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①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逐:循,沿。趣:通“趋”。澹:安静。
1.王维在诗中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对青溪的感情的?请至少答出两种手法,并简要分析。(4分)
2.请分别对三、四句中的“随”“趣”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1.⑴借景抒情。青溪流过乱石时水声喧腾,而流经松林时却没有声息,与松林相映,色调优美。水波荡漾,浮着菱角和荇菜,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芦苇。诗人通过对青溪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其的热爱赞美之情。⑵直抒胸臆。最后四句直接抒情: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终日垂钓一直到生命尽头。⑶动静结合。⑷视听结合。(答出两种手法,给2分;赏析具体、精准到位,给2分)(4分) 2.⑴“随”是“依随”的意思,水随着山势千回万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溪的蜿蜒曲折,引人入胜。(2分)⑵“趣”通“趋”,是经过、走过的意思,把走过的路途不过百里却曲曲幽幽的景色特点凸显了出来。(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岳正,字季方,漷县人。正统十三年会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赞善。

天顺初,改修撰,教小内侍书。阁臣徐有贞、李贤下狱,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王翱以正荐,遂召见文华殿。正长身美须髯,帝遥见,色喜。既登陛,连称善。问年几何,家安在,何年进士,正具以对。复大喜曰:“尔年正强仕,吾北人,又吾所取士,今用尔内阁,其尽力辅朕。”正顿首受命。趋出,石亨、张軏遇之左顺门,愕然曰:“何自至此?”比入,帝曰:“朕今日自择一阁臣。”问为谁,帝曰:“岳正。”两人阳贺。帝曰:“但官小耳,当与吏部左侍郎兼学士。”两人曰:“陛下既得人,俟称职,加秩未晚。”帝默然,遂命以原官入阁

时亨、吉祥恣甚,帝颇厌之。正从容言:“二人权太重,臣请以计间之。”帝许焉。正出见吉祥曰:“忠国公常令杜清来此何为者?”吉祥曰:“辱石公爱,致诚款耳。”正曰:“不然,彼使伺公所为耳。”因劝吉祥辞兵柄。复诣亨,谕令自戢。亨、吉祥揣知正意,怒。吉祥见帝,免冠,泣请死。帝内愧,慰谕之,召正责漏言。

亨、吉祥构蜚语,谓正卖直谤讪。帝怒,谪钦州同知。道漷,以母老留旬日。陈汝言令巡校言状,且言正尝夺公主田。遂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

亨、吉祥既诛,帝谓李贤曰:“岳正固尝言之。”贤曰:“正有老母,得放归田里,幸甚。”乃释为民。

宪宗立,御史吕洪等请复正与杨瑄官,诏正以原官直经筵,纂修《英宗实录》。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正还朝,自谓当大用,而贤欲用为南京祭酒,正不悦。忌者伪为正劾贤疏草,贤嗛之。

成化元年四月,出正为兴化知府。正至官,筑堤溉田数千顷,节缩浮费,经理预备仓,欲有所兴革。乡士大夫不利其所为,腾谤言。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既登陛,连称善                    登陛:谒见皇帝

B.问年几何,家安在                  几何:多大

C.正顿首受命                        顿首:点头

D.经理预备仓                        经理:整顿,治理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B.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C.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D.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岳正颇得皇帝喜爱。皇帝召见岳正,远远地看到岳正样貌很好,心中很是喜欢,便任命他为内阁大学士,鼓励他尽力辅佐自己。

B.岳正秉持正义,但处事不够谨慎。当时石亨、曹吉祥非常骄横,他主动向皇帝请命离间两人,却被识破,最终遭到皇帝的斥责。

C.岳正渴望受到重用,但时运不济。官复原职后,他没有受到重用,有人还伪造了岳正弹劾李贤的奏章的草稿,岳正因此得罪了李贤。

D.岳正为官勤政为民。他出任兴化知府时,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如兴修水利,灌溉良田数千顷,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3分)

两人曰:“陛下既得人,俟称职,加秩未晚。”帝默然,遂命以原官入阁。(3分)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分)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烽火台的诉说

陈芳烈

自从有了人类,也便有了信息传递的需要。殷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西周时期,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兴起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办法。这种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末才逐渐消失。

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那随着山势的起伏,在一些制高点上修建的形似碉堡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但烽火台也不是长城所独有的景物。

在我国,烽火台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据史料记载,周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达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可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

说到烽火台,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幽王烽火戏诸侯”。故事的结局自然是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

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此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克孜尔尕哈烽燧,其气势之雄伟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之盛。

举放烽燧报警,是中国古代传递军情的一种方法。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包含一些简单的信息,如入侵者在500人以下时,放一道烽火;入侵者在500人以上时,放两道烽火。

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看见了烽火,便意味着战争来临。烽火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时,就以举放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记载,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便可以从当时的河西(在今甘肃省)传到辽东(在今辽宁省),途经千余里。

烽火通信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山东的烟台,便是因明朝时在那里设置有狼烟烽火台而得名的。后来,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

烽火,不仅见证了古战场的刀光剑影,也给人类未来的通信以智慧的启迪。

首先,人们发现光传送信息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声音。近代发展起来的激光通信,虽不能与烽火时代的“光通信”相提并论,但在以光作为信息传送媒介这一点上却是一脉相承的。其次,烽火通信是一种典型的接力通信。信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的接力传送,可以直达千里之外。近代的许多远距离通信系统,也都沿袭了这一思路。但是,烽火通信在实际应用中也有致命弱点,那就是,在通过大气传播信息时受雨雾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这就极大地制约了它的发展。现代发展起来的光纤通信让信息的传输在密封的物理通道中进行,不仅不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也与电磁干扰绝缘。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烽火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由于信息传递的需要,烽火台开始兴建,它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延续了多个朝代。

B.烽火台是修建在长城上的一种方形建筑,可以随山势的起伏选择制高点建造,这样可能更有利于传递信息。

C.烽火台传递信息所用的主要燃料是柴草和狼粪,而烽火台主要被用来传递军情,所以古诗文中的“烽火”或“狼烟”一般借指战争。

D.烽火台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除了传递有军情这一消息外,还可以包含一些简单的信息,如可以借助烽火的道数来表明入侵者的大致数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信息传递是人类发展的需要,所以说烽火台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它最终退出人类生活的舞台,也是历史的选择。

B.烽火台主要分布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有些地方会因那里设置有烽火台而得名,如山东的烟台。

C.在电报、电话等通信方式出现之前,烽火台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它在传播消息时,受天气影响比较大。

D.虽然近代发展起来的激光通信与烽火台传递信息在传送媒介上一脉相承,但激光通信却比不上烽火台传递信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烽火台始于西周,终于清末,时间跨度很大,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最终还是没有摆脱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的命运。

B.虽然周幽王因“烽火戏诸侯”使西周灭亡,但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造规模更大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新疆库车县境内的克孜尔尕哈烽燧。

C.据记载,西汉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时,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就可传递千里,因此攻打匈奴大获全胜。

D.虽然现代通信方式最终取代了利用烽火台传递消息的方式,但现代人还是从古人的方法中获得了很多启示,这促进了通信方式的进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秋日的夜晚,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仰望星空,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踏空,掉了下去。水虽然仅没及胸部,离地面却有二三米,上不去,只好高呼救命。一个路人将他救出。他对那人说:“明天会下雨!”那人笑着摇头走了,并将泰勒斯的预言当做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对他在气象学方面的知识如此丰富赞叹不已,有人却不以为然,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两千年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听到这个故事,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根据以上文字,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英文,日文,俄文所能满足?

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A.⑥④①③②⑤ B.③⑥⑤②①④ C.③⑥①⑤④②  D.⑥③①②⑤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这次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部署今年政府系统反腐败工作和廉政建设工程。 

B.温家宝强调指出,商业贿赂发生在经营者的交易活动中,因此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有密切关系。 

C.总体而言,黄金投资的大幅增长可以归因于诸多宏观经济及目前的政治紧张状况,也归因于黄金的基本因素表现强劲。 

D.对购买多套住房用于投资及投机的买家,原则上应不给予按揭,或首付比例提高到70%以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