3.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长恭作战勇敢,在邙山之战中,他率领五百骑兵,两次杀入敌军阵中,同城中齐军将士联合将敌军打得大败,齐军将士歌颂此事,后成为《兰陵王入阵曲》这首曲子。

B.高长恭声音和容貌都很美,心志雄壮,在军中为将,能关心士卒,表明了他品行中良善的一面。但是他贪爱钱财,为人所垢。

C.高长恭在任瀛州刺史时,曾被行参军阳士深告发贪赃枉法,所以被免职。在进攻定阳的战斗中,高长恭把阳士深打了二十杖,但并不是报复

D.高长恭因是文襄帝的四儿子,所以在回答齐后主的问话时引起齐后主的忌惮,又不能听从尉相愿的劝告而隐退,被赐饮毒酒而死。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2)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否定与超越是真文学的两面

汪涌豪

要求文学有否定的特性,与要求它能超越是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是一回事。因为文学的超越既然有从有限到无限的特点,就必然会要求作家对当下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投去一束冷峻的眼光,然后通过否定与批判,将人引渡到对如何更好地从“生存”进展到“生活”的反思中。

一个人如果对活在当下之有限性没有认知,相反,对充满鄙俗气或碎片化的生活非常认可,自然会欣赏“女人像宠物,男人像动物”这样的无聊文学,而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太沉闷;自然会为“只写内分泌,不写内心”这样的爱情小说叫好,而觉得《呼啸山庄》太冷峻太残酷。

他们不知道,也不能理解,伟大的作家与他们不一样。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完满甚至丑恶,他必定会痛加批斥。如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就有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法律制度与司法体系的批判,对身边“优秀人士”的嘲讽,他称这些人在由太多珠宝商的棉布和细羊毛包裹着的死气沉沉的世界里病态地生活,“他们听不到更广大世界奔腾的声音,在他们围绕太阳旋转时,也看不到更广大的世界”。小说目的在指出向上的路,引人去向更好的未来。否定与超越,在他那里本是一回事。唯此,这部小说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的时代,直接启迪了以后艾略特的《荒原》与卡夫卡的《城堡》。

与超越必否定一样,许多时候,否定也就是超越。揭示现实人生的荒凉境遇,强化文学的否定功能,正有助于凸显文学的超越性品格,从而为理想的张扬,以及最大限度地开启诗化人生创造条件。如果一个作家一味堕入生活,与世沉浮,一味地与生活站在同一个高度,而不懂得超拔自己,成为中流砥柱,那即使再真实的生活,也会被他表现得空洞无比。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的超越性被搁置和忽视,很大程度上正反映了作者本人对现实不合理的漠视,对生活艰难性的规避。说到底,正反映了他否定和批判精神的缺失。

总之,我们的作家对于生活,不能只有迎合,没有否定,不能裹在轻软的羊毛毯里,放弃倾听广大世界奔腾的声音,却似乎很能体恤读者劳生的匆忙与压力,说生活已然这样了,就让文学给他们一个童话、一点浪漫,甚或一些轻松与搞笑吧;然后就用各种方式,盗掘到地下,穿越到后宫,或写那种“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廉价故事。这是市侩,是乡愿!文学应给儿童以想象,给少年以理想,给成人以希望!文学应该爱土地,为人民!

文学是人面对自己的方式,所以它要求从根本上把握,从终极处超越,从而揭示生活的真谛,求取人性的完满。因此,说文学就是文学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它是这个时代正在到来的灵魂,有着比我们的想象还要神圣的意义与价值。

(节选自2014.12.12《光明日报》)
1.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学的否定与超越”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的文学应该兼具否定和超越的特性,二者紧密相连,构成真文学的两面。

B.作家对当下持一种怀疑的态度,通过否定与批判,才有可能突破有限,向无限进发,才有可能实现超越。

C.具有超越特性的文学,一定也具有否定的特性;同样,许多时候,具有否定性的文学也就实现了超越。

D.如果文学的超越性被搁置和忽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作者本人漠视不合理的现实、规避艰难生活的心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许多读者认为《战争与和平》《呼啸山庄》等名著或枯燥冗长,或缺乏温情,但其实这些作品是真正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活在当下的有限性的深刻感知的。

B.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旨在指出向上的路,引人去向更好的未来,既有对时代的超越,又有对社会的批判,是超越与否定的完美结合。

C.如果一个作家懂得超拔自己,成为中流砥柱,不与世沉浮,对现实和人生保持批判精神,那么他的作品相较于一般作品来说也更能体现超越性。

D.我们的作家用文学去制造一个童话、一点浪漫,甚至是一些轻松或搞笑,是真正体恤了读者劳生的匆忙与压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如“女人像宠物,男人像动物”这样的缺乏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怀疑和批判的无聊文学,即便获得了许多读者的追捧,实际上也只是与流俗合污的伪善作品。

B.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对后来艾略特的《荒原》与卡夫卡的《城堡》有直接的启迪作用,这说明具有超越性的文学作品其影响就会超出作者所处的时代。

C.之所以说文学不只是文学本身,是因为文学是人面对自己的方式,它要求从根本上把握,从终极处超越,从而揭示生活的真谛和追求人性的完满。

D.由文意推知,曹雪芹写《红楼梦》,并没有使之成为封建大家族奢靡生活的范本,而使之成了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在痛苦中寻找精神的出离,正体现了文学的超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